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管理

4月28日数学组学习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其中作业的设计和管理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现在教二年级。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特点,要求我晚上不布置书面作业,但如何保证学生回家后能及时复习成了大问题。这个文件给了我一些启发,给了我一些关于设计工作的想法,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把握作业的教育功能

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业可以保证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复习,也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考虑到它的教育功能,我认为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智育,作业的设计要紧密贴合新教授的知识点,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来安排,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第二,在德育层面,作业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进步,又要发挥其德育、习惯养成、三观树立的作用。

第二,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理解能力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作业的设计必须考虑孩子年龄的诸多差异。以高一高二为例。大三学生肌肉还在发育,还没有掌握发力的技巧。如果给他们布置书面作业,他们将很难写出太多的单词。就像之前有同学说的,因为写字姿势没有掌握好,写字太用力,结果手都磨破了。虽然高三学生没有这种情况,但毕竟还是孩子。保证他们娱乐和放松的时间是必要的,学生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考虑到这些因素,一定要综合治理。

第三,创新工作类型和方法

作业不仅仅是书面作业,还有很多其他形式。我们布置作业时,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盲目做题,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比如探究性作业,比如二年级“认识一万以内的数”的学习,可以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大数,感受身边的数学;初三学习对称性和平移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剪纸和绘画创作轴对称图形,感受数学中的美;在一年级学习“米和厘米”将使学生在单元的第一节课后完成他们的实际作业——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操作水平,也让学生对学习知识更感兴趣。

第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应该只是填鸭式的练习。布置作业时,要考虑考察的内容是什么,是数与代数还是图形与几何。考虑到各种形式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管是写字还是画画,统计还是测量,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尽量选择丰富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要考虑作业的数量。如果是书面作业,会不会太多?如果是调查作业,样本调查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太大了?我们要一个一个分析。

第五,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作业的布置并不意味着布置完作业后老师就不管了,尤其是对于各种形式的作业。在作业和学生完成之前,老师要给一些作业指导,就是如何执行步骤,如何自我评价。学生讲完后,必须进行修改或评论。这是让老师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具体数据,这样不仅可以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弱项和难点,还可以让老师通过学生的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是否还有不足,哪些环节没有设计完善。

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每个人都很懒,成年人的自制力都还不足,何况是小学生。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些管理和评价机制来约束和激励学生。例如,以前,梅梅老师使用家庭作业替换法,家庭作业每周批改五天。如果每天成绩是A,周末可以免作业。但如果前一天不小心得了个B,那就一定要想办法更仔细,写得更仔细,做得更全面,在更创新中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因为这些更优秀的因素给学生一个A+,这样就会得到一个A+。我现在用的方法是每个学生每学期有三次机会,除非有特殊情况,三次内没有完成成绩是不会有惩罚的,但是一旦三次机会用完了,就会有一些小的惩罚措施。没有用完机会的学生将在学期末获得证书。但是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会在后面的记录中写下我的修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