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篇]

#二年级#绪论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和安排的实践性教学文件。以下是关于《小学二年级下册五篇语文教案》的未整理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册

教学目标:1。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独立认写本课程要求的单词,使书写规范、正确、工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单词。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保护环境,懂得给予别人幸福,你就会得到幸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并写出新单词。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明白只有给别人一点爱,你才会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教学准备

老师:教学挂图,生词卡。

学生:收集关于互敬互爱和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介绍,提示课文主题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2.把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一起读课文题目。

3.老师动情地讲着这个故事,直到她说“没有比这更美的了”。你猜,松鼠耳朵里的绿色星星是天上的星星吗?如果不是,是什么?今天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第二,第一次读课文,理解主要思想

1.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自己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理解句子。

2.同桌读课文,检查生词是否读对,通顺地读课文。

3.按名称读课文。

4.开展阅读比赛。要求学生先阅读和练习,然后推荐或自荐阅读全文。

5.问题:看完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作

1.展示新单词,并按名称朗读。

2.学会写新单词。

(1)同桌互相交流他们是如何记住这些生词的。

(2)与全班的交流。

(3)选择难写的字,按照笔画顺序自己写。

(4)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在本子上画红色。

(5)指导写作,教师板书示范。

(6)教师巡视和摄像指导。

四、自学入门,质疑亲情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星星挂在耳朵上?颜色怎么可能是绿色的?耳朵上的绿色星星是什么?

2.集体交流和评估。

3.小松鼠过生日了。它想怎么打扮才好看?(学生回答。)

4.指导朗读:小松鼠说了什么?应该怎么读?草和玫瑰说什么?试着读一下。

(期间采用了画图阅读、模型阅读、同时阅读、竞赛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小松鼠为什么快乐,小草和玫瑰为什么不甘心。)

5.过渡:小松鼠不摘草不摘玫瑰,空手回家。生日会上好看吗?

(1)晚上看三段”...我的心里充满了甜蜜”。

(2)展示句子:晚上,朋友们都来祝贺小松鼠的生日。大家看到小松鼠,都叫了起来:“啊!小松鼠今天真漂亮!”出示卡片“恭喜”。想想看,小松鼠过生日,朋友们会怎么祝贺?谁能说“恭喜”?

(3)小松鼠照镜子。她惊讶地发现了什么?请画一张有“”的图,出示卡片“惊喜”,引导学生理解“惊喜”的含义。

(4)讨论:小松鼠为什么会惊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学生阅读小松鼠的发现,体验绿色星星的美。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绿色星星。

学生自己练习。怎样才能在课间休息后把这句话念得很美?

(7)你通过阅读知道“绿色之星”是谁吗?他们为什么来装扮松鼠?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段,理解“打扮”、“善良”、“甜美”的含义。

(8)你觉得松鼠漂亮吗?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向松鼠学习,做一个善良的孩子。)

五、情景交融,分角色阅读

1,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着感情去读。

2.让学生戴上头饰,分组朗读。

3.不同角色大声朗读。

第六,扩大迁移,积累感情

课后收集善良关爱他人的小故事。

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册

先介绍情况,揭示问题1的含义,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努力在课开始时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能很快进入“告别”的氛围,达到“我们能感受到她当时的感受,甚至在她演奏之前”的效果。)

2.通过《致王伦》、《别东大》等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可以初步感受到古人的送别亲情。

3.介绍一下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时容易相见,所以送别成为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为诗人竞相歌颂的主题。

4.第一次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它们的异同。

5、指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在黑板上写诗。注意“鹤”的笔顺,“孟”的笔画,“凌”的读音。)

6.阅读问题以了解“发送”。

(1)师生交流黄鹤楼信息。

(2)课件展示了黄鹤楼的风采,加深了对这座江南名楼的了解。

(3)师生交流广陵与扬州关系的知识。

(4)教师在摄像板上画出长江的草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老师一边画一边和学生们交谈:“黄鹤楼或广陵位于我们祖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长江发源于唐古拉,蜿蜒6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面。”编辑:广灵)

(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说清楚,李白虽然被后人称为“诗仙”,名气也挺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岁。那时候他已经以诗出名了,李白还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诗人。)

(6)要求学生充分表达这首诗的意思。

(7)提示学习法:收集资料是了解诗歌题目、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初识诗歌,质疑解惑

1,练习自由朗读全诗,注意发音准确,认字体。

2、指发音。

3.自悟自读,利用参考书或笔记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主旨,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按名称概述诗歌。

(2)质疑。

(3)结合板画理解“西词”等一些简单问题。

(4)师生交流,找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第三,故事引导,词条偷懒。

1,老师讲述了李和孟之间真挚友情的故事。据说李白经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作诗。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隐居在附近的襄阳,立即前去拜访。孟浩然听说李白要来,衣服都没整理就匆匆跑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上前说道:“孟大哥,李白知道你的诗名满天下,特来请教!”“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久仰大名!”他们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作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他们形影不离了好几个月。很快,孟浩然就要远行江浙了。李白因为有事不能和他一起去。他特意选择了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里百感交集,于是一首著名的诗诞生了...(以下是李与孟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打下基础。)

2.欣赏《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感受身边有花的春天是多么美好。

(2)师生讨论“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理解。比如江边水汽环绕,鲜花环绕,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来来去去,弥漫在花间,也让人无限遐想。

(3)师生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的迷人之美。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唤起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到长江两岸的春天,“形之真”、“意之远”。老师让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再去表达,让理解和应用融为一体。)

(4)拓展对“烟花三月”的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包括扬州,乃至整个长江,都是春意浓浓、千里鸟唱青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整个时代美如“三月烟火”,体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

(5)引导前两句的阅读。自由阅读、手指阅读、评价阅读、想象图片阅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相寄,诗情画意。

3.分析一下“青天竭”和“伟”等词。

(1)分析第三句,对“蓝天已尽”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把握“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的漫长岁月和对友人的深情。

(3)试着用自己的经历读第三、第四句。

(4)点名读,师生读,学生再读。

(5)教师的激情导致阅读。

(6)从最后一句话,换个词来理解和分析“卫”。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深情,把他的情意送向浩荡的春水。欣赏作者对《长驻江边》、《帆影》、《情不尽》、《遍千帆,只寄孟浩然一心》的深情。

(7)引导阅读最后两句话。及时板书:深情。

第四,喜欢阅读和背诵整首诗。

1。自由组合练习阅读。

2.彰显个性,按名念。

3.师生互动背诵与阅读。(自由组合阅读,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阅读感悟;教师引入阅读,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展示个人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独特的体验。)

五、学习第二首诗

1.讨论交流学习首诗的成功经验:解诗题,了解背景;品味文字,理解诗歌;对比,诗歌等。

2.分组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

4.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了解安溪、阳关等诗词中涉及地名的位置及相关知识;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溪到阳关送别的艰难;各抒己见,领略“再来一杯酒”的深刻内涵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读启示。

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的相似之处,试着思考它们的规律性。

第六,整体复习,归纳升华

1,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这节课的感受。

2、老师总结:人在千里之外,爱在离别中!一样的亲情,不一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3.布置作业。

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册

教学目标:1。理解“蛙、信、每、收、印、鸭、安、伤、现、震、读、一、二”13和“爪前缀”、“月旁”两个部首;我会写八个新单词“不,今天,朋友,每,安全,挖掘,传递,发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好朋友需要关心和沟通,应该互相帮助,会让大家更开心。

教学重点:

学会创造新词。

教学难点:

理解小鸭的话:“看到你这么开心,我很开心。”

教学过程:

第一,这节课,我们也会学习这个童话,一起读题目。

1,教“送”字。

2.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的?谁寄的信?打开书,看全文。

第二,思考。

小松鼠通过蜗牛叔叔给小青蛙寄了一封信。小松鼠在这封信里对小青蛙说了什么?

第三,延伸。

为什么松鼠要给青蛙写这样一封信?阅读课文第1,2,3段。

1.小松鼠为什么要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

2.教“日常”。

3.一只小青蛙坐在井边,一脸不高兴。你知道这次“不高兴的脸”是什么样子吗?

老师:小松鼠看到了小青蛙不高兴的脸。听了他伤心的话,他立刻回家,决定给小青蛙写这样一封信。(一起读)

4.教学生什么是对话。

第四,小松鼠已经写好了信,准备寄出去。谁能帮忙?阅读第4段和第5段。

1,谁帮忙了?

2.展示一下小松鼠说的话。(一起读)

3.教单词“请”和“请”。

4.拿这两个字,再读一遍这句话。

5.教“妈妈,求你了?”(练习口语)

5.我们学习了两个对话和几个自然段落。他们还说了什么?

阅读查找,同桌学习交流。

1,教“别难过,你一定会收到好朋友的来信的!”“不,不会的!”

2.“难过”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小松鼠说小青蛙一定会收到信?

4.指导第三段对话的阅读。

5.教书“极其快乐”。

小青蛙终于盼到了朋友的来信。我们和小青蛙一起大声读信。

1.在这封信里,小松鼠想告诉小青蛙什么?

2.你看,后面有个省略号,表示小青蛙还没看完。他会在后面写什么?

3.你认为松鼠和青蛙是好朋友吗?

4.还有谁会觉得幸福?

总结:小青蛙在帮助中快乐,小松鼠和蜗牛帮助小青蛙快乐。他们给小青蛙寄了什么样的信?

4.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册

课前翻看玲玲的画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玲玲为比赛画的画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在父亲的启发下,墨“变”成了一只小狗。文中爸爸的话道出了主题,让人深思。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在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类似事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这篇文章描述了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内容集中,语言简单,对话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她父亲富有哲理的话语是文本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和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受此启发,我知道只要我在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是可以变成好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新单词,能写5个单词和“楼梯”“大脑”这两个单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要有文化,带着感情写和读课文。

信息材料

新单词卡片,插图,和两张与课文相匹配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类

切入并举起这对夫妇

1,精彩对话:

同学们,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过不开心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摄像板问题)

2、观察题目:

老师展示两张分别准备的图片。灵感:这两幅画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哪张照片更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幅画的来历。(董事会问题)

对话平台

初读

1,自由阅读正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里写了什么?划出本课的生词和短语,并正确读出发音。

2、同桌合作素养:

互相读、听、改,交流识字、识记的方法。

3、游戏巩固素养:

根据课文,你可以设计“蜜蜂采蜜”和“帮蜜蜂找家”。组织学生阅读,或者引导学生说一些平时的识字游戏,学生组织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价,发音。

以阅读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第二,大声朗读

1,在群里看,互相评论,认为:

课文写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阅读经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搞清楚故事的起因、过程、结果,整理文章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原因:画脏了,来不及画了。(坏事)

事情经过:我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积极思考)

结果:我获得了一等奖。(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悟自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三,写

1,给我看看“我会写字”里的“哔,玲,狗,屎,楼梯”;

引导学生观察单词在网格中的位置,分组交流。

2、重点型号编写:

“屎,楼梯”,一边写,一边提醒这些字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紧凑,用单个笔画写。

3.学生练习写作,指导学生评论。

5.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册

第一课1、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对?文豪苏东坡有“菊花凋零而不倒”的戏言,世人敬仰的孔子也有答不出“两个孩子争日本”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和伟大。作为一名画家,戴嵩的地位非常受人尊敬。在一片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纠正,别人都觉得是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来看看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吧!

第二,识字和写作

1.第一遍读课文,找出生词。

2.交流记忆新单词。

(1)偏旁分类识字:擦-批判-拱羞-羞

(2)增加部首识字:面积驱动* * *-拱门

(3)将部首改为:沟-买绳-渐飞-羞玫瑰-羞

(4)看字体读:“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素养:“天天平价”写在“价格”超市。镇上粮站的墙上写着“买玉米”的字样。

3.交换新单词。赞,赞,赞,善,耻,赏,观,墨厚,笔淡,描写精细。交流,收集好句子。比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看。

(2)他先用浓墨画一会儿,再用淡笔画,很快就画完了。

(3)“太像了,太像了,真的太奇妙了!

(4)“画是活的,画是活的,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5)“画错了,画错了!”.....听起来像打雷,所有人都愣住了。

第三,写作指导。

(1)“我的发现”。“擦、挤、拱、批”这几个字都在手旁边。写“擦”字,把“结束”和“周末”两个字组合起来;写“挤”字,把“整齐”和“工整”结合起来;写“拱”字,把“* * *”字和“* * *”字组合起来;写“批”字,把手旁边的“比”和“比”合起来。“上”字和“剑”字的右半部分很像,但和“框”字不同。“价格”这个词有三个撇号,最后一个撇号、第一个撇号和第二个撇号的写法不同。“钱”和“浅”两个字只是左边不同。

(2)示范引导。兄弟,留下来:顶部“口”要上宽下窄;“哥”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撑条”下部的垂线应写在垂直中心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书写。买:“宝贝”的“壳”字和“素描”的“勾”字写得稍长。

第二节课

首先,导入:

用大一点的字写“画家”,用小一点的字写“牧童”。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题目?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观点。老师们疑惑,引导阅读:这位人人敬仰的大画家,一遍又一遍地感谢小牧童,说:“谢谢你的指点。”这是怎么回事?快速阅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第二,大声朗读。

1,初读,整体感觉。

(1)自读。课前自己读课文,把让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用短句写下你的阅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并展示。给你看看人家的读书和读书心得。

(3)根据上面的交流,再读一遍全文,思考故事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是谁。为什么?

2、看图,重在读感悟。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的很生动,文中也有生动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和阅读课文。

(1)出示文字插图,找出图片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阅读。

(2)画中的大画家戴嵩是谁?你怎么看出来的?

(3)分组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体会人物品质。戴嵩——牧童的年龄不同:一个是成年人,一个是孩子。身份不同: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是不同的:一个画画,另一个放牛。素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踏实。

3.理解内容,阅读全文。

(1)学完课文,联系经验。你想对谁说什么?我想对戴嵩说:我真的很佩服你!你画得多好。它一挂,就有很多人看;看这幅画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它的;有钱人还争着花大价钱买。你太谦虚了,以至于一个伟大的画家都谦恭地向一个牧童求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厉害!敢于给大画家提建议。你的观察力也很敏锐,对斗牛记得很清楚。

(2)结合自己对文本的体验,自由阅读全文。

第三,积累和运用

1和“一”真的很棒。自然数中“1”的意思是最小,但汉语中“一”的技巧是很棒的。它与句子中的其他词结合在一起,意味着丰富的含义。如果你不相信,请阅读下面的句子:

(1)他先用浓墨画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勾画,很快就画完了。(表示画师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看。说明他的画真的很好,一下子就吸引了人。请举个这样的例子,赞一下我们中文里的“一”。

2.“我知道”。《我知道》里的小朋友认识我国很多著名的画家。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著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有什么感觉?给他的图片搭配几个单词。

第四,实践活动

举办一个关于“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恐惧可以解释“没有人会是完美的,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故事。自己看,和同学交流。

如:1,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的故事(华,自学成才的人)小时候,华有一次看一本数学书,问老师:“这本书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可以批评里面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圣人也会犯错。”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了他的艺术作品《马》,并悬赏指出他的错误的人。许多人相继去了那里,但都失望而归。一个瞎子走近,发现马头向后转,但马脖子上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刻家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