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社第二册《什么时候是战争》教学记录。
教学记录:
课前谈话(话题1)
同学们,老师今天很高兴认识你们。你开心吗?那么,我们来谈谈“幸福”这个话题你认为幸福是什么?老师相信,学完这一课,你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首先,感到快乐
老师:从你们的笑脸上,老师能感觉到你们还沉浸在快乐中。先欣赏一组图片吧!(播放幸福生活的图片2)从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是啊,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幸福。但是,你知道吗?这样稳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人,因为世界上很多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第二,了解战争
1,板书:战争。看到“战争”这个词,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些充满血泪的画面。(玩战画面3)看着这些令人担忧的画面,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战争太残酷了)
第三,接近战争
20世纪是一个动荡的世纪。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战魔制造了一场又一场战争。两次最大的战争是...(一战二战)请看(播放战争视频4)。
2.疯狂的战争机器一直在运转。这两场战争给世界人民留下了多大的痛苦和灾难?请看课本第77页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学生自由阅读。
老师:请用笔画来传达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他们看(关于一战和二战的数据打字机声音一一出现,5)
从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场战争...
总结:时间长,规模大,涉及国家多,动用兵力多,波及面广,损失巨大。
4.就在二战期间,我们老盐阜地区也饱受战乱之苦。日本侵略者还烧杀抢掠我们的沿海土地,犯下滔天罪行。有人知道这段历史吗?
5.惨烈的世界大战后,战争的炮火没有熄灭。让我们来看看二战后的战争。请打开第77页的书,自由阅读。
老师: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战后的战争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除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带来了什么危害?
6.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灾难就是灾难。(板书:灾难)是什么让战争的恶魔们以制造一场又一场战争为乐?学生汇报交流。(领土、能源、港口...)
7.总结:说了这么多,可以总结为一点,就是“利益争夺”。
第四,直面战争,揭露罪恶。
1.在这些残酷的利益战争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
(1)看,给我看图片6:
透过这碎玻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眼睛?(悲伤、恐惧、失落、无助、渴望和平...)
(2)让我们再来听听战争中孩子们的声音!
一个伊拉克孩子的自述(悲伤背景音乐7)(大声读出名字)
(老师:他曾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母很成功,照顾他的姐姐和哥哥。是谁让他失去了亲人?是谁让他和他哥哥无家可归的?又是谁让他的幸福生活消失了?)战争是恶魔,也是杀手。
他们不是战争中唯一受苦的人。你看-
(播放视频8:战争中的儿童)
(4)这些画面是战争带给孩子的唯一伤害吗?(否)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恐怖的数据。(课件显示9: 76页小资料)
老师:以战争中丧生的200万儿童为例。你们学校2000多名学生,相当于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约1000)
(5)你此刻的心情如何?
老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战争中孩子们的无限同情!(课件展示75页《战争中的孩子》10)全体同学一起看。
2.战争的创伤如此之深,让我们再次走进同龄人,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童年。请轻声读请把我浅埋(悲乐11)。
3.这个故事出现在许多书中。老师每次看完都会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你觉得今天怎么样?你可以用钢笔写。
学生交流。战争让这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失去了什么?亲戚,家庭,快乐的童年,生活...)
总结:他们和我们同龄,却饱受战争摧残;他们曾经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和家庭,却连最基本的生活安全都无法保证。
第五,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1.看着这些图片,看着这些故事,我们不禁要问——战争是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阅读题目)。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全世界人民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汇聚北京的美好时刻,俄罗斯军队越过边境,在南奥塞梯首府与格鲁吉亚军队展开激战。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起看题目)
3.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挑起战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的评价:你在警告他们,提醒他们,谴责他们...)面对这些没有人性的战争发起者,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老师:我们期待和平。和平使大地开花;和平让孩子欢笑,让孩子飞翔;和平使空气中充满爱的光芒。渴望和平的孩子们,让我们大声朗读儿童和平条约(播放儿童和平条约12)。
愿和平宣言铭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六、作业(课件展示14)
下课后,让我们举起笔,给饱受战争摧残的孩子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在说什么。
点评: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他们形成相应的品德。这种品德的形成过程是自然融合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区分传统社会课中的历史部分和道德与社会课中历史部分的指导思想。后者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历史事实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是以价值为导向的,课本上的知识是以道德品质为导向的,是在道德品质的指导下呈现的,知识具有可贵的灵魂)。所以《道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总是通过一种情绪化的引入,用有血有肉的历史事实来感染人,即努力把历史事实变成孩子的情绪体验,用生活叙事的方式来讲述,尽量还原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境中,而不是只着眼于宏观的历史事实,而是着眼于具体的人和事。
《当是战争》中的生活叙事激起了学生对战争的憎恶,给了他们极大的精神震撼,让他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但这种心理体验并不一定要求学生马上说出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无声无息的。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内部对话。我们的德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不是科学地表述历史知识。
教学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多维互动。在这门课程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沈老师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教师用感性的语言、生动的典型形象、简洁生动的手段,创造了一门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