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运算法则和简单算法

这篇文章《小学五年级数学:运算法则和简单算法》是专门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谈谈教材

运算法则和简单算法部分是对所学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单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规律,并能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单的解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在学习简单计算技能和形成简单计算意识中的积极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单计算意识,最终养成简单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运用运算法则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讲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整理为主线组织教学,辅以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谈谈教学过程

这节课分为四个部分。

1.激发入门,复习旧知识

一个有兴趣的老师,只有带着动力和兴趣去从事各种活动,才能达到一定的目标。所以,一开始上课,我就抛出了两个问题:①你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你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然后笑着告诉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你就有答案了。

题目如下:

在这样一个外在因素的刺激下,同样的计算,学生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不同。

2.巧设问题,独立组织

完成运算法则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学到的运算法则很多,需要整理一下。那么如何组织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①你能把我们学过的运算法则都讲出来吗?你能解决吗?用什么方式可以表达出来?可以把整理结果做成学习卡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把整理的结果做成学习卡。通过对这些学习卡的比较、欣赏和评价,学生可以得出运算规律按运算方式分为两类或按运算规律的含义分为三类的结论,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排序方法,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可以借鉴。

3.循序渐进,培养能力。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想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计算这个问题吗?这说明学生的简单计算意识还是很差的。那么,在复习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简单计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单计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完——可以判断题。

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看清楚题目就急于计算。所以我首先设计了“阅读”,让学生认真阅读每道题。题目如下:

简单的问题是:。

然后学生交流:刚才的题你是怎么看的?你一直在想什么?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知道正确运用运算法则的前提是学会审题。同时,在计算中,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符号,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运算法则,使计算变得简单。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审题的好习惯。

(2)讨论它——反思它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绝佳途径。所以我有意识的设计了学生容易犯错误,容易混淆的题目。题目如下:

同桌同学之间讨论这个计算是否合理,然后反思:看完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还是想提醒自己什么?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根源,寻求对策,从而避免再犯错误,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做得到——会计算。

复习课题目的具体设计是一个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门课的习题设计,我力求少而精,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题目如下:

这些题只有学生做题、审题,用整体思维观察公式,寻找特点,综合各种方法,才能正确、快速、合理地计算出来,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

(4)补一个系列——会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给学生出题权,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个可以轻松计算的题。题目如下:

要求:任意选择一个数字,只加“+”、“-”、×”和“∫”组成一个简单的计算题,考考你的同桌。

4.总结提高,学会学习。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阵地。所以,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自由的谈论自己的收获和经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精心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所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学习,感受整理知识的好处和简单计算的优势,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运用简单算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