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乘法口诀的内容是什么?

一个接一个。

一二等于二,二二等于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十四得四,二十四得八,3412,446。

十五得五,二五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16得6,262,368,4624,5630,6636。

17得7,274,3721,4728,5735,6742,7749。

18得8,286,3824,48312,5840,68418,78516,8864。

九分之九,298,3927,4936,59415,6954,79613,8972,9981。

扩展数据

现代学生学习“小九十九”的公式是从“一一”到“9981”,而在古代则是反过来,从“9981”到“224”。因为公式的前两个字是“99”,所以人们简称为“99”。只是到了13和14世纪才反转成现在这样。

中国更早使用“99公式”。“3927”、“68418”、“48312”、“6636”等句子,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都能找到。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九九乘法曲就开始流行。

九九表又称九九松、九音松,是我国古代计算中乘除开方的基本计算规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代小学生和部分学龄儿童都会背。但是欧洲直到13世纪初才知道这个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希腊和巴比伦也发明了乘法表,但比九九九表复杂。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1700多张,而且还不够完整。因为他们在13世纪之前努力计算乘除法,所以能除尽大数的人会被认为是数学专家。

13世纪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于是学习了这种新方法。当时两个数用新方法相乘的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