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孩子是活跃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和把握学生作文的“亮点”放大。“亮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怎么改。通过面签,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2.将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他们的优秀作文被整齐地装订在一起,并配有美丽的插图时,他们非常高兴。如果在班会上组织大家循环交流,学生的写作热情将是前所未有的。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辑指导草图,组织郊游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经常被人们谈论。这时候让学生写写实践活动的经历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老师一定要保护。即使有的学生写了“三两流水账”,老师也不要苛责完美,让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无疑很难对其进行描述和评论。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观察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素材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个小实验》的习题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把这个练习写好,这显然和他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实验做了没有关系。于是我联系了理科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一次,学生们做实验的目的很明确。经过学生们的仔细观察,很明显。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定点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举例观察训练等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口语是‘语言’,书面语是‘文字’。文字和语言不可偏废,要合二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语言的发展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可以使听、说、读、写获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时,我让学生提前观察和回忆他们喜欢的动物。班里,说话络绎不绝的同学都很认真,一说到有趣的地方就笑。听的同学都很专注,能融入当时的情境。在给学生充分的口头表达技巧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是要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堂上的插图、图片,采取自说自话、同桌发言、课堂交流等多种形式,注重合理的想象,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时说,“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多为之努力。”所谓“刻苦学习,轻松写作”,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化精神,开阔视野,活出心灵。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他们才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有两种方法:

1,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课文的课后学习中有很多“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提取好的词句”等练习,让学生在背诵中感受语言和文字的美,在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的习题数不胜数。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积累的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片段摘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在后面写一些想法或者模仿一个小片段,时不时的读一读。时间长了,用多了就会背下来。最后,我会把积累下来的东西变成脑海里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材料就越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第五,重视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