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老师该怎么办?

如果老师在班级群里单独@你,孩子怎么了?或者叫你去学校谈谈孩子的问题。第一次你会有什么反应?

大部分家长都会紧张!大家心情都不好,焦虑!也许就像瞬间扇了自己的宝宝一巴掌!

首先要从家长、老师、孩子的不同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老师为什么单独找你谈孩子的问题?他没有抱怨,不是单纯的抱怨,也不是出卖责任,而是寻求你对父母的帮助、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你想想就知道,孩子犯了错,老师找到你并不可怕。如果老师根本不理你,放弃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那才是最可怕的。

你这样想,就知道老师找你,其实是找合作伙伴,你也增加了和老师合作的机会。

老师的初心一定是希望孩子能越来越好。如果用这种心态和老师沟通,我们的焦虑就消失了,也不会对犯错的熊海子那么生气了。可以冷静分析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老师会找家长做什么。

孩子有以下三种情况。

1是孩子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如果一个老师要完成教学进度,要求学生以整齐的步伐完成学习任务是最方便高效的。如果孩子淘气,老师看到会生气。停止管理会耽误教学进度。所以,干脆把捣乱的孩子直接叫到办公室,以免影响别人。

2.老师最担心的安全情况出了问题。

虽然孩子有时候只是闹一闹,闹一闹,但是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发生意外,会给老师和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自然要找家长。

3学校的评价方式也会给老师带来一定的压力。

如果孩子的一些行为导致全班评价出现问题,影响老师的评价和工资,老师也会找家长。

建议你分清家长、老师和孩子的角色,先准备一套应急预案。

首先,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

不要发脾气,不要生气,要马上告诉自己“老师此刻需要我”。

这么想吧。虽然老师的语气有点生气,甚至有点责备的味道,但毕竟每天要一个人面对好几节课。面对那么多淘气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只需要面对一个。可能这个时候老师还有作业没写完,明天的教学任务也没准备。

孩子处境焦虑,想找父母帮忙,就找你一对一

其次,面对老师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合作的。

和老师沟通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打断,不要找借口。如果老师提问,就实话实说,不要展开太多,让老师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当老师讲完后,

还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回去一定要和孩子好好谈谈”,或者“

这个我知道,我们会尽力配合。还有其他孩子需要注意的问题吗?我也提醒过他。”这样,老师的情绪基本上平静了。

老师在这里已经平静下来了。

现在我需要面对自己的熊海子。

但无论如何,首先要忍住打他两巴掌的冲动。

五步沟通:

第一步,用万能金句平复自己的情绪。

心情不对,一切都是徒劳!一切平静的情绪最重要。

一句是“小学生的屁股是用来对抗地球引力的,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

另一句是“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在犯错。相反,如果他知道如何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那恰恰说明他已经长大了。”

第二步,快速启动“替代模式”。* * *情绪状态

想想我们小时候犯错的时候是什么心理状态?

无非是恐惧,借口和自我原谅。当你把自己换成一个孩子,经历犯错后的心路历程,其实是亲子沟通成功的重要一步。

第三步,设置“隔离空间”。

家长很容易陷入孩子的事实借口中。比如,孩子说“我没错,是那个同学先惹我的”,你会生气说“哪个同学,老师怎么不找他?”这个时候,你已经不自觉地被孩子设计好了。

所以,你需要设置一个“隔离空间”,把自己和孩子的错误隔离开来。比如先假装不跟他提错误,而是从“我给你讲个故事”开始只要孩子一听说你不来找他算账,防御心理就消除了。他会被你的故事吸引,走进你设计的轨道。

第四步,入口从“为什么”开始。

当孩子犯错时,大多数家长没有耐心去搞清楚“为什么”,而是执着于“发生了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发生了什么”并不是很重要。你还在这里生气,那里的孩子可能早就和惹麻烦的同学和好了。

所以,不要纠结于错误,你需要通过理解“为什么”来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做事方式。比如孩子打架,你要问“你为什么打架?你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被你这样问,孩子会想“是啊,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好像有点冲动。"

第五步,不关闭“善意通道”。

我们说过,孩子的不稳定行为是他在重建安全感,在寻找自己,错误也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妖魔化它。相反,你要相信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动机。不要只看错误的表象,关闭孩子最初的“善意通道”,让他失去尝试的热情。

如何减少孩子犯错,养家,全家总动员?

无论是破坏课堂秩序,还是没有安全意识,都与孩子缺乏规则意识有关。要从源头上解决被老师警醒的问题,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在家里给孩子树立边界感和规则感。

和孩子协商规则时,要注意四点:

不要制定自己做不到的规则;

让规矩成为家庭团结的底线;

规则必须非常具体,才能引导孩子的行为;

制定规则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反复体验。

全家出游是孩子了解规则的好机会,孩子可以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规则、文化习惯、公共礼仪等等。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揭露每个成员最近犯的一个错误等等。

养孩子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简单的把教育推给学校和老师。我们也不能指望短期内会有明显的结果。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自我改变和成长!父母的身高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终身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做焦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