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辅导班信息

学科的培养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预习兴趣,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他们以为,既然明天老师要讲话,那就在课堂上关注一下就好了。为什么要预习?有些学生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要想获得上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就要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为学生创造预习空间。

“没有一定范围的活动,人是无法完成重要的事情的,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萌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蓬勃生长。”所以,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优秀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动员家长参与学生的准备,为孩子在家准备提供空间和条件。

3.注意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像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进军新的知识领域,攀登知识高峰。因此,为了使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教师应重视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预习大纲,指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大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后过渡到让学生自主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4.鼓励学生努力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难题。有些学生倾向于忽略这些难题,或视而不见,或故意回避。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要形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问题不多问”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能逐步提高。

5.巧妙运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重新学习的一种动力,会激励学生为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只要是开头做的,就要及时给予表扬。然后,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让学生当小学老师或在展示栏上张贴作品以及引导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的物质奖励,认真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四。分析研究对象的现状和预期突破点

(一)现状分析

我班上的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有突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保质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学习上,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系统的指导和帮助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生课堂发言不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使用参考书有障碍;学生自主收集学习资料的整体表现较差;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2)预期的突破点

有效的预习可以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和针对性,提高学习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会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让老师不用给学生讲解就能自己获取知识。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布鲁纳说:“知识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主动通过自学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入手,明确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为突破口。

,具体培训计划

(1)介绍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不同科目、同一科目不同内容的学生适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根据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项目计划向学生传授以下预习方法:

(1)任务实施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预习时,边读边用特定符号标记,并在书的空白处提出问题,写出自己的想法。

(3)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的预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了解新知识,总结新知识的重点,找出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笔记、摘抄笔记,还要做思考含量高的反思性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些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2)引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主要的切入点是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1.通读预习内容,画圈圈出知识点,理解主要内容。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通过内容阅读的过程中整体认识新知识。画一张图,把你认为重要的单词和句子圈出来,让新课的主要内容得以揭示,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仔细阅读内容,了解主要知识。这是预览的主要部分。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要指导他们如何“消化”这些知识。

3.对难点内容的精读,思考和标注疑点是预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不等于自学。对于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应该鼓励学生尽量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理解知识,不一定要在预习中解决。发现问题是预习的关键。“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怀疑”,预习就是求疑的过程。因为有问题,学生学习新课程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4.学会思考,勤于质疑。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重在思考和理解。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预习时,要求你认真阅读课文,思考预习题。古人云:“学贵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也显示了一个人的创造能力。“预演深入就会有疑问。这也是更高标准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和兴趣。提出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向他人学习。这里指的是预习过程中的讨论。虽然预习主要是独立进行,但有些问题和观点需要和同学讨论才能明确,所以有人说“讨论是健脑明目的良药。”这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讨论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对文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和纠正。这样既能营造探索的氛围,又能激活思维,提高预习效果。

6.记住最好的。这是预习的摘录和笔记,也是很好的自读方法。徐特立说:“无笔墨,不读书。”预习也需要笔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也就是要求把预习中发现的不清楚的地方,以及查阅资料、参与讨论所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摘抄下来,写下来,为以后的讨论、讲课、积累资料做准备。

7.尽量练习和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这是预习必不可少的过程。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所以学生应该通过做习题或解决简单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的问题,从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预习方法和阅读方法一样,都是灵活多样,相互结合的,往往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不应绝对割裂。而且预习一个内容不可能具体细致的了解所有的东西,只要按照学习重点的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可以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预习阶段,学生一开始并不需要完全清醒。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动脑。”所以做好预习,就掌握了自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扎实,上课就会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说话大胆,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有趣,积极扎实,效果良好。

、研究思路、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其次,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学方法、形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重新实施→重新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然后,再次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并与上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将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学校甚至更大范围内推广,实现成果的享受,让更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