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课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很难过,处于不知道写什么的苦恼中。写出来的作文更是虚假、干巴巴、枯燥无味。写作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块心病,自然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大纲调整了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符合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用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手脚。我们应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

首先,民主是“真实的”

求真作文教学要求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自由快乐的写作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搞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和感受,让他们永远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永远承受失败的痛苦。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教学民主是影响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重要因素。怀特和李皮特著名的群体气氛实验揭示了这一规律,国内许多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也表明了这一点。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民主,教学效果会很好。所以在作文课上,我注重教学民主,让学生敢想敢说。

在批改日记中,我发现总有学生不顾现实,把老师的样子描述得美如天仙。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给我画一幅“肖像”,要求他们如实描绘,不要过分美化。接着,一个学生说:“李老师脸色苍白,一点血色也没有,很难看……”学生的笑声打断了她的描述。我知道她在套用作文本上的描写。我没有指出这一点,只是笑着对她说:“你再看看,我是这样的吗?”她再看我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出格的话,忍不住笑了。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什么说什么。“老师眼睛大,皮肤有点黑……”“老师满脸通红,眼睛下面有个小疤……”“老师有一双略呈‘O’形的腿……”这些生动贴切的描写比用修辞更真实可爱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的兴趣更高了。他们又开始互相描述,让大家“猜猜他是谁”。从那双闪亮的眼睛和那双高高举起的小手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作文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即使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课后,一篇篇详实生动的日记,再现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趣的作文课”。试想,如果没有轻松和谐的氛围,课堂依然会“凝重”。我们的学生能说出真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吗?

二、活动求“真”

这次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奋努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主要是因为小学生日常生活单调,缺乏写作素材。刘勰说:“文学是附质的。”“文”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和技巧;“质”是内容,包括思想和情感。“文学是依附于质量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必须依附于美或根植于具体的思想情感内容。可见,作文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有丰富的感情,才会有写作文的欲望,才会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人生如泉,文章如溪。泉水丰沛,取之不尽,溪水自然流淌活泼,不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样,生活也是培养创新的土壤,生活的波澜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创新欲望。教师要想打开心中的心结,让学生想写,喜欢写,就必须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亲身体验现实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动的素材。为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参与和参加生活;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去自然,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手创造,用心体验。比如各种团队活动,班会,诗歌比赛,放风筝比赛,扳手腕比赛,踢毽子比赛,饺子比赛。这些有趣的活动总是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在活动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感受和积蓄。所以他们写作文的时候,那种情感的倾注,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让文章出彩。比如,由于最近春雨连绵,同学们酝酿已久的野餐总是一拖再拖,同学们的内心在承受着希望-失望-希望的煎熬。所以,同学们把怨气转到了笔头上:“...这个睁着眼睛的日子,似乎在故意捉弄人,明天要去野餐,又下雨了;春雨,你真的对我们很有好感。你也应该照顾干旱地区。还有那该死的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偷懒。真想一脚把孙踹出去。..... "这种生动独特的语言,这种真诚的倾诉,是成功作文的基石。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力,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第三,实践孕育“真理”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小学生作文如果能运用到交际生活中,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认识到作文真正属于自己。叶圣陶先生说:“写作不是生活的装饰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个“需要”可以是与人交流、口头沟通的需要,可以是宣泄情绪的需要。学生的交往范围还很窄,交往层次也低,真正有了一定的明确身份。

独立参与社会交际的机会不多,交际经验不丰富,语言交际中的目的感和对象感不强。“需要”可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收获或积蓄。清晰的写作只要你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克服对困难的恐惧,激发写作动力。

要充分发挥写作的实用功能,可以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首先,要为应用文写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当学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方法后,应该指导他们将写作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竞选班干部时,让学生写竞选演讲稿;丢了东西写寻物启事;学校开运动会,开“月底晚会”时,让学生现场采访,给“红领巾”电台写广播稿,写黑板报稿;给你的同学写一封信;给班级发通知;让学生在寒暑假给老师写信,汇报假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应用文,提高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用作文反映生活,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为了“需要”而写作。社会的快速变化往往使学生远离家庭和社区,与人群隔绝,减少直接体验。他们一方面忽视了与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对话的需求。尽管如此,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和学校的筛选功能,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面对这些情况,“回归生活”和“贴近生活”的作文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作文教学环境要体现“信息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教师要设置现实情境,借鉴学生个人生活经验,与学生直接面对面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知识,才能真正培养自己的人格。有一个女孩。更多文章请访问www.xxkt.cn小学课堂网。根据老师的要求,她的作文不是很好。但是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了一篇日记,看完让人落泪。她在日记中写道:“亲爱的妈妈,你在哪里?”既然你生了你女儿,为什么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受罪?.....五一假期,其他同学在家长的带领下出去玩了。但是我要在家照顾阿姨的小弟弟,连写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弟弟不小心摔倒了,阿姨抬手就扇了我一巴掌,还破口大骂...“没有优美的文字,没有感人的豪言壮语,又因为讲述了真实的事情,倾吐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了读者强烈的* * *声。

所以,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提高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习题教学观”,打破学科之间、课内外、校内外的界限,把学习习题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拓宽学习运用作文的空间,让学生在大量的作文练习中掌握运用作文的规律。

第四,评价促“真”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力,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改变过分强调筛选和选拔的评价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作文批改中,能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应该作为评价学生作文成绩的重要标准。作家格非说:“即使学生的作文不好,老师也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只要学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老师就应该鼓励他,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走上写作的正确道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孙悟空的批判眼光,善于发现“尺”中的“短”和“寸”中的“长”。对后进生的指导尤为重要。要让那些害怕写作、失意的学生破涕为笑,从课桌上抬起头来,浑身不自在,就像一只小鸟在树间跳跃,有一种成功感。孩子的想象力或创新思维在成人看来是不成熟和幼稚的。天真不可怕,可怕的是抹杀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真。我们要学会包容孩子的天真,学会从孩子天真的想象和行动中发现珍惜的性格。对于一篇充满稚气和文艺风格的散文,没必要抠鼻子抠眼睛,一言不发。

新大纲规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陶行知说,“千千万万个老师教人求真,千千万万个学生学做人。”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个角度来说,强调写作的真实性,关系到学生是真人的大业。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