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册《永生之眼》课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8新单词和15新单词,并用指定的单词造句。
2.带着感情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教师和学生收集有关器官捐献的信息。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带着感情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场景,质疑话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处浅蓝色的大海;那永恒的痛,像灰尘一样,藏在你的眼里。你的眼睛像水底的珍珠,闪着耀眼的光彩。”
“我曾经是一个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煎熬、彷徨的时候,我是多么想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看到新生的日出,看到心中渴望的一切。我很幸运,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赠的角膜。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找光明使者,温迪,你在哪里?”
老师:每个人都听到了吗?这是一个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男人的声音。他想打电话感谢谁?(学生们都回答)是的,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将学习温迪一家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标题:永生之眼)
老师:看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你说的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如何获得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学生:为什么课文的标题叫永生之眼?
(黑板:谁?击球手出局了吗为什么?)
学生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第一次提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总结学生的问题,梳理学习思路。]
第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静静地读课文,边读边想:眼角膜是谁捐的?他们捐款我是什么态度?
(黑板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和女儿
“我的”态度:不想遵从自己的意愿,自愿捐献)
2.你从哭泣中学到了什么?
3.父亲是如何教育引导我从不情愿到顺从自己的意愿的?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子:
投影显示:“你能给别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可以帮助其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亡就有意义。"
(1)有多少字?谁先读第二句?这句话怎么理解?(
健康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重要。,因为一旦给了别人,就不再拥有;对人来说,死亡是终结,但生命可以在别人身上延续,让自己重生,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患者,他们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眼角膜疾病而失明的人来说,角膜移植可以让他们重见光明。尿毒症可以通过肾移植治愈。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骨髓移植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于上述三位患者来说,“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角膜、肾脏和骨髓。)
(3)如何帮助他人康复?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你能得到的任何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什么样的?(关心他人,无私奉献)
【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朗读:通过阅读来表达你的理解。(多么无私的奉献)
4.请再读5-8段,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5.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温迪是如何将“我”的态度从顺从意愿转变为积极捐献的?
6.请默读9-13的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评论,思考让你感动的理由。
7.在学生画出句子并做出评论后,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
温迪离开了我。她去世三周后,我收到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播放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夫人: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曾经的盲人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了你爱的活的纪念,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女孩,并有幸为生活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是什么?
虽然一个人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 * *回答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擦黑板:谁?击球手出局了吗为什么?
【理解文章主旨。解决学生的问题。]
8.关于这个家庭的故事结束了。现在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角膜捐献吧。
(1)课件演示:
数据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约有400万人,其中70%可通过角膜移植恢复视力。但由于缺乏供体角膜,我国只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数百万患者仍在黑暗中等待。
数据二:目前超过84家。
器官移植登记患者超过1000人,每13分钟,就会有一名新患者等待登记。20xx年,只有30%的等待人群得到了器官移植,而其余70%的等待人群必须继续等待他们急需的器官移植。很不幸,每天都会有16人因为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失去生命。
(2)看完这两条信息你有什么感想?我国角膜捐献的社会现状如何?
【让学生用材料再次体验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中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第三,交流经验,课外拓展
电脑课件显示:当人体某个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已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存活下来。肾移植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5年生存率达到50%以上,非常有前景。然而,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约五分之四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办黑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课内外联系知识,体现大语言理念。]
第四,总结全文
播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背诵父亲的话。
【学生在音乐中朗诵《父亲的话》,触动心灵,升华感情。]
关于永生之眼教学的思考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们高尚的情操。文中的“我”,从当年不理解父亲捐献母亲眼角膜,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眼角膜。多么大的变化啊!这种转变显示了“我”思想升华的轨迹。我14岁的女儿和我14岁的女儿对角膜捐献的两种不同态度,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这种反差也体现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巨大影响。文章题为《永生之眼》,寓意深刻。《眼睛》体现了人性的善与美,《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将代代相传,永不泯灭。《永生之眼》这堂课有几个亮点。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感动的人。学生们首先找到作者的女儿,从文字中发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更高,与作者形成鲜明对比。这让我觉得学生学习很认真。同时也让我觉得同龄人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们对爸爸妈妈进行了分析,觉得他们是体谅他人、无私奉献的人。同时,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人物的对话中,深刻而感性地阅读。学生对人物理解透彻,非常牵强,回答积极主动。主要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来限制他们,让他们自由地去感受,去感受,去快乐地深入地交谈。告诉我“自然之道”有两个作用。
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主题。“永恒之眼”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说:因为我爷爷捐了眼角膜,虽然死了,但是眼角膜还在,好像没有离开家人,还活着。在这个学生回答的同时,其他几个学生也急着回答:永恒的眼睛指的是永生的质量。
下课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结尾,课本上没有编。小女孩在爷爷去世后的一周死于车祸,妈妈把小女孩的眼角膜捐了出来。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几个女生留下了眼泪。这个时候,我又和孩子们的心碰撞了,我也再次碰撞了。心灵的冲击过后,必然有心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