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影响
(1)自然灾害
三峡水库库容巨大,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由于未来三峡两岸山体下部长期被浸没,滑坡、塌方、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会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可能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
但工程建议者只考虑地质的静态,没有考虑蓄水后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的质变。
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暴雨洪水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突出,地震活动保持较低水平。
暴雨洪水:2007年4-9月,库区及邻近地区降水呈现前多后少的特点,过程频繁,强度大,总量大,造成了严重的暴雨洪水灾害。
4月1和4月21,6月29日,8月1 ~ 2和9月27 ~ 28日,库区出现4次局部暴雨,5月23 ~ 24日,5月30 ~ 6月1和6月16 ~。
据不完全统计,5月23-24日库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造成重庆市彭水、奉节、涪陵、丰都等20个县(区)和湖北省团风、宜都、利川、神农架林区等4个县(市、区)受灾,165438。
7月17日,重庆铜梁、璧山、沙坪坝日降水量分别达到179.5毫米、258.0毫米、262.8毫米,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沙坪坝日降水量为1892年以来最大值。
暴雨导致山城重庆著名红色旅游烈士墓景区“渣子洞”围墙坍塌,牢房被毁。景区遭遇建国以来最大暴雨灾害。
地质灾害:专家表示,三峡水库建成后,包括城市、集镇、村庄在内的大量低洼山地逐渐被淹没。长期的浸泡使被淹没的山体变软,冲入低洼的采矿采空区,会导致塌岸和滑坡。
此外,三峡水库冬夏(汛期)水位的周期性波动也会对水库沿线地区造成压力,诱发各种地质灾害。
2007年4月至7月,强降雨导致库区及其邻近地区发生多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1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4月份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彭水县和奉节县。5月发生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青太平镇、水布垭镇;宜昌市兴山县莱文镇;高桥乡、水月寺镇;恩施州建始县景阳段;重庆市彭水县韩佳镇;巴东县官渡镇水布垭镇;6月发生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巴东县青太平镇、潼南县、彭水县、万州区等地。7月发生在重庆梁平县和潼南县。
6月22日,几个小时内,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118。
雷击:2007年4-8月,库区及其邻近地区多次发生雷击,特别是重庆,造成21人死亡,灾害损失较往年更重。
其中,4月1日,重庆垫江、綦江雷击造成5人死亡;5月23日,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发生雷击事故,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19重伤,25轻伤。
大风和冰雹:2007年,库区及邻近地区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从春季到夏季相继发生,灾害损失较上年较重。
据统计,* * *已有50多个县遭受大风、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袭击,造成3人死亡,230多万人受灾,8.3万多间房屋受损,因灾经济损失超过3.8亿元。
雾:2006/2007年冬季和深秋,库区西部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对公路、铁路、民航、河运等运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给人们春节出行带来不便,同时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2月7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发生一起因雨雾造成16人死亡、16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165438+10月9日,重庆机场因大雾受阻,仅1小时就造成30个进出港航班延误,4个航班取消,4000名旅客滞留机场;成渝高速、重庆至宜昌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相继实施交通管制;水运朝天门三渡航线禁航4小时。
旱情:2007年库区旱情总体较轻。
2006/2007年冬季,受去年夏季川渝地区严重高温干旱影响,重庆市水库、水田蓄水明显偏少,河流水位普遍徘徊在低水位区,地下水急剧下降。重庆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历史同期蓄水量的50%。全市有654.38+0.5万人、9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1654。
近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让人们再次聚焦三峡工程。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2009年开工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2)移民。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移民资金占工程总投资的45%。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淹没129个城镇,包括万州、涪陵等两个中等城市和十几个小城市。将产生113万移民,这在世界工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如果库尾水位超过预报,还会增加新移民的数量。
移民安置主要通过就地靠后或就近搬迁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导致整个库区人口多,人口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农村人口又多了一种移民方式,由* * *安排举家迁往外省。目前,库区移民约14万人已迁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地。
三峡工程采用“开发性移民”的模式,即在移民的同时,也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建设,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除了三峡建设基金拨付的资金外,三峡总公司还将在电站投产后的几年内,每年向地方支付一笔安置费。
此外,国家还要求全国21个省市,每个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一个县。
但目前的情况是,移民城镇虽然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但产业发展较差,大量搬迁企业破产,库区整体呈现产业空心化状态,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导致数万群众包围* * *机关的“万州事件”。
(3)泥沙淤积和水位
因为有了三门峡水电站的教训,泥沙问题一直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重。
据测算,长江上游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1.2公斤,每年通过坝址的泥沙量在5亿吨以上。
三峡工程修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威胁着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三峡水库形成时,由于库尾地区水势变化和回水的影响,泥沙不可避免地会淤积在水库内,特别是大坝和库尾(受回水影响)。
该项目的反对者,如黄万里,认为长江上游的河流中充满了颗粒较大的卵石,三峡大坝建成后将极难排放,会造成拥堵并向上游延伸,从而影响重庆。
然后在5438年6月+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三峡总公司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上建设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巨型水电站。建设目的之一是分担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减缓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再次引起一些人对三峡泥沙问题的关注。
和泥沙淤积一样有争议的,还有水位的问题。
三峡蓄水至135米后,发现大坝与库尾水位差高达34.7米,远远超过工程论证报告中考虑的0.4米,因此担心三峡完全蓄水后重庆可能被淹没。
(4)名胜古迹的影响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起于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公里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它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一路上地势险峻,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水库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自从1990年代旅游机构大张旗鼓地宣传“告别三峡游”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三峡蓄水后风光不再。所以从2003年开始,三峡的旅游一落千丈。
三峡蓄水后,白鹤梁将被永远淹没,文物部门在其周围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水下博物馆。
当地* * *还把大场镇、屈原庙这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都搬走了,把原来的白蒂城三面保护起来,使之成为江上的孤岛,而夔州(奉节县)等不能移动保护的古城只能永远埋在水下。
(5)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泛,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有重大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三峡工程将使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民最担心的是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来自水库的污染。
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止,污染物不能及时流下,堆积在水库中,已造成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一些城镇从其他水源收集生活用水。
同时,大量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污染,造成水土流失。
对此,当地* * *为了解决污染问题,正在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如果发现污染太严重,也可能采取筑坝加大下泄流量实现换水。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对周围生态产生严重影响。
因为大坝,鱼类不能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都会发生变化。
三峡水库蓄水后,560多种珍稀陆生植物将被淹没,但大部分也分布在淹没线以上。只有疏叶卷柏和铁线莲两个品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已经移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分蒸发增加,会使附近地区昼夜温差减小,改变库区气候环境。
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的河流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从而改变全球环境。
但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三峡以下1000多公里的过程中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来水,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形成的,极其复杂,因此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详细程度。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蓬溪河发生多起“浮萍、水葫芦疯长”的水污染事件。
秭归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总工程师彭树林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型水库的建成会对周边库区的环境和生态产生影响,一般认为这种影响会持续20年左右才会趋于稳定。
据此推断,在未来10年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治理仍不可掉以轻心。
据中国三峡工程报告,2002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异常,气温并没有随着夏季的到来而逐渐升高,而是呈下降趋势。
4月底,平均气温不到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出现大范围降雪。当月有三次降温过程,温差急剧上升。
此外,4月降水量236.5毫米,为溃坝地区10年来最高,打破宜昌地区118年同期最高。“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剧烈,为近50年来同期罕见。”
自1992年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针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国家已投入近400亿元用于水污染防治。
Ⅰ.水位波动带的产生
消落带,或称水位消落带,是水库特有的现象,是指从水库正常水位以下到防洪限制水位以上,临时裸露在水面上的土地。
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后,冬季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30米水位差暴露的土地为消落带。
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接近400平方公里。
消落带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周伟说,一是因为没有植被覆盖,这部分土地在夏天出来的时候,会给人一种“荒漠化般”的感觉;其次,冬季用水浸泡后沉淀的污泥、垃圾,夏季可能产生异味,滋生细菌、寄生虫,对水体有一定影响;再次,由于这部分土地没有植被覆盖,降低了应对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的能力。
ⅱ稀有生物
日前,在湖北宜昌中华鲟研究所,记者看到人工养殖的中华鲟正快乐地“生活”。
据专家介绍,三峡工程的建设将对当地的陆生生动植物和水生动植物产生一些影响。库区有陆生脊椎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22种。
受三峡水库影响的陆生植物种类繁多,涉及120科、358属、550种。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编辑的《大坝与生态系统的未来》报告中提到,大坝建设威胁淡水生态系统,全球有21条河流及其流域生态退化严重,中国长江流域居首位。
长期以来,长江一直是陆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有322种鱼类和169种两栖动物。
由于大坝的影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动物,包括扬子鳄、中华鲟、江豚和白鹤,都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研究所教授陆建建透露,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口共观测到126种水生底栖生物,到2002年,仅观测到52种。
大量有机物被带入东海,导致近年来我国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赤潮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