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因错别字造成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百英里的失误。
江西一位农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闽西龙岩市白沙镇的食用菌种植非常有名。去年大丰收,他决定去闽西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读书。下了车,他不想让人告诉他白沙镇很少有人种植食用菌,更别说丰收了。他一听“傻了”,赶紧拿出报纸问白沙镇的一个干部怎么回事?干部一看报纸,才知道是龙岩市上杭县白沙镇。因为报纸上没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他把“沙”错写成了“沙”,让这位农民找错了地方。
媒体这么一个错别字,农民朋友损失了一天,白白跑了100多公里,多花了钱。你觉得不公平吗?
没有“府谷县”
神府煤田府谷能源基地的观众们看着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话题,都惊叹于山歌之乡、王向荣故里府谷县在字幕中被多次写成府谷县。
近十年来,电视、报刊上错别字屡见不鲜,给当事人和相关单位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这次看了电视,有听众给王向荣的信,写的是“府谷县”,被邮局以“找不到县”为由退回。
书上写的东西会错吗?
据报载:前不久,荆州某区宣传部副部长问小侄子:“李时珍是哪里人?”答:“河北人,书上有记载。”我侄子还找了一本董生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第1133页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原文如下:“李时珍是(今河北蕲春)人。”他一看,只好向小侄子指出,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不是河北人。小侄子不服:“书上写错了吗?”
有很多字写错了
在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剧《不穿天衣》中,笔者发现字幕中充满错别字,几乎每一集的字幕中都反复出现错别字。我粗略数了一下,错别字多达50个。尤其不可原谅的是,很多错别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却在大导演、大编剧、大制片人的眼皮底下顺利过关,最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比如剧中把人民检察院写成检察院,把团结写成休息,把林雷蒙写成林的疯狂,把资不抵债写成资不抵债,把勾心斗角写成尔虞我诈,把跌跌撞撞写成行动。
林,浙江舟山人,公务员-
一个成语恶心世界。
很多作者把“空穴来风”这个成语说成是“无中生有”,也有人开玩笑地称之为“一成语病天下”。其实风言风语的意思是,有山洞才有风进来。
宋玉《风赋》有一句:“听我老师说的:一则轶闻来巢,无中生有。”其中句(gūu),带“钩”,意为弯曲;空(kǒng)是“洞”的意思,就是洞。这句话用白话表达就是:树有弯才能筑巢,有洞才能进风。比喻乘人之危,常指一些消息或谣言的无端传播。
大学介绍里不能有错别字。
由于工作的便利,笔者今年接触了大量的高校招生广告和《致新生的一封信》。在这些广告和公开信中(包括一些邮寄录取通知书的信封),几乎都有一段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在介绍学校的位置时,基本都是“位于(于)……之类的句子。可惜很多学校把“located”误认为“located”。根据笔者手中的统计,写“位于”的机构只有22家,而写“位于”的机构却高达42家,对与错的比例接近一比二。这还是大学指令吗?
鼓励读者找到错误的。
在上海,有一份月刊《嚼字》,以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是一份致力于纠正语言疾病的刊物。但是,不是手电筒照别人,挑别人的毛病。它有一个名为“向我开火”的专栏,经常刊登读者来信,指出杂志的语言错误。在每年的合订本中,它有时会集中公布热心给杂志提意见的读者名单,并授予“名誉校对”的称号,以鼓励读者“批评”杂志。
在我看来,为了减少媒体的语言错误,在咬文嚼字上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值得学习,鼓励读者“向我开炮”的做法也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