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11 ~ 20对数的理解”三个教案。
蒂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11-20个物体的数量。
2.通过看图、数数,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观察、运算等活动,巩固数列知识,渗透算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11-20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中举例说明了例6。问题:你从图片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表扬学生观察非常仔细,看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组织学生讨论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索,理解新知识
让学生报告讨论的结果。
老师肯定了学生们提出的方法。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科书第79页“做”
2.练习18问题5和6
偏激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7 ~ 60页,认识11~20的数。
教科书状态:
《11-20的数的理解》这部分教材以学生对10以内数的掌握为基础,通过操作练习、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为20年内学习加减法做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十和单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认识11?20每个数的构成能正确读写11?每个号码20;高手11?20每个数字的组成,可以加几到10口;通过比较20以内的数字,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实现11~20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够积极探索、操作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初步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十位数和单位,知道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每个数的构成能正确读写11?每个号码20;高手11?20每个数字的组成,可以加几到10口;通过比较20以内数字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规律:
1,创建学生熟悉的情境图,通过观察和计数让学生认识11-20的数字。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数、摆、合作,掌握“11-20数”的发音、组成、顺序、大小。
3.创设一系列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数、摆姿势、合作交流来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老师:大家看这里。这是我为你准备的奖品。猜猜这是什么?有多少?先摸摸看。
学生猜完后,老师打开书包,展示铅笔,和学生一起数。
数到10后,还有几个多余的。老师问:接下来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评论。
老师:“学生的想法真好。这节课,我们将认识“11 ~ 20每个数”。“写在黑板上,读两遍。
当学生遇到“猜猜奖品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精神活动是非常积极的。
第二,提供探索机会,体验学习过程。
1.了解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老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地数铅笔是不是很麻烦?”“当铅笔拿出来的时候,如何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支?你有什么想法?”
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后,让他们讨论,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式。
老师:“哪种方法比较好?”让学生明白用一束表示10是最方便的。
3.学习数字序列表及其意义。
这里通过老师的引导,“有多少颗珠子?”"看看这些数字是如何在计数器上显示的."。然后让学生拨打计数器上的一个数字,以了解这些数字及其顺序。
4.在学习写数字时,我现在在田字格演示,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如何写数字。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对所有的数字进行读写,学生可以尝试在认数的同时进行读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采用“用棍子数珠子,用计数器读写数”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仅认识了“十位数”和“个位数”这两个数字,还强调了位置值(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字中有不同的大小)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对对数概念的理解。
5.在学习计算10加小时时,我指导学生利用观察、运算等活动,按照11?写出10加几的加法公式,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6.最容易看到尺子上数字的大小。老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更大”和“大得多”的教学。
第三,巩固新知识。
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数数比赛、拿棍子的游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比赛,看哪一组赢。
A.从11数到20 B,从7数到13。
c,从19计数到10 D,从11计数到18。
2.玩棍子。
老师出示数目字卡,每张放一篇阅读和说的作文。
3.找朋友。
下面有数字卡的小朋友上去找同号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强。
第四,课堂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之后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总结:我会计算10加几的公式,知道10加几会得到十几;能比较数字的大小,能用“更大”和“大得多”来比较数字。老师:恭喜你有这么多收获!本课学习了10的加法,如何计算20以内的其他加法?
提索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从教科书的第56页到第68页。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识别的范围从10扩大到20,10以内的数和识别的方法将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2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掌握这部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11~20的数字;无进位加法和无退位减法;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体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并从中学习11?每个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知道「十」和「一」的计数单位,初步知道「十位数」和「单位位数」,知道11?20个数字的组合。
3.能识别读写11?20每个数字,会用11?20代表对象的数量和顺序。
4.我们可以用“更大”、“更小”、“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来描述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5.精通20以内的无进位加法和无退位减法的口算。
6.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中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积极感受。
教学重点:
知道数字11 ~ 20。
教学难点:
理解数字的位置值。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1~20的数字。数字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11。20每数,掌握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要依托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操作、观察等活动,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数字。
3.加强学生对对数的位置值的理解,突出位置值在单元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数值,这是很难学会的,也是掌握20以内数字的关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计数器上的位置值。
4.沟通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字识别与计算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要重视加减及其计算在数字构成中的意义,加强学生在加减计算中对对数构成的理解,实现数字识别与计算的有机结合。
5.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场景进行导入。如说话方法、教具介绍等。
对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了什么?点名回答,对回答好的人给予鼓励或表扬。从这节课开始,让我们学习更大的数字。黑板上写着:“理解11~20的数字”
教具介绍方法:老师:大家看这里。这是我为你准备的奖品。猜猜这是什么?有多少?先摸摸看。
学生猜完后,老师打开书包,展示铅笔,和学生一起数。
数到10后,还有几个多余的。老师问:接下来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评论。
老师:“学生的想法真好。这节课,我们将认识“11 ~ 20每个数”。“写在黑板上,读两遍。
设计意向学生遇到“猜猜奖品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精神活动是非常积极的。
第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实例1
老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地数铅笔是不是很麻烦?”铅笔放出来,别人怎么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支?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有多种排列方式,比如“两块地,五块地,10块地在一起”。
老师:“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回答。
老师:对,捆10铅笔。一捆1就是10铅笔,好多了。
老师:一捆是一个十(板书:1个十),然后在旁边数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就成了一打。比如1十和1一加起来就是十一。
老师指导学生说出数字11~19。
2.教学实例2。
摇摆,拨号,阅读。
老师:请拿出计数器,看看这些数字是如何显示在计数器上的。
老师展示1捆加5块,问“柜台上怎么展示?这个数字怎么写怎么读?”
老师展示1捆加7块,问“柜台上怎么展示?这个数字怎么写怎么读?”
学生操作后,读出两边的数字。
老师介绍:无论是柜台上的1个十,还是1个一,都是用1计数珠来表示的。左边的算盘代表1个十,右边的算盘代表1个一。
老师展示了两捆,问:“柜台上怎么展示?这个数字怎么写怎么读?”
老师总结: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值。
3.教学实例3。写出数字11~20。
(1)让学生自由阅读数字11~20。阅读时,只要求学生口头阅读,不要求用汉字书写。)
(2)教师在田字格演示书写,突出每个数字的书写位置。写20的时候要强调0不能丢。
(3)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全部读和写数字,学生可以尝试在认数的同时读和写。
设计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数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用“用棍子数珠子,用计数器读写”的教学过程体现“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仅认识了“十位数”和“个位数”这两个数字,还强调了位置值(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字中有不同的大小)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对对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实例4、学习计算10加几。
例4:请拿出和屏幕上一样多的棍子。学生们拿出16根棍子。
老师:你能看着1捆木棒和6根木棒,根据“1个十和6个一组成16”写出相应的加法公式吗?学生们试着写答案。
根据学生的回答,黑板是10+6=16或者6+10=16。老师: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写吗?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师:请幼儿选择一套自己喜欢的木棒,写出加法公式。屏幕上显示的是棒图,分别是:1十和9个一,1十和3个一,1十和7个一。
学生写公式。
老师:谁能说说你写的加法公式?你怎么想呢?带几个同学来回答。
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设计意图基于11?写出10加几的加法公式,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老师:看看今天大家写的加法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和说话。引导学生推断这些都是10加几的公式,结果都是十个以上。
老师:是的,大家都仔细观察过了。10加几,就一打。根据这一发现,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10加几的公式。
完成试题,集体修改。
5.教学实例对比5,11 ~ 20。
请拿出你准备好的尺子。读尺子上的数字。你可以从0读到20,然后从20读到0。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20以内数字的认识,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字意识。
老师让学生观察尺规图上的数字,从数字之间的距离得出“20比18大一点”和“20比1大很多”的结论。
让学生观察尺子上这些数字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推断11~20右边的数字都大于10。
第三,巩固新知识
完成课本第58页课堂活动1~4题。
课堂活动第58页,1题通过“拨”加强学生对对数的理解。1可以安排两个人一组。我数数你,然后互换角色。注意,当超过10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十上的1珠子就是1十。
课堂活动第58页,问题2,找到这一页,问题3,打电话。
教师介绍题目的含义,并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课堂活动第58页的第四个问题结合了数字口语和写作。让学生先说出十位数的数字和一位数的数字,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字再写字。写完后,老师选择优秀的作业展示,并给予鼓励(表扬和奖励)。对于问题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谈谈问题出在哪里。
第四,标准反馈
(可选)教材第59页的课堂活动内容
动词 (verb的缩写)课程总结
老师:你从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然后总结:可以算出10加几的公式,知道10加几会得到十几;能比较数字的大小,能用“更大”和“大得多”来比较数字。老师:恭喜你有这么多收获!本课学习了10的加法,如何计算20以内的其他加法?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研究。
回忆这节课的内容,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注意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