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有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实施原则: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形式多样,设计方法各异,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原则,充分发挥练习的最大效益。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设计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和简洁的练习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2)层次性原则:即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练习设计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既要关注差生和中学生,也要关注优等生,让差生吃好,优等生吃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分层次练习,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3)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定向的、持续的、强化的作用,提高练习的兴趣,让练习变得有趣,让练习变得有趣,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在实践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习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生活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对于大三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很弱,但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果老师把枯燥的数学习题简化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更容易克服。
2.注意练习设计的方法,体现练习的有效性: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此,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设计练习,改变传统的练习观念,树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性”入手,让学生学得扎实轻松,实现真正的“减负效应”。一堂数学课,习题是否有效,将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整体考虑练习方法,还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课型,练习设计的方法应有所不同。
(1)新教学的练习设计:新教学重在传授新知识,新教学前一般会安排一次预习练习,有组织地为引入新知识做铺垫。在设计这类练习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出思路,促进知识的顺利迁移。比如可以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教学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的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集中精力形成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它。是新课改后的必然举措。在设计每一级的习题时,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2)实践课的实践设计:实践课以实践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巩固、理解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A.巩固练习: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识,是对新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b .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改变事物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形式,从而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模式”,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可以比较变式题,把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消除思维定势,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C.综合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结合新旧知识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便于学生比较;还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个题目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学习了梯形的面积后,排列一组组合图形。让学生找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3)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整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组织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类课。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服从总的复习思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巩固练习。复习课的巩固练习要抓住重点知识和主要能力要求,让学生通过复习过去举一反三。因为复习课的重点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所以巩固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b、归纳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有条理。
C.扩展练习。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的总结和适当的延伸、综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d、发散练习。这是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智力的练习。
3.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1)针对性练习:这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的练习,容易一点攻一点,逐步加强。
(2)判断练习:这是检查学生的知识缺陷。一道旨在找出学生认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
(3)操作练习:动手操作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这种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
(4)对比练习:深化练习不是说题目要求高、难度大,而是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学生思维。在实践中,通过对比练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辨析和加深对实质相似而实际不同、容易被学生混淆的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分析和审题习惯,防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
(5)推理练习:推理练习主要用于应用题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翻译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重视数学表达、将数学思维与语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训练的良好习惯。
数学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充分发挥各种练习的独特作用,力求活得轻松,学得轻松,使各种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时,练习要注意质量和数量。无论是新授课、实践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根据实践内容来确定实践形式。
4.及时调整和反馈练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设计习题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注意及时反馈,从而规范教学。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力完成作业,批改作业,改正作业,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安排反馈环节,必须设计以下练习形式:①预习练习,是在新的教学前安排一定的内容,了解学生对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新的教学的调控提供依据。(2)新教学后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③巩固练习,这是第二次集中反馈。经过第一次反馈和补救,可以提高对习题的要求,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深化习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应该从提问中获得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实践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数学课堂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处理不好“实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目的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习题选择不精,思考难度不准,层次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说的关系,以说代练或以说代练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理顺练习与讲课的关系,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简洁、熟练、及时地练习。习题的结构和设计是一门“学问”,值得探讨。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少、精、活”。为了抽出足够的时间实施训练,从而减少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兴趣活动,扩大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