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案
“学以致用,同案合作”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辅导计划”的设计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注重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其核心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的教学策略是“问题导向学习,过程导向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习重心前移”、“教学重心前移”、“管理重心前移”。在教学中,“知识是有问题的,能力是程序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潜在的”,这样才能落实三维目标。
二、“导师制计划”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有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强了思考的深度。具有目标明确、方法精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应用广泛的特点。
三、“导师制计划”设计的总体要求。
“辅导计划”不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的简单照搬,而是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具体要求。设计的一般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4)提供适当的材料来检验学习效果。
⑤注重“教学一体化”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要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师制计划”的设计要过两道坎。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图,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教材观: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教育问题;了解教材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知识生成、发展、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知识的止点、能力的生长点、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究的问题。
四、“辅导计划”的基本环节和设计意图。
“导师制计划”重在设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不同学科课堂学习、所有学习过程的内外关系。“导师制”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与衔接。常见的环节有: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验-自我测试-应用拓展的基础设计内容。
学前预习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是在课前回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所学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解决本节课或本单元本章最基础的知识,找到学习中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索和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操作建议:1。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预习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课前准备和一些探究活动。2.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告诉学生略读课本能掌握什么,注意知识和语境的关系要解决什么。3.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中记录问题,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4.上课复习课前预习的内容,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无针对性的处理。
探究活动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照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重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化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和交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学习经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让课堂教学融入到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平台中,确保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操作建议:1。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使探究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2.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3.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他们带着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历和认识走进学习活动。并且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建立对数学的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4.引导学生集中讨论小组内提出的问题,发挥小组内每个学生的智慧,面向整个小组,避免形成中心化的格局。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5.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及时的指导。6.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成为鼓励者和启蒙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指导和解释。7.教师要充分估计探究活动和结果,尽可能仔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解决办法,保证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8.交往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参与交流,主动“捕捉”学生的真实思维情境,以便对其教学预设做出适当调整。9、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知道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质疑。10.应该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尊重学生解题方法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展示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11.要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12.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甄别和鼓励,注意整理和提高学生的交流结果,给学生明确的答案。
学习体验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以总结和归纳的形式阐明新知识。设计一到两个有针对性的交流问题,(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主要是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包括你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然后提出自己的疑惑。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进入知识生成的过程,加深理解。(2)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检验学习效果,梳理知识体系,内化新知识。
操作建议:1。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灵活多样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组织和反思,达到系统化知识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复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和总结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2.重点要放在整理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3.这个环节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后移。
自测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自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检验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和反馈功能。
“自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练习,注意本节课的知识点。
②变式训练,形成基础知识和技能。
(3)联系实际生活,综合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操作建议:1。要有目的性,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注重引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能的形成。2.实事求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3.形式要多样化,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他们独立完成的时间,让他们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5.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及时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进行诊断和评价,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和提高。考试力求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堂上反馈,在课堂上批改,坚持学习目标的“开放性”,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
应用拓展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除了注重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课堂学习也要适度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应用开发”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为学生提供一些全面、实用的思考问题,以便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②指导学生在辅导计划的空白处记录方法和规律。
(3)在学习计划的最后写一篇后记,简要记录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操作建议:1。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应用拓展的内容不要太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避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4.拓展内容的应用不能太难,也不能超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使用“导师制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使用“学习计划”的要求:
(1)课前根据教程的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己解决“学习计划”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有余力自主学习的学生进行“自测”和“应用开发”,标注不熟悉的难题,第二天与学生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师制计划”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
课堂上注意记学习方法和规律,以备日后复习。学完一课,学完方案后在空白处写一篇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会将“补习计划”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辅导计划”,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辅导计划”。课前一定要批一些补习计划(小班要全额批),了解学习情况,重新课前备课。
(2)在运用“导师制”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供学生阅读的教科书;让学生讨论重点和疑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概括结论或规律;让学生自由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3)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发展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问题和错误;二、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自身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高自己,从而取长补短。
(4)利用“导师制”开展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须”,即精挑细选、精讲精讲、精讲精评,做到有令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心选择材料、认知策略和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解决“疑惑”上下功夫。教师要启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⑤突出一个字“导”。在以学带教、同案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培养和激发,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课堂指导,围绕教学内容的有趣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把“苦学”变成“乐学”;要引导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读、听、想、说、议、做中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和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要“学”,还要“学”。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既要引导思维,又要“从思维中学习”。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既高人一等又本本的提问品质,提高提问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⑥强化“研究”二字。教师应加强对同案学习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课堂预设,同时充分重视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就会混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应加强对其他教学方法的研究。要结合学校和数学学科及自身实际,研究如何整合、嫁接、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学案合作教学”的巨大潜力,构建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细节的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反思和讨论。对于共性问题,教研组要通过课题研究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反思的课例学习路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学案同教”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学案合作教学”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导师制,学生“自学不等老师教”的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操作的程序。根据“辅导计划”的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在辅导计划指导下的学习是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索——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学习过程和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探究、训练、检验问题,思维活动是连续的、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增强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预习、自学、自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学生的自主探究具有预制和准备的作用。课堂讨论一旦涉及相关问题,能迅速引起议论,解决问题。如果“学案导学”的教学能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我们所向往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