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家访的4个故事

对同学进行家访,更有助于老师了解同学的情况,也便于老师与家长沟通,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家访故事。欢迎阅读学习。

老师家访故事1

家访无疑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从教以来,老师一直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所以他经常走进学生家中,真实地感受他们的生活。家访中,他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他能读懂每一个学生的心,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他为学生们找到了榜样,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家长、学生、老师形成合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爱情的世界是相互的,你付出的就是你得到的。记得那次去林琴家,因为路况复杂,交通不便,他决定步行去。结果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路上遇到一只狗,他还是带着我们挨家挨户的问。但是天气并不美好,突然天空阴沉沉的,要下大雨了。每个人都没有雨披,所以你想去吗?他心里很矛盾。后来他说:“既然联系了父母,怎么放我鸽子?”所以每个人都下定决心要和大雨赛跑。也许上帝在故意考验我们的决心。豌豆大的雨滴立刻轰然落下,很快雨滴变成了雨线,紧接着就是暴雨。当我们到达她家时,我们都湿透了。看到老师的到来,林琴的家庭变得一团糟。他爸妈真的不知道怎么招待我,送衣服,递毛巾,倒热水,让我们真的很尴尬。林琴红着眼睛看着陈老师:“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耽误网上学习了。”“你会做的,老师也相信你。”外面在下雨,但在里面,我们的心是温暖的。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给学生一份爱,他得到一片雨。

教师非常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推心置腹的交流。他们班的同学黄,上课总要睡一会儿,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他调查后发现,原来他经常在家玩手机,熬夜。家访那天,我到他家的时候,父母还没有从外面打工回来,我看到他家被围了起来。老陈以家庭为切入点,以男人为家庭的重担,与黄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上午。没想到他在学校无论怎么努力都被说服了,现在终于有了顿悟。他也松了口气,轻松了很多。用爱走进学生的内心,是他一贯的做法。

家访中,他不仅解决了个别学生的问题,也让他在班级教育中更加得心应手。陈老师教的班独生子女多,学习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然而,他们班的李志强却不同。他的父母经常去外地工作,很少照顾他,但他总是穿着干净的衣服,积极学习。虽然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仍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一种怎样的家庭教育?让他这么优秀?陈老师带着满满的疑问向他家走去。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他爸妈是外来务工人员,家里肯定是乱七八糟的,又乱又脏。但当他来到他家时,那里有一棵生机勃勃的桃树,树下有整齐的盆花。房间虽然简陋,但是干净整洁,大家在惊讶的时候都很周到。在所有的旧家具中,一台崭新的冰箱吸引了陈先生。听了父母的介绍,他是一名工程师。一旦他出去工作,他可能要去很远的地方,不能回来照顾李志强。从四年级开始,李志强经常独自生活。他不愿意扔掉他离开时买的食物,所以给他买了一台冰箱,这样食物可以储存更多的时间。听了这话,老陈的眼睛有点湿润了。现在很多孩子的家长,做好了就挑食。对他来说,小小年纪就独立生活是不容易的。他父亲随后介绍,衣服脏了,自己洗;在学习上,学什么,自己安排。同时,他在时间上非常紧张。每次回家吃饭收拾完就自己去学习。父母从不打扰。有时候太远了,都懒得去管。是的,穷人的孩子已经掌权很久了。多懂事的孩子啊!陈老师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这是很好的教育材料,你身边的榜样很重要。陈老师通过这次家访为全班树立了生动的榜样,对全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用爱的点点滴滴点燃星星之火,教育才能燎原。

老师、家长、学生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通过家访,陈老师改变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改变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和沟通;改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偏见,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让孩子开心,家长安心,学校舒心”是他一贯的工作态度。他用真心的爱撑起了自己受教育的那一天,构造了自己心中最美的诗篇。

教师家访II

Xxx,中学新老师。这位刚刚踏上教育之路的老师,以其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对学生真挚的爱,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和喜爱。尤其是在今年学校举办的“家访”中,我积极负责,不仅顺利完成了家访,还影响了很多学生和老师,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完成。

第一,精心准备,确保家访效果。

这位同志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家访前她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梳理学生平时在校表现,确定重点家访对象。这些关键人员大多是平时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学生。父母因为生活忙碌,平时做不到老师要求的事情,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这些学生,钟老师重点分析整理,要求自己做到三点:第一,重点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态度。第二,认真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消除对学校教育的误解,加强家校沟通。第三,努力为学生和家庭找到最实用有效的沟通教育方式,与家长紧密合作,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对于其他同学,她把家访的重点放在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更全面的了解孩子,以及与孩子的各种接触。

第二,致力于加强老师和家庭的沟通。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钟老师通过电话、短信、与家长见面等方式,走访了六个班级的六名重点学生。整个家访过程中,钟老师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和学生家长一起待在家里,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家长的想法。父母也坦然接受了她的观点。给她印象最深的家访是陶勇和赵昆。两人都是她班上的代表,钟老师平时也很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在这次家访中,钟女士发现,在学校沉默寡言、循规蹈矩的陶勇,在家里却是个积极分子,家里人很爱他,很溺爱他。但是他经常被老师和同学遗忘,所以即使作为班级代表,他的表现也并不突出。发现这个问题后,钟老师终于找到了帮助陶勇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后来经常在课堂上鼓励他,让同学多和他交流。慢慢的,他变得开朗了,成绩也开始提高。另一个是赵坤,钟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但是到了期末,钟老师发现赵坤不积极,不收作业,上课不听讲。家访中才得知家人非常支持他学理科,于是开始放弃文科的学习。家访过程中,钟老师和父母仔细分析了赵坤到底应该选择看起来前途更好的理科还是自己擅长的文科。最终,赵坤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文科。现在他说自己选文科很幸运,也很喜欢,成绩一直在进步。

三、及时总结,坚持家访的长效性。

钟老师并没有像某些老师那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家访。除了在学校活动期间进行家访,钟老师平时也坚持定期家访。家访结束后,对班里的一些“问题”学生建立了专门的跟踪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并定期与家长沟通,随时交换意见。例如,陶勇这学期又被分到钟老师的班里。虽然已经不是班级代表了,但钟老师还是很关心他的动态,经常关注他,并及时向父母反映他的表现。

教育是用一片叶子去摇另一片叶子,家访是用一颗心去感动另一片叶子。钟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爱的灯,唤起学生心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发出最灿烂的光芒。

教师家访3

根据县教育局的活动和统一安排,“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本学期,我校正式启动了“教师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在我校的统一安排下,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深刻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使家访成为了解学生最有效的方式,建立了家长、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老师,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她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让她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甜蜜;十六年的不断探索,让她深深体会到家访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交流信息和意见,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获取、能力培养、道德修养、人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她认识到,教育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家长,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2013年9月27日,她来到我们班学生刘明宇的家里。他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几年没回家。他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照顾,渐渐形成了孤僻抑郁的性格,不善言辞。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加上没受过良好的教育,该生总是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不善于与师生沟通,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喜欢一个人看电视。他就像一只小鸟,毫无牵挂地蜷缩在寒冷的角落,似乎被全世界遗忘。刚接触他的时候,朱老师就意识到他缺乏温暖和关怀。因为他拒绝老师走进他的内心。朱老师决定通过家访来治愈自己破碎的心。开始通过家访汇报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状态和具体表现,从侧面了解家庭成员及其家庭环境。然后通过电话与学生父亲取得联系,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根本原因,从而教育好学生。这次家访指出,不完整的家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导致溺爱孩子的弊端;祖孙之间,他们在心里积累了文字,填补“代沟”;为孩子的改变制定一个计划。在此期间,朱老师在学习生活上对他关怀备至,通过班级的集体力量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实践证明,爱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深理解,加强互信,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朱老师在爱的基础上,坚持正面教育,进行理想未来教育,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次家访后,刘明宇解除了自卑,脸上露出了笑容,融入了班级群体。他说他不再是一只无人关心的孤鸟。他从寒冷的冬天回到阳光明媚的春日,他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自从刘明宇的心理负担减轻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慢慢上升。

家访不是向家长诉苦,也不是为难学生,而是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下,真正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家访工作者的“喜讯”可以为留守儿童和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斯雷尔说:“赞美就像阳光一样激励着人类的灵魂,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和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为老师管教不了他们而向家长“诉苦”,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了一根“棍子”,学生回家难免有血有肉。这样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学生还会把气出在老师身上,念念不忘这种“棍子”式的报复,为接下来的工作制造障碍。她家访的对象主要是留守儿童和后进生。对他们来说,给“温暖”,给贫困生家长更多的“好消息”,是“雪中送炭”。

有一个学生,学习很差,但是性格比较粗暴。他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打架。她曾多次向父母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仅无效,还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朱老师改变了方法,利用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这个“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工作,有组织能力,同学们都很佩服他。朱老师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方面和有利于转化的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进行了家访。刚踏进他家,他爸就料到孩子又出事了,脸色阴沉,把孩子放了出来。朱老师连忙解释道:“请不要误会。我就顺路去看看。”气氛缓和了。她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们很惊讶。他说他从没听过一句关于他孩子的好话。学生们也很感激,脸上挂着笑容。时机成熟时,我和家长们谈论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最近的期中考试。16年来,她接触到的所有“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吃软饭不吃硬饭”。通过反复的家访,反复的逮捕,反复的逮捕。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影响家长,再沟通教育学生,给他们信心、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娇嫩的心灵之花才能在始终充满阳光的温暖环境中绽放,结出丰硕的果实。

教师家访4

自从他上任以来,他已经当了16年的班主任。16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走进高校,走进社会,这让他激动,也让他欣慰。十六年的风风雨雨,让他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甜蜜;十六年的不断探索,让他深深体会到家访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家访不是向家长诉苦,也不是为难学生,而是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下,真正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家访工作者的“好消息”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斯雷尔说,“赞美就像阳光鼓励人类的灵魂,没有它就不能成长和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为老师管教不了他们而向家长“诉苦”,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了一根“棍子”,学生回家难免有血有肉。这样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学生还会把气出在老师身上,念念不忘这种“棍子”式的报复,为接下来的工作制造障碍。他的家访主要是针对后进生,是“雪中送炭”,给“温暖”,给更多的贫困生家长“好消息”。有一个中途转学的学生,学习差,但性格粗暴,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打架。他曾多次向父母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仅无效,还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他改变了方法,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工作,有组织能力,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他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方面和有利于改造的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并进行了家访。刚踏进他家,他爸就料到孩子又出事了,脸色阴沉,把孩子放了出来。他赶紧解释说:“请不要误会,他是顺路过来看看的。”气氛缓和了。他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们很惊讶。他说他从没听过一句关于他孩子的好话。学生们也很感激,脸上挂着笑容。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和家长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最近的期末考试。16年来,他接触到的所有“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吃软饭不吃硬饭。“他反复家访,反复逮捕,反复逮捕。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影响家长,再沟通教育学生,给他们信心、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娇嫩的心灵之花才能在始终充满阳光的温暖环境中绽放,结出丰硕的果实。他也需要做好这项工作,让更多的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

读《关于教师家访的材料》的人还读到:

1.教师家访选文6篇。

2.教师家访。

3.教师家访精选6篇。

4.教师家访技巧总结

5.大班访师经验: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