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为学生学习这本书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体现了以往实验教材的相同风格和特点。因此,这本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会、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的教学方式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这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改进书面计算教学的安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本实验教材将近一半的教学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个课时),还有很多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弱化了笔算,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程度和熟练程度,还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算术的程式化描述等改革思路。本实验教材在处理书面计算教学内容时,注重标准中计算教学改革的思路,在内容安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材料的选用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增加教学步骤。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和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按照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根据标准中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了具体的教学步骤,从而减少了教学时数和实例数量。以书面形式教授加减法,由现行教材的23学时减少到9学时,例题也由5个减少到2个;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学由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到13课时,例题也由9个减少到7个。这样,写作计算教学的节奏明显加快,节省了教学时间,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书面计算过程和推理的理解,不会再有文字形式的计算规则。总结、理解和记忆计算规则是以往书面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在现实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规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步理解笔算的算术,掌握笔算的方法。不要用文字总结计算规则,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复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计算原理和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规则,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也符合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题能力。
(3)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它的作用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计算要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把计算作为解题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需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计算更合理。这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非常有益的。这部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和以前的教材一样,注重在现实问题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将计算教学和解题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书面计算与估算相结合,加大估算教学力度。估计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重要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需要估计结果。因此,估算是《标准》中需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实验教材中计算教学的大部分例子展示了两种算法:笔算和估算。这种安排既在时间上教授估算,又体现了加强估算、倡导算法多样化的改革思路,还能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算法解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测量的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各种量和度量的概念,如公里、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长度、质量、时间这些概念很抽象,但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却很现实,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概念,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材在数量和测量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感受和体验相关知识,体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本实验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度量,对学生理解、把握和描述真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些内容的安排,教材一方面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
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图形的直观探索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强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计是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人们通常有更多的机会去估计一个量,而不是精确地测量它。根据《标准》关于空间和图形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第一节课中对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因此,无论是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中都安排了关于估算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会写三位数的加减,能做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能通过整数十和整数百算出一个数;会写一个数乘以两三位数,会做一个估算;能熟练计算商为一位数的除数和带余数的除法。
3、初步了解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能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分母相同的分数的简单加减运算。
4.对平行四边形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网格纸上画出矩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意义,可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5.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了解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公斤;知道秒的时间单位,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概念,知道1分=60秒,对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6.初步经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知道事件的可能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7、能找出事物的简单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工作,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用迁移法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适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和学习工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该班学生71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1人。上学期平均分62.66。39人通过,25人不及格。但90分以上的只有1人,整体成绩不尽如人意。这学期学生人数增加了,但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希望这学期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
除法、记数、千克和克、加减法、24小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排序和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数与代数;
(1)知道“一万”,知道10千是一万,知道一万以内的数字序列表。理解10000以内数字的含义,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掌握特定情况下数字的相对大小关系。
(2)可以加减两位数,加减整百位和相应的减法,加减整千位,两位数除以一位(每位可整除)和整百位乘以一位。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的位数大于十,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大于十,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地列二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知道0乘以一个数,就会检查除法。
(5)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分数(分母小于10)的含义,能够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比较两个分数或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6)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公斤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kg = 1000g。
(7)了解24小时计时法,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小时计时法。
2、空间与图形:
(1)了解矩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矩形和正方形的相似之处。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正确计算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顶部;要知道当你从一个角度看一个长方形的物体时,你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方观察到的由三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物体的视图,并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统计与概率:
(1)数据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收集和整理,统计结果可以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示。
(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更大或更小。会用“偶尔”“经常”之类的词来描述这种可能性。
(2)数学思维。
1,通过“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字→分析数字的构成→探索数字的读写方法→比较数字的大小”等一系列过程,以及对一个物体或图形求平均值并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个或多个的过程,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字和符号感。
2.在探索口头计算、书面计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3.在观察常见物体、将几何体转化为其对应视图的过程中,在通过折叠、测量、比较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在对平面图形进行围圈、测量、绘制、计算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在摸球、扔小立方体等活动中,通过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判断可能性的过程,发展出统计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而有条理地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逐渐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问题解决。
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1,初步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初步具备了积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渐积累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常与同学* * *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初步认识到合作的意义。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简单的反思和评价。
(4)情绪和态度。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数和形都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3.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克服了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3.通过课本上的“你知道吗”栏目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资源,进一步了解数学,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4.在课本和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安排:
1.研究课题:如何构建包容性数学课堂?
2.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2)合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倡导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4)加强学生的数感,倡导算法多样化。
(5)尽量创设强烈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6)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补上差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7)加强家校联系,获得家长的关心和支持。
四、教学时间表:
第一单元除法,15课时
第二单元数字识别,13课时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九个课时
第四单元加减法,10课时
第五单元24小时计时法,9课时
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1课
第七单元乘法,14课时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6课时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8课时
第十单元理解分数,十个课时
第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
1,教材选择。
在数和代数领域,继续教授整数乘除运算,初步教授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开始教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结合数的识别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观察形状相似的物体,比较它们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的视图,突出视图可以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讲授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认识图形的变换;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强调测量和估计给定表面的大小;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求简单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的教学侧重于用平均值来描述、解释一组数据的特征或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涉及自然科学、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测量工具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算法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接受广泛的教育。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内容安排。
一是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知识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
其次,以小单元的形式安排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交叉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再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将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和态度有机结合,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3、教材的重点
除法器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的乘法,面积,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
4.教材中的难点
除法器是一种试错法,用于数的除法和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规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可以把整百除以一位数(商是整数百或整数十),把比较容易的百除以一位数,把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以整数十;能写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的中间和末端有零的情况)、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包括两位数乘以整数十的简单竖式计算),能写一位小数的加减;可以估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或者几十,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积大概是多少;能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一,初步理解一米的几分之一是几十分之一米,几角是几十分之一元;能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一个小数位的含义,能读写一个小数位,比较两个小数位的大小;认识年、月、日,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了解具体生活情境中的公里和吨;知道1 km =000 m,1 t =000 kg,并能进行简单换算;能指出由四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并能根据相对简单视图的要求组装物体;用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能翻译方形纸上的简单图形,手工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举例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面积单位,能够使用适当的面积单位来估算、测量和表示图形的面积。探索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计算或估算相关面积;知道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前进速度,就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用例子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值(极限结果为整数);会用平均值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状态;会用平均值来对比分析两组数据。
2.数学思维。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认识分数和小数的过程,学会用数字描述和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字感;通过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方法,以及加减一位小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在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简单变换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的数学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开展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理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在研究一组数据求平均值的方法和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学概念。初步具备清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
这本教材里有什么可以应用的。操作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能够在理解面积的含义和矩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收集整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数据的重要性,强化统计学概念;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主动与同学开展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可以用估算来判断解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绪和态度。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课本上的“你知道吗”栏目等渠道多了解数学,认识到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和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理解数学与人类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二,班级学生的分析
3 * * *年级40人,男生多,女生少。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有些学生只停留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基础不好。课上听的知识,课后不会用,作业正确率低。有些学生拒绝及时完成,喜欢拖作业。因此,在这学期的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学生会通过上一层楼!
第三,提高质量,提高教学质量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不仅要备教材,还要让学生认真备课,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比较难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入解题情境,让数学知识变得有趣,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有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买卖东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算账,但是出现在课本上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4.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帮助小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 *随着数学成绩的提高。
5、定期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 *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于像李涛这样的学生,父母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要父母关心他,重视他,他的成绩就会赶上其他同学,他就会对学习有信心。
6.补考内容:部分内容难度较大,但教材中安排的练习题和课时明显不足。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达到预期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上课努力,分层练习,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在班里成立一批优等生和差生,提高数学成绩。
8.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和专著,及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和案例,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9.利用线上教研开阔视野,积极参与线上教研活动,参与评论,参与讨论。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四,奋斗目标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所考科目成绩达到了中心小学设定的目标,平均分在中心小学以上,及格率达到100%,转化率达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