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经典散文
淑芬打电话说,王玉兰来了。让我们一起坐下来。我太激动了,以为春兰来了,我们可以聚一聚了。他们二十多年没见面了。
我匆忙给春兰打了电话。她说:她周六带着妈妈和小孙子去了嘉峪关。
我说,你又错过了。她也感到遗憾。我说坐高铁回去。她说:主要是老人小孩,怕折腾。只能下次了。
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坐着,谈笑风生。
玉兰是个处处体贴的人,是个能让人感动的人,是个对谁都特别好的人。任何人和她相处都会觉得特别轻松自在。
她的丈夫非常感激她。虽然,他们是半路夫妻,和我们同学在一起,完全没有这种差距。因为他们都是豪爽、温柔、大方的人,总是先想到别人。
老刘想说说玉兰的优点,几次被玉兰拦住。但老刘总有一点未了之事,并不觉得不开心。我们鼓励他说。
他兴奋地说:她有两个闪光点。第一,她在医院负责党建工作,所有的资料她都整理的很好,学习记录和经历都很完美,但她只给自己的工作打了个“C”,最好是个“A”。上面有人来查,查资料的时候说他做的那么好,那么认真,没有拿个“C”。玉兰自知,严于律己,不自吹自擂,脚踏实地。现在有很多人在民主测评中不给自己最好的成绩,甚至是先选出最好的再给自己投票。后来一级一级反映,上面的人来找她,给她做榜样,把各项工作落实扎实。第二,把她负责的医院感觉控制工作树立为标杆。刘说这话的时候,我完全相信了,一点也不惊讶。我太了解她了。她是一个工作狂。没有多少人能比得上她对工作的坚持和认真。
谈玉兰的姑娘很优秀。老刘也是赞不绝口。虽然是继父,但对这个孩子有很深的感情和不寻常的评价。女孩子结婚,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在操持。但他们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的,婚前早早就给她生父的至亲和她母亲的父母兄弟姐妹预定了房子参加婚礼。一切都经过深思熟虑。这和她成长过程中父母给她的引导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说了一句一直让我感动的话。玉兰的丈夫因病突然去世。那一年,女孩高三,处于关键期。玉兰忍住了悲伤。有半年的时间,她都是周末早上四点起床做饭煲汤。然后坐四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学校,陪女儿一两个小时,一起吃个饭。之后坐车返回,回到家已经是一个寂寞的夜晚。
老刘补充道:有一次我们想整理孩子的旧书,就把应该卖废纸的卖了。我找到了一份孩子小学的课表,还有一本写着她父亲评语的检讨书,让我大吃一惊。想想她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细致程度和用心程度。有一次,她走了,留下了一些纸。后来我打电话给她妈妈让她保管。我仔细看了看,这是一个计划。计划她在工作的第一年必须做什么。所以这个孩子优秀也就不足为奇了。她对工作的执着和认真,和她从小到大父母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能干,吃苦耐劳,不怕困难。
老刘还说: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旅游爬山。他的腿有毛病,所以下山很困难。几天后,女孩给他买了登山卡,让他很感动。我自己的女儿也没有想到,但是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不动声色的买了,不仅舍得付出,还用心。
老刘说:一直想不通。我们出去吃饭,玉兰总是收拾碗筷之类的。我说,这是服务员的工作,你凭什么?她说:这是尊重别人的劳动。后来我的观念也改变了。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很容易,人家肯定觉得舒服。
其实我还在学校的时候,我和玉兰就一直在一起练。我很了解她的勤奋,也了解到她从来不在乎。我洗完手后不得不下班。有个病人家属说液体丢了,已经有人接手了,这是上班的人的事,她没有,马上跑去换。
那一年,我带着妈妈,姐姐,儿子去旅游,我打算提前直接从海南回来。后来买不到机票,就准备先去广州。打电话给她,她在外地开会,说第二天就回来。她让一个朋友去打扫房间,并联系了一家租车公司在广州站和我们见面。她每天给我们安排行程,她睡沙发。有一天,我的睡衣不见了。她帮我洗好,挂在阳台上。她是一个总能打动人的人,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去年,金荣和淑芬一起去了玉兰。我可以想象她的热情和奉献。她的身上充满了家教、修养、慷慨、大度、智慧、勤奋、踏实、无私、博爱、力量。
玉兰说她其实很没有安全感。我告诉她,我和她在卫校毕业考试相处的那段时间,她帮了我很多。她说:真的吗?我没这么说。她当然不知道。
老刘说:他跟女儿说,玉兰树多一点好。她女儿说,按照你的说法,她是圣人。我知道老刘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她真的是这样的人。
我和老刘是文学朋友,唯一熟悉的文学朋友。通过玉兰的介绍,他知道了好心爱心驿站那个叫灵秀的人就是我。他兴奋地和我谈论文学,叫我老师。后来他也加入进来,每天写点东西。
后来好心情的网站关了,我留在火里,他也在。
一天晚上,大家没完没了地聊着爷爷奶奶的话题,聊得热火朝天,热闹非凡。都说养孩子辛苦,但大家都开心。
老刘一直在说我的文章,坐在我周围的同学朋友都不知道,让我有点尴尬。金华问我愿不愿意加入张掖摄影家协会。我说,不,我习惯了低调自由,不想被束缚。不要为了任何目的去做一件事,只为自己的爱和喜欢去冲。
是的,通过看我的文章,他也知道了很多我的家事和心情。他说我太真实了。写作暴露了他所有的秘密。其实我想说:每个人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或者身边的人和事。大部分原著作者写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小时候看《文学概论》,依稀记得以后不会有司机、作家等职业,每个人都可以写自己的人生。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网络文学的发展为很多像我一样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我们不以文字为生,只是默默的经营着自己喜欢的文字游戏。人来人往,有很多大师级作家的作品,也有初学者的作品,甚至小学生的作品。只要在这里努力,就能一天天成长。进退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当然,这样的努力是完全免费的。也许缺乏动力,没有驱动力,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懒惰,这也会阻碍作品质量的提高。对我来说,越写越不自信,越觉得自己的东西肤浅。里面有很多问题,错别字,病句,标点错误。我的文学水平只有高中。自从上了中专,学了医学知识,很多文学方面的东西都是自学的,很零散。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完全放弃了文学。我潜心读大专和本科,后来升了职称,开始写论文,搞科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拓展思维能力不是那么容易的。看莫言的作品,读萧的成人诗,还有一些名家的作品,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思维的活跃,联想的能力,跨越式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这不是喜欢文字就能有的,也不是看了几本书就能练出来的。春兰也经常写信。我对她的了解不多,但她对文字有一种铭刻在血液里的敏感和天赋。当她写作和说话时,有一种情绪或悲伤像一缕烟一样升起。他和萧承年的诗一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看似在实物写作,深刻的内涵蕴含其中。他有诗人特有的敏感和联想,包括真情实感。在他们面前,我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从来不敢跟任何人说我有这个爱好。
此刻,刘肆意地说,我只能微笑。其实连我老公都没看过几篇我的文章,更别说在座的其他朋友了。不是我和他们的朋友不够多,而是我觉得我的话不值一提。
老刘应该是特别注意我的文章,甚至是我把“春分”拼错成“春风”的那篇,关键词都写错了,可想而知我有多粗心。《火种》的编辑在文章发表的时候没有给我纠正,在编辑的时候严肃批评了我。这让我无比羞愧。我完全可以接受他的批评,但我不能认同他只是发表了有明显错别字的文章。这不仅是对我的惩罚,也是对读者和他的编辑工作的不负责任。我没做过编辑,但我觉得编辑应该对自己编辑的文章负责。对于有问题或错误的文章,要么退给我修改,要么修改后再发表。我同时在江南烟雨里贴了这篇文章,但当我知道我错了的时候,我赶紧打开了。《江南》的文章也发了,错别字也改了。我松了一口气,迅速发帖:鱼目不错!非常感谢你的认真和厚爱。开头有个关键词错误,你给我改正了。我非常感激。这时,当我发现那篇文章又火了,编辑不知道什么时候纠正我的错误,谢谢!非常感谢
感觉自己越来越像父亲,只问修养,不问收获,不屑张扬,好像自己的作品永远达不到见人(有文学造诣的人)的程度。有时候甚至想继续写?这些只写给自己的东西有多大价值?我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吗?你要知道你身边的人都在做能创造价值的事情。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开心,会思考,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
当我踩着时间的节拍,愉快地敲打着一些有思想有感情的文字时,我度过的每一秒对我来说都是幸福,足以留下深深的足迹。我还能要求什么?
我父亲虽然没有在市面上看到他的字画作品,但他20年的每一分钟都是在安静、快乐、创造美好艺术的过程中度过的,和那些靠着南墙晒太阳,百无聊赖,八卦名人老板,羡慕嫉妒恨的人,差远了。他的内心是丰富的,总是被艺术占据,有创作的痛苦和追求的快乐,也有偶尔自我满足的快乐。也许人的一生,无论怎样,都是因人而异的,但不同之处在于人的选择、追求、爱和奉献。
醉朦胧,多情,不知不觉已近午夜。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就在眼前。大家兴致勃勃,相约明年去新疆自驾游。
愿好梦成真,愿快乐伴随你,愿健康伴随你,愿有更多这样的相聚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