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府所辖县(古潮州)

后改称潮安县,包括潮州市潮安区和湘桥区,县治同城,就是现在的潮州古城。

海阳县曾经是闽越之地。“海阳”一词出现在公元前1115-1091年。古代的海阳郡其实是一个方国,名曰海阳国。这里的“国方”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家政权。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立南海郡,在南海郡设立揭阳驻军。揭阳警备区覆盖广东省的潮汕、揭阳、梅州四个地级市和陆丰县,以及福建省的小芸、东山、诏安、漳浦、平和等县。揭阳守土,被誉为之阳。明代郭纯贞《潮州府志》说:“揭阳山在县城西北150里,与秦明杰陵。”《潮州年谱》载:揭阳山在揭阳县城以北48公里,东北方向海拔1106米。南北两支到达丰顺地,形势多岩,也是县主山,或称揭阳山。这是汉江流域建立地方行政区的开始。

西汉初,为了削弱福建和南越两个诸侯国,汉朝把福建和南越分出一部分土地,建立了南海。南海(即智明南武侯)的国王是由西汉中央直接任命的,名义上隶属于东岳。大多数学者认为,南海的首都应该在广东,因为实际上,南海边境相当于前秦的揭阳驻军。

西汉初,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0年)在秦朝的揭阳卫戍(汉初南海国)分为揭阳郡和海阳郡(海阳郡治在今潮州)。这一时期,揭阳县与海阳县并立,是海阳县建立的开始。

西汉丁原六年(公元前111),武帝灭南越,设揭阳郡(今治所在),弃南越所设海阳郡。

王莽(公元8-23年)在揭阳县设立南海亭,该亭治所在今潮州。

东晋咸和帝年间(325-342),南海县东部分为东关县,辖揭阳县和宝安县。包括增城、东莞、深圳、粤东。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撤销揭阳郡,设海阳郡,划归东关郡,治郡在今潮州。

海阳县的分离(从赵毅到澄海)

东晋艺兮九年(公元413年),设立依安郡,郡址在海阳县(今潮州)。东晋艺兮九年(413),在邪河上游五个“浮私村”的基础上,在古海阳县北部设立赵毅县(今大埔)。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赵毅县设在程响县(今梅州市梅县区)。

南梁设东扬州,后改称颍州。

隋开帝十年(590年),全国废郡置州,初依安郡地属。十一年,义安称潮州,潮州仍由海阳郡(今潮州)管辖。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分析海阳县永宁、盐德、崇义三乡位于揭阳县,设法留在潮州。绍兴三年撤销。海阳县永宁乡,今榕城、揭阳以东;海阳县盐德乡,现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包括潮安县安埠镇;海阳县崇义乡,今现西洋、五经府、金河、塔头、丰江、盘、玉湖,包括丰顺县的汤坑。

宋绍兴十年(1140),重新设立揭阳县,县府迁至玉娇村(今揭阳榕城)。

明代,海阳县分为饶平县、大埔县、澄海县。

清乾隆三年(1738),分海阳县北部永宁乡郑风首府、揭阳县崇义乡蓝田首府、大埔县广德乡清源首府,三县外围村落设丰顺县。丰顺县是从海阳县分出的最后一个县,故名丰顺县。

民国元年(1912),因与海阳县(今山东省海阳市)重名,改称潮安县。

解放初名潮安县(潮州市),1958 165438+十月,饶平县凤凰镇、大山镇属潮安县。1991年,原省辖市潮州升格为地级市,旧潮州与其郊区分割。潮安县设在郊区,县城设在枫溪镇。同年9月,县城迁至县城南部安埠镇。

2013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设立潮州市潮安区。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部落居住在朝阳县。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属于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韩属揭阳县,南海县。西晋为揭阳郡。东晋隆安元年(397年),郡位于海北,名朝阳,属依安郡。唐永徽元年(650),并入海阳郡;先天元年(712),恢复朝阳郡,昆山为县城。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决定迁至朝阳县,统治新兴乡绵阳(今朝阳市,原名绵城镇)。县州比较容易,潮阳县属于潮州。南宋第二年(1132),绍兴再次并入海阳郡,十年后恢复为朝阳郡。元朝属于潮州路。明朝属潮州府。清朝属潮州府。民国时期,先后隶属广东省巡抚署、巡抚使署、广东省直属署、东江管委会办公室、东区绥靖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第五、第六、第七行政督察署。民国22年(1933),划出两英圩、河浦寮等18村,成立南山垦殖委员会(民国24年改名南山管理局,县级)。

1949 10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65438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朝阳全境解放),成立朝阳县人民政府,设在第一区(附属市)。潮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地区行政督察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特派员公署、汕头军管会、汕头革命委员会、汕头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7月,汕头地区与汕头市合并,潮阳县隶属汕头市。1985年全县分2镇24区,辖316乡12管理区14街12渔队。1986 165438+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潮阳县,全县25个镇。

4月9日1993撤县设市朝阳市。

2003年,汕头市潮阳区揭阳被定为粤东古城,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已有2200多年。因五岳之一的揭阳岭而得名,春秋战国时为百所。平岳后,秦于33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守备,隶属南海郡。汉高祖丁原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设揭阳郡,辖闽南潮汕、兴梅和陇西、漳浦。东晋六年(公元331年)揭阳分海阳、朝阳、海宁。随安4县。几经回收,于10年(公元1140年)在宋朝绍兴建立揭阳郡。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区、粤东行政区、汕头市区和汕头市。1991年2月7日,国务院(国函[l 991]84号)批准揭阳撤县设市(地级)。

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古称潮州三阳。饶平县,因“饶永不荒,平永不乱”而得名。

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有部落居住在饶平,创造了“浮动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饶平是百越之地。

秦汉属揭阳郡,南海郡。

金属海阳郡、依安郡。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广德弦歌(清代称元曲),滦州、清源、太平乡,宣化、新宁、怀野乡,包括龙岩市、苏皖、秋溪,均设饶平县,县辖饶城(今三饶),总人口92921。

建国至1991,属潮汕区、粤东行政区、汕头区、汕头市区管辖。1991年65438+2月一直归潮州市管辖。

南澳岛:根据南澳象山1993出土的细石器研究,岛上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活。西汉丁原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南澳入境,属南海县揭阳郡管辖。明朝万历三年(1575),任命南澳副司令,分广东、福建两个营。康熙二十四年(1685),升连长。雍正十年(1732),南澳堂成立。民国元年(1912)七月,南澳厅改为南澳郡。1914 10,全县原分广东、福建,划归广东省管辖。1927,县城从深澳迁到龙澳(后宅)。1950年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澳。6月,南澳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14 10,南澳岛被划分为广东省和饶平县。惠来县古为百越之地,秦汉时隶属南海县揭阳、博罗两县。金显和六年(331),由南海县设东莞县,惠来县西部设海宁县,隶属东莞县。东晋艺兮九年(413),依安县由东关县(县属今潮州市)改隶,辖海宁、海阳、潮阳、遂安、赵毅等县。海宁郡历经宋、齐、梁、陈、隋,唐武德四年(621)并入朝阳郡。五代宋元,属朝阳县、海丰县。明朝嘉靖三年(1524),达尼、油头、惠来、龙井四个都城的一半由朝阳县(即池州、东陇、后西洋等七个村)改隶,陇西都城由海丰县(今龙江镇将军店以西地区)改隶惠来县。因县城位于惠来渡,故名。

民国时期,惠来县曾是潮美、潮汕所辖的县。1949年5月20日,惠来县全境解放。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惠来县人民政府于当年8月1日成立。1958 12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惠来县建制,原惠来县分为普宁、潮阳两县,1961恢复惠来县建制。建国以来,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汕、粤东、汕头行政区。1983年,地方机构改革后,市管县,惠来隶属汕头市。1992,原汕头地区分为汕头、潮州、揭阳。惠来至今属于揭阳市。全县有14个镇,3个乡,4个农林场。全县乡镇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552个自然村。大埔县是一个多山的县,因境内没有三里坪,故有“山中山”之称。这里是清代从福建汀州、江西赣州迁入的客家人聚居地。明嘉靖五年(1526),饶平县设庆元等两县,改称“大埔”。据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杨赞烈记载,“夷地为太婆之名”。盖关者,谓之水米,谓之田;壶瓶矿高原适合瓜果蔬菜。濮人俗而朴实。那些没收到字书的人也...在茶山脚下,可以看到平原。不小心占了几百公顷。一直叫普;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大埔的名字也是海关叫的。“它的意思是以河流两岸的冲积坝地和大范围的山地和旱地命名的。

大埔历史悠久,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和商墓,证明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聚居。县志:自夏商周以来,大埔为扬州南源之地,秦汉时属揭阳。东晋艺兮九年(413),易县成立。隋大业三年(607),赵毅县改为万川县。赵毅和万川县位于胡里奥(古城)。唐武德四年(621),万川并入海阳郡(今潮安)。此后,在整个宋、元、明初为海阳县广德乡。明成化十四年(1478),设立饶平县,大埔为饶平地。明嘉靖五年(1526),饶平县清远等两县改名为“大埔”。清乾隆三年(1738),新设白芒社、杨建柱、下社子、堂子埠、风吹[石狮]、青马源等六个丰顺县。

1949解放后,先后归属兴美区、粤东行政区、汕头区。1958年,丰顺县撤销,潭江、【刘玉】、大龙华等四个公社归大埔县;1960重新设立丰顺县,以上四个公社归还丰顺。1961年春,明朝重设大埔县时,县城由茶阳迁至胡里奥镇五湖山脚下,属梅州地区,1988年属梅州市。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设普宁为县,初始县衙暂驻潮阳贵屿公馆;万历十四年(1586),县衙迁至洪阳。

1949,1年7月,普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定县地处流沙。

嘉靖四十二年(1563)正月,朝廷批准分析普宁县的位置在潮阳县西部边境,即吴恙、融水、黄坑。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三月,于将军公司六万官兵在融水神山沟(今军港)与两万侵华日军浴血奋战。这次战役打死和俘虏了1100多名日本海盗。嘉靖四十四年(1565),普宁首任知府赵越上任,县衙暂驻朝阳县贵屿民居。

万历三年(1575),知县刘厝在侯钰(今洪阳)修筑城墙。

万历十年(1582),吴恙和古宁县融水均属潮阳县管辖。

万历三十八年(1610)冬,知县阮一麟专修《普宁县志》,未刻,现有抄本。那一年,阮仪琳在县城东郊修了新堰,堤上种了柳树,后来叫阮堤。

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朱万、张十一等数百人占领普宁城郊村。知县朱同育领兵出征,朱同育战死,官兵退入城内坚守。

顺治五年(1648),丁煌集结桂山首府方莉等人夜袭普宁城,清第一知府周一逃走。丁煌等人占领了普宁市3年。

顺治十二年(1655),九月九日,郑成功派苏茂、林文灿到普宁,拆毁城墙,拆掉府衙和龚雪的瓦片,运到揭阳城固守。

顺治十四年(1657),四柱铺村老师卢东阳主张修建北沟水皮,启动13乡引水工程。

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二十二日,潮镇连长刘金忠起兵反清,派刘斌占领普宁城。严国祥、穆被任命为普宁县令。到康熙十六年六月,刘金忠被清剿,普宁城重归清廷统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八月,东华玉斋总经理陈振显、陈震宇在红山山顶古寺集会,知县王荣日请潮州府兵镇压,寺毁。当年的知县王荣日,专业是《普宁县志》,出版过木刻,现已失传。

雍正十年(1732)六月,广东巡抚杨文干下诏批准,将潮阳县融水渡170村、龟山渡西半部93村、杨武渡尾段45村划归普宁县管辖。

乾隆七年(1742),知县萧林之倡议修建培风塔。

乾隆十年(1745),知县萧林之重修《普宁县志》,共分10卷,84阶。1934转载有印刷本。

嘉庆十七年(1812),七月十六日,角尾村的阿沁聚集在铁山,以安百里救援的名义举行仪式,白旗上写着“顺天王”四个字。之后,阿沁被清军杀害。

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十九日,钦差大臣、广西巡抚林则徐赴普宁办事,二十二日死于普宁市文昌阁。

咸丰四年(1854),三月,大长隆村的陈娘康在石岗山聚集了一万多农民开始起义。22日农民军攻朝阳县西门,4月2日攻西南。14日在潮阳县大布乡与清兵交战,打死徽州会副司令应宝、土浦巡检司巡检员张坤,潮州府知府吴军,败于潮阳城。5月12日,农军攻克惠来县,杀死知府唐廷英、游击辛定甲。六月,辅佐徐阿门大军围攻普宁县城。五月,由北村徐阿妹领导的一万多农民举行了起义。农业军于6月16日、22日至7月15日两次围攻普宁县城。11月,在大巴尾大败潮州知府姜立言官军,姜立言战败后被革职。

同治九年(1870),潮洲镇连长方耀奉命清理积案,陈酿康农军因杀官被困城被查。大长隆村被毁。

同治十年(1871),潮洲镇主将方耀烧毁马元桥村,驱散村民,强占土地,修建自己的府邸“德安里”。

光绪十五年(1889),赖编《普宁县志续编》,未刊,现为抄本。

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学改建为高等小学堂。县设校办,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六日,校办改为劝解办。

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黄、方慈石、方念祖赴日留学。

宣彤三年(1911),九月二十一日(公历165438+10月1),辛亥革命后,革命军收复潮汕,任命赵太云为普宁县民政局长。在古代,澄海是一个海天一色,水拍天的海湾。大部分在海里,后来逐渐漂到陆地上。夏、商、周同属百越之地。秦汉时属揭阳县南海郡。海阳县,金代属东关县。依安县(海阳县)隋唐时隶属潮州(又称依安县)。三年(1121)后,朱宣和分海阳、揭阳两县,归潮州管辖。明成化十三年(1477)后,分海阳、揭阳、饶平三县,隶属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位于澄海县,属潮州府。澄海县辖7个首府,即海阳县的上外埔、中外埔、下外埔,揭阳县的沱江、鳄鱼、彭州首府,饶平县的苏皖首府。县名的意思是“清澈的海洋气息”。政府设在下外普渡首府王弼村(今澄城镇)。

清康熙三年(1664),清廷为了根除闽粤沿海人民与郑成功反清势力的联系,实行靖边海禁政策,强迫沿海人民往里五十里,称为“移界”或“拒陆”澄海县全境被纳入“搬迁”范围。先是迁到上外浦、中房府、下外浦和沱江、鳄鱼浦和彭州* * *,后又迁到苏万都。澄海县建制被取消。直到康熙八年,澄海县的建制才恢复,仍属潮州府。

民国时期,澄海县下属机构名称经常变更。先称潮州安福使、潮州军监使、潮美镇守使,后称东江管委会办公室、第五区(后又称第六、第八区)行政督察办公室。

1949 10澄海10月24日解放。澄海县人民政府成立于65438年10月24日。1955年3月14日,根据宪法规定,澄海县人民政府改为澄海县人民委员会。1958 9月12澄海县人民公社成立,行政社合一体制。65438+1659年10月24日,澄海县建制撤销(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县地并入汕头郊区,这是澄海第二次取消县建制。是165438+10月65438+3月3日澄海恢复建制之年(1960年9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更名为澄海县人民委员会。“文革”期间,澄海军控委员会成立于3月25日,1967。次年4月5日,澄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 65438+2月21,撤销澄海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澄海县人民政府。

1994 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海县,设立澄海市(县级),澄海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澄海市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以来,澄海的下属机构先后有:新中国成立后,隶属潮美人民行政委员会;1949 65438+2月3日属于潮汕临时专员公署;1950 2月10属于潮汕地区行政监察专员办公室,10 2月1属于潮汕地区专员办公室;1951属于7月粤东办事处;1952;11 10月4日起归属粤东行署;1956 165438+10月16属于汕头专员办;自3月22日1967,隶属汕头军控委;1968 3月16隶属汕头地区(后更名为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 1 10月1隶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至12,市管县,澄海县归汕头管辖;1994年4月18起,澄海撤县设市,澄海归汕头市管理。秦始皇三十三年(214),在丰顺县设立揭阳卫戍,西汉初年改为揭阳县。东晋艺兮九年(413),揭阳县被废,依安县海阳县在今潮州成立。唐朝开元年间,潮阳县海阳县有永宁乡(后为郑风都城)、广德乡、崇义乡(后为蓝田都城)。北宋宣和三年(1121),在丰顺复设揭阳郡,史称“旧郡治复”,可见秦在丰顺设揭阳守备。《读史记》载:“揭阳故城在县西北,凌洁之南。韩志郡,以凌洁的名义。”可以知道古代揭阳驻军在后来的揭阳西北,据考证在丰顺马山乡一带。...至南宋绍兴,揭阳县迁至今天揭阳的榕城,直到清代丰顺才出现县制。郑风都城、清源都城和蓝田都城的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丰顺县。丰顺县自秦设揭阳卫戍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行政建制史。现在的县域主要是为清朝从潮州府各县分析土地而设置的。

1912年前,丰顺县各地均属潮州府(笕桥镇除外),其中:

1.发源于郑风省会潮州府海阳县:黄流镇、冯亮镇、龙岗镇、黄金镇、荆门镇、大龙华镇、潘田镇。

2.发源于潮州府大埔县清远白芒社:金潭江镇、沙田镇、萧声镇。

3.发源于潮州府揭阳县蓝田都城:塘坑镇、塘南镇、塘溪镇、北斗镇、浦寨镇、八象山镇。“注:八香山原属潮州府揭阳县,不属于嘉应府长乐县(今梅州市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