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知识问答

1.数学测验

数学知识小测验1。数学趣味知识大概短20到50个字。

有趣的数学知识

数论部分:

1,没有最大素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一个漂亮而简单的证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陈景润的成就是任何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 Z的n次方,n & gt在2处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3和4,1995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拓扑部分:

1.多面体的点、面、边的关系:不动点+面数=边数+2,由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又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的推论:正多面体可能只有五种,分别是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

3,把空间颠倒过来,左手的物体可以变成右手的,并且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个很好的脑力体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2.小学数学知识集锦

小学数学复习考试知识点总结1。小学生数学规则知识分类(1)用笔进行两位数加法,记住三个1和同位数对齐;2、从单位出发;3.当位数达到10时,将1输入十位数。

(2)记下两位数的减法,记住三位1对齐;2.从一个地方减少;3.如果位数不够,则从位数中减去1,在位数中加上10再减去。(3)混合运算计算规则1。在没有括号的公式中,从左到右依次只做加减运算或只做乘除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公式中,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3.如果公式中有括号,要先数括号。

(4)四位数阅读法1,从高位开始依次阅读,千上读千,百上读百,以此类推;2.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出一个“零”;3.不管有多少个零,都不要读最后一个数字。(5)四位书写法为1,从高位开始依次书写;2.千上写几个字,百上写几个字,以此类推。在中间或结尾的任何一个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个1和相同位数的对齐;2.从一个地方减少;3.哪个数字不够减?从前一个位置缩回1,在标准位置加上10,然后减去。(7)一位数乘以多位数的乘法法则1。将多个数字中的每个数字从单个数字开始依次乘以一个数字;2.谁的分数最高,谁就晋级几倍。

(8)除数法则除数是个位数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法开始,每次尝试用除数除被除数的第一位,如果小于除数,尝试再除前两位;2.把商写在除数被除的地方;3.对于每个商,余数必须小于除数。(9)一个因子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是1。先用二位数上的数乘以另一个因子,使数的最后一位与二位数对齐;2.将十位两位数上的数字乘以另一个因子,得到该数字的最后一位与十位两位数对齐;3.然后把两次相乘的数字加起来。

(10)除法器是两位数1的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高阶开始,先尝试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它小于除数,则为2。写出被除数除以哪个数字的商;3.对于每个商,余数必须小于除数。(11)万卷系列的阅读法则是1。先读一万级,再读一级;2、一万级的数字要按照十级的阅读方法读,然后在后面加一个“一万”字;3.不要读每一级的最后一位数,不管有多少个零。其他数字有一个零或几个连续零的只读“零”。

(12)多位数阅读规则1,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2.读一亿或一万级时,要按照一个系列的阅读方法来读,然后在后面加上“一亿”或“一万”两个字;3.不要读每一级末尾的零,其他数字都有一个零,或者连续几个零只读一个零。(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要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小数位大的数就大,小数位大的数也一样,以此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将小数点对齐(即同一位数上的数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计算,最后将小数点位置在所得数中的横线上对齐,并点小数点。(15)十进制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十进制乘法,先根据乘法定律计算乘积,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从乘积右边数几个,指向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定律。除法器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规律来分。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被除数末尾还有余数,余数加0,继续除法。(17)除数为小数的除法算法。除法器是十进制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其成为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右移几位(位数不足以补足被除数末尾的0),然后按照除数为整数的分数除法计算。

(十八)解决应用题步骤1:找出问题的意义,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确定每一步怎么算,列出公式,算出数字;3.测试并写出答案。(十九)列举方程1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找出问题的意义,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的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做一个方程;3.解方程;4.测试并写出答案。

(20)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规律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规律,只加减分子。(二十一)同分母同分数加减法用分数加减法,先分别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进行加减运算,然后将得到的数进行组合。

(二十二)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先求公分,再按相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2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规律分数乘以整数,分子是分数的分子乘以整数的乘积,分母不变。

(24)分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为分母。(25)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乘以除数。

(26)小数转换成百分数,百分数转换成百分数的方法是将小数点右移两位,后面加几百个分号;将百分比转换为小数,删除百分号,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二十七)分数变成百分数和百分数的组成数把分数变成百分数,通常是先把分数变成小数(小数点后三位除外),再把小数变成百分数;将百分比转换成小数。先把百分比改写成母字母为100的分数,做一个可以化为最简单分数的报价。

二、小学数学口决定意义分类1,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包围一个图形办公室。

3.关于数学的一点知识

一点数学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数数,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达数与数、数与形的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种,初中数学书上有20多种。他们都有一次有趣的经历。

比如以前有好几种加号,现在普遍用“+”号。

“+”源自拉丁语“et”(意为“和”)。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语“più”(意为“添加”)的首字母表示添加,草为“μ”,最后变成“+”。

“-”这个数字是从拉丁语“减”(意为“减”)演变而来,缩写为m,再省略字母,就成了“-”。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法器用了十几次,现在常用两种方式。一个是“*”,由英国数学家Authaute于1631首次提出;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里奥特创造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很像拉丁字母“X”,所以反对使用“*”号。他自己提出用“п”来表示乘法。但是这个符号现在被应用到* * *理论上了。

18世纪,美国数学家奥黛丽决定用“*”作为乘法符号。他认为“*”是斜写的“+”,是增加的另一种象征。

“﹓”最初用作负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已久。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Orkut用“:”来表示除法或比,其他人用“-”(线除外)来表示除法。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的《代数》一书中,根据群众的创造,正式使用“∫作为除法符号。

16世纪,法国数学家维耶特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差别。但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与修辞学教授考尔德认为,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个数相等是最合适的,所以从1540开始就一直用“=”这个符号。

1591年,法国数学家吠陀在《灵》中大量使用了这一符号,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17世纪德国的莱布尼茨广泛使用“=”这个符号,他在几何中也用“∽”表示相似,“≑”表示同余。

大于号">"和小于号"

4.各种知识竞赛: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的知识竞赛。

a、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以下每道小题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放在问题后的括号内。

不填,填多了或者填错了,都是0) 1。在高速公路上,从3公里开始,每隔4公里通过一个限速标志;并且从10公里起,每隔9公里通过一次速度监控。

第一次在19 km处经过这两个设施,第二次同时经过这两个设施是()(A)36 (B)37 (C)55 (D)90 2。已知,并且,那么A的值等于()(A)-5 (B)5 (C)-9 (D)9 3。

Rt△A,B,C的三个顶点A,B,C都在抛物线上,斜边AB平行于X轴。如果斜边上的高度是h,那么()(A)h2 4。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沿着不经过任何顶点的直线把它剪成两部分;取出它的一部分,然后沿着不超过任何顶点的直线把它切成两部分;取出三个部分中的一个,或者沿着一条不经过任何顶点的直线把它切成两部分...这样下去,最终得到34 ^ 62个多边形和一些多边形,那么至少要切的刀数是()(A)2004 (B)2005 (C)2006 (D)2007 5。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P点在坏弧AB上,DP连通,AC在q点,若QP=QO,则值为()(A) (B) (C) (D) 2。填空题(***5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6分,满分30分)6。

已知a,b,c为整数,a+b = 2006,c-a = 2005。如果A0............................10另外,当a=b时,由公式⑤给出,即或,解为,或。因此,A的取值范围是,......................................................................

证明:因为AC∨PB,所以∠KPE=∠ACE。而PA是⊙O的正切,所以∠KAP=∠ACE。所以∠KPE=∠KAP,所以,也就是kp2 = ke ka............................................................................................

解法:首先证明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B119,B2,…,b119,必有几个(至少一个或全部)和是119的倍数。事实。B1 b2,…,b1 b2 … b119,①如果①之一是119的倍数,结论成立。如果①都不是119的倍数,那么它们就是。118就是118。因此,必须有两个相同的余数除以119。我们设它为b1 … bi和(1≤i)。

5.关于数学的一点知识

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知识,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小学阶段,是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很重要。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第一,上课注意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一定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制定以下步骤,去思考和预测解题思路与老师的差异。特别是要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技能。并及时复习,避免疑惑。第一,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一定要记住老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记住,而不是用“不确定的书读”。勤于思考,尝试用大脑思考一些问题,仔细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第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想学好数学,需要多提问。熟悉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首先我们根据课本的题目反复练习基础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来帮助发展我们的思维实践,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掌握解题规律。对于一些容易发现的问题,可以准备一本错题本进行收藏,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养成日常生活中解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注意力,让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敏捷,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运用自如。第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主要重点应该是基础、基本功、基本方法,因为大部分考试都是以基础题为主,比较难的题也是从基础开始的。所以,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用清晰的思路去尝试解决问题,才不会有太难的题。考前要多练习习题,拓宽思路,保证。我们要努力把难得的题做对,这样我们的水平才能正常,才能超常。这说明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就是心态,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进入数学的海洋。

6.数学知识很少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用在数学报上也很好。

人们称12345679为“漏8号”。这个“缺8的数”有很多令人惊讶的特点,比如乘以9的倍数,乘积其实是由同一个数组成的。人们称此为“制服”。例如:12345679 * 9 = 11111111165438 *。27 = 333333333 ...12345679 * 81 = 9999999这些都是1乘以9的9倍。

以及99,108,117到171。最后得到的答案是:12345679 * 99 = 12222212345679 * 108 = 133333333212345679 * 117 = 1444444443……悖论:(1)罗素悖论有一天,萨维尔村的理发师挂了一个牌子: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将由我来剪。

于是有人问他:“谁给你理发?”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 * * *理论,这个理论很快渗透到大多数分支,成为他们的基础。

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的数学都是建立在* * * *理论的基础上。这时,* * *理论出现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结果。

尤其是在1902中,罗素提出了《理发师的故事》所反映的悖论,极其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样一来,数学的基础被动地发生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大量的新成果,带来了数学概念的革命。(2)骗子悖论:“我说的是谎言。”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这个悖论,至今仍困扰着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这就是著名的骗子悖论。

类似的悖论最早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克里特岛哲学家厄皮米尼特曾说:“所有的克里特人都在撒谎。”中国古代的《莫箐》中也有一句非常相似的话:“以言为矛盾,其言也。”

意思是:认为什么都是错的都是错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句子。说谎者悖论有多种形式。比如在同一张纸上写下下面两句话:下一句是谎言。

最后一句是真的。比较有意思的是下面的对话。

甲对乙说:“你接下来要说的是‘不’,对吧?请用‘是’或‘不是’回答!”这是另一个例子。有一个虔诚的信徒,他在演讲中不停地说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能。

一个路人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吗?”2.***数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数字0,1,2,3,4,5,6,7,8,9。你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些数字吗?这些数字符号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然后流传到* * *,再从* * *,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 * *人发明的,所以叫“* * *数字”。因为流传多年,人们还是叫它们* * *号。

现在,数字* * *已经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