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张汉忠,湖北十堰市郧县实验学校,由小学升初中,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但在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甚至一些小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困扰。在这个转折点上,使小学到中学的数学学习顺利进行,保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自己理解上的一些体会。1.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小学的数学知识少,内容浅,难度低,知识面窄。教材的斜率慢,直观,易于模仿和掌握。而初中数学内容多,知识面广,抽象。还涉及抽象数学语言、逻辑运算语言、逻辑推理、复杂空间三维图形等。教材还突出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转身一下子理解和掌握课本,绝非易事。比如小学数学的数部分只涉及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进入初中后在代数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增加“负数”,有理数的计算变了号,这显然对学生的注意力分配要求更高。绝对值、倒数、数轴等知识有一些抽象的思维要求,有些同学更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到了八年级,引入了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相关的综合问题越来越复杂。2.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周课多,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少,难度小。老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反复讲解难点和重点,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从而一个个突破,效果极佳。甚至有的小学老师“步步保护学生,甚至抱着,嚼着,喂着”,让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大,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而初中每周数学课很少,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多,灵活难用,教学进度快,不可能反复讲反复练。老师只是通过提问、引导、诱捕、改变来启发、引导,然后学生思考、回答,逐渐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应用灵活,注重知识应用的归纳和总结,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初中生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走。3.学生的思维方式。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靠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靠背诵获得的。初中生倾向于形象思维(当然还有一些机械记忆)。目前小学教材的叙述方式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大量知识通过图片和表格给出,趣味性强,结论易记。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更加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是通过类比、归纳的方式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深入探究。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4.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中小学教学相对封闭、系统,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期刊文章的分类查询,在于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在期刊库中的具体教学目标。很少有中学老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用说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了。甚至很多初中数学老师经常对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望数兴叹”。他们只会列出方程解,不会用算术分析求解。他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小学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知识点那么死板,初中都扭不过来。”小学老师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少去思考我现在在教什么,学生将来会学到什么,如何把现在和将来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总是认为我们很努力,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回答学生的问题。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亲密的人。初中老师怎么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收敛”的问题从哪里开始?2.加强衔接教育的策略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脱节的问题日益突出。从关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作为数学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多角度、多层次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衔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很多衔接的知识点。现行数学体系分为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些内容贯穿了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同一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目标。初中每一章的内容都是基于初中的客观需要,而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衔接。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铺垫,教给学生新知识,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复习和更新旧知识, 特别注意对那些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的中小学数学知识网络。 2.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拓宽了内容,深化了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增加了许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比如绝对值和倒数,确实比较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规律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几个递进的层次并分步实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而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3.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往往重数轻探。初中数学的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光在课堂上理解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认真消化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注重听课、努力思考的听力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课后巩固、复习旧知识、学习新东西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勤思考、善思考、勤反思,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渗透到自己身上。4.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学观念。从整体上看,一至九年级的义务教育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全面的教育目标。中小学教师应该清楚,我们的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教师要克服短期行为,对学生采取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始终把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和标准要求放在课程标准中看待。初中教师也要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从小学生原有的思维方法出发,重构知识体系,不抱怨,不推卸责任,结合学生的差异,找到一种既有利于促进分类,又不伤害基础教学差的学生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给学生一个适当的“缓冲期”,以逐渐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必要时,中小学教师互相观摩学习。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方法和措施。总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中小学过渡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让紧张而难忘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培养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