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国庆篇——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和“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1)1965,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解码后成功合成了牛胰岛素基因。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Tisliyus对此评论道:“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可以从书上学会制造原子弹,却不能从书上学会制造胰岛素……”
(2)1998 4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利用基因法成功重组人胰酶。
(3)1984年3月9日,中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羊”培育成功。
(4)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20世纪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5)1980以来,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和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对牛奶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一种饲料消耗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基因导入总效率为2.1%,是国外的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基因药物方面,1988,我国成功研制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1992,成功研制出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用于治疗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部分已进入市场。
国庆60周年信息:农业技术
(8)早在1956年,广东省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籼稻品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选育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基本实现了矮籼稻,亩产从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了光敏核不育基因,并进一步开发出仅利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大面积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1995 165438+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出世界首个抗大麦矮病毒转基因小麦品种。
(11)1997.今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研究合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1997 10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二价抗虫棉。
(13)1998.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学研究所高教授等带领研究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螟虫水稻。
此外,中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航天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庆60周年信息:通信技术
(14)1983 12、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一套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中国步入了世界发展巨型机的行列。
(15)1993 10年6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16)自1965研制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先后建立了多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以生产2.5亿个电路,增长45%。九五末集成电路量产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在0.5-0.6微米工艺预研取得成果。
(17)目前,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用移动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在恶劣室外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18)经过10多年的研究,我国在X射线、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准分子激光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9)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三个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20)继美国、德国和其他几个国家之后,中国科学家开发了微合金钢。
(21)我国已经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mm,重量为81kg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编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庆60周年信息:两弹一星与航天技术
(23)1964 10 16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就是中国著名的“两弹”。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出地球,唱着《东方红》进入太空。从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
(24)1960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枚短程地对地导弹。
(25)中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展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月,大型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平洋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6)根据航天运输的需要,中国成功研制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四种长征火箭。目前,中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发展到9个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27)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成功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中国发射第二颗科技实验卫星。1975 165438+10月16我国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
(28)1999 165438+10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无人试验飞船飞行取得圆满成功。2001至2002年,先后研制发射了神舟2 ~ 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国在无人飞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它高度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新世纪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60周年纪念信息:能源技术
(29)1966 10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实验。
(30)1971 8月,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1)1958 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采用世界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开工,199112竣工,首次并网发电。到目前为止,中国有两个核电站,秦山和广东大亚湾,该国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再建四个核电项目。
(32)此外,我国还在研制其他几个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成功研制出5 MW核供热堆;2.60万千瓦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由中国核电研究设计院研制;3、10 MW高温气冷堆实验堆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堆核电站预计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自1958起,聚变堆核电站生产企业被纳入“863计划”。
(33)从60年代开始研究MHD发电,80年代建立了三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该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2 MW燃煤MHD发电-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4)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始于1958。目前国内约有38家单位和高校从事光伏研发。自从1976开始地面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生产,现在地面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有12条。
(35)三北地区北部和东南沿海、海岛风力发电发展迅速。1986年,从山东省荣成市引进三台发电机组,组成中国第一座风力发电站。1991年与德国共同完成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建设,并网发电运行良好。
(36)生物质能是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因地制宜、多功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取得了显著成效。
(37)在地热能方面,中国西藏已建成利用地热能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量为27000千瓦。
(38)中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了几座试验性潮汐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国庆60周年信息:科学考察
(39)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在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从未间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两次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和7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著作。
自1973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考察大峡谷,对其形成历史、资源与环境、与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国庆60周年信息:海洋与极地科学考察
(40)1970年,“向阳红5”船首次对太平洋某一特定海域进行了综合调查,获得了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学科的宝贵数据。1980年5月,“向阳红5”船再次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中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1)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 1984 2月3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登陆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并于2月20日建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2)6月1999日,中国首次对北极进行了考察。
国庆60周年信息:古生物化石调查
(43) 1984-1995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量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然性,挑战了以“渐进主义”为代表的传统达尔文进化论,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4)1997期间,中国科学家考察了贵州瓮安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了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和疖状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提前了5000万年,是早期动物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
国庆60周年:夏商周断代工程
(45)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将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相结合,解决三代断代问题的大型工程。项目共设9个课题、40个专题,170位学者通过联合考察,在文字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将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迈向21世纪的新起点。
国庆60周年信息:农业发展
在农业科技成果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从6000亿斤跃升到1万亿斤。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养殖技术进步,使我国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肉蛋水产品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工厂化养殖和设施农业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30年来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为解决我国农产品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庆60周年信息:经济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落后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口量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从65438到0985,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瞻远瞩。他们从振兴机电工业、促进外贸发展的战略高度,采取有效措施,从体制改革、建立出口生产体系、促进市场开发等方面不断推进,结束了机电产品出口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形成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从65438年到0999年,国家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经过共同努力,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一是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5开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经连续13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出口商品的地位。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从0978年的65438+6.59亿美元增长到70165438+7亿美元,增长了1063倍,年均增长27.2%。占中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6.8%上升到57.6%。机电产品进口从1980年的56.5亿美元增长到4990亿美元,增长87倍,年均增长18.0%;占中国外贸进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28.2%上升到52.2%。
二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随着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的进程加快,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机械设备、运输机械、仪器仪表出口始终高于机电产品年均增速,机电产品及设备出口占比超过93%。能源、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低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平均增速。30年来,中国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大量成套设备和大型设备,包括船舶、飞机、铁路、冶炼设备、通讯设备、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等。
三是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多年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效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一批重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30万千瓦、60万千瓦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制造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国外装机和在建的3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项目,总容量超过17万千瓦。
——2004年,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新舟60飞机成功销往津巴布韦。截至目前,已订购飞机137架,其中海外飞机87架,已交付并投入运营飞机15架。
-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新订单、手持订单和造船完工量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汽车是我们自主品牌最具增长潜力的出口商品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三大生产国。2007年中国生产汽车888.3万辆,出口66543.8+0万辆。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电信设备,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电信运营商提供设备和服务。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已占全球程控交换机市场份额的32%,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已成为国际家用电器的最佳生产基地和出口国。2007年,中国家电行业出口额达314亿美元,中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激光唱机、微波炉等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已居世界第一。
4.全方位、多元化、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的政策实施取得重大进展,离岸市场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巩固传统市场发展的同时,对北美、西欧等重点市场出口快速增长。市场结构进一步多元化。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国家和地区194个。前10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为101465438+3亿美元,占机电产品贸易总额的84.5%。除了主要出口市场的快速增长,在非洲和拉美、中东、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进口市场看,从独立贸易伙伴进口占主导地位,从日本、欧盟、台湾省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占主导地位,从其他贸易伙伴进口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5.出口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多元经营主体格局基本形成。机电生产企业成为扩大出口的中坚力量。截至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占比近3/4。民营企业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涉及电子、家用电器、电工、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通信等行业,在机电产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占12%。进出口增速比外商投资企业高20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据统计,1985年,全国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不到10家。2007年出口额超过6543.8亿美元的企业有849家,其中年出口额超过6543.8亿美元的企业有75家,年出口额超过6543.8亿美元的企业有3家。生产企业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军,逐步形成了一批出口企业集团,显示出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出口后劲。
6.机电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成为对外经贸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以来,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超过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0%。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也超过50%,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8%。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7.6%。扩大机电产品进出口,对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庆60周年信息:人民生活
一、月扣除标准1500元,基本可以保证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受税收影响。由于各国国情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不同,扣除方式和标准也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但允许扣除的费用只是为了保证纳税人及其赡养人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纳税人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赡养人的基本生活费用和医疗保险费,以及子女教育费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16024元(每月1336元),扣除储蓄后年人均消费支出为7182元。根据支持系数1.9,城镇职工月平均消费支出为165438+。
考虑到住房、医疗、教育支出约为210元,全国城镇月人均消费支出约为1350元。新方案提出的月费用扣除额1500元,明显高于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和职工月平均基本消费支出水平。如果加上在职配偶1500元的扣除,一个家庭3000元的免税收入可以保证个人和家庭的基本需求,这个费用扣除标准也有一定的前瞻性空间。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现行的对工资性收入超额累进征税的办法,政府对纳税人月收入超过1500元免征额的部分不全部征收,要缴纳的税款只是极小的比例,以保证超过1500元的收入大部分留给纳税人用于改善生活。
第二,月扣除标准1.500元,基本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财政承受能力。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并不雄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发展公共事业,还是扶贫,政府都会花很多钱,各方面财力分配的矛盾还是很突出的。处理财政分配矛盾的基本原则是:“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目前,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国家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新方案将月扣除标准提高到1.500元后,每年将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约200亿元。政府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进一步更大幅度地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扣除标准,很可能会超出我国财政的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农业农民、下岗职工等社会弱势群体转移支付的保障能力。
第三,月扣除标准1500元可以适当调整部分地区、行业和居民个人的较高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调节收入分配,政府不仅要规范初次分配,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还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新方案中,不分行业,不分发达地区,不分欠发达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每月1.500元的工资收入扣除标准,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广大低收入阶层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另一方面,也可以调整税率结构,加强税收征管,适当增加高收入群体的税负,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第四,月扣除标准1500元,有利于普及公民纳税义务,逐步完善税制结构,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所得税不是财富税,也不是富人税。它不仅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而且是现代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缴纳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一国居民的普遍义务。10年前,我国将费用扣除标准定为每月800元,政策重点主要是调节高收入;1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立法的目的也应该与时俱进,从单一的调节分配功能转向调节分配、扩大税源、普及纳税义务的轨道。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会越来越广,占收入的比重会大大提高。在保证纳税人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将个人所得税逐步普及到工薪阶层,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更是每个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