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态,健康心理,手抄报内容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态或安全宁静。”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卫生,旨在促进人的心理调节和发展更大的效率,使人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更有效的贡献。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身心发育不平衡:小学阶段身体发育变化快。他们没有经验,知识和经验不足,认知能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感情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小学生中造成许多困惑、烦恼和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误区:过度溺爱和过高期望使得家庭教育普遍倾向于忽视道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等社会教育。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和升学,却不关注孩子的道德发展、沟通能力、人格培养和社会行为规范。
学校教育误区:一些学校和老师迫于压力,拼尽全力,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的情绪困扰不能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给学生看的是正面教育,但是当今各种思潮在冲击着我们的社会。单纯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导致学生陷入无所借鉴、无所依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和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交流。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社会中培养自己的思想和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成人,理解父母和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成人也会犯错;第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最后,要求家长和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2.消除自卑和孤独——增强自信。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做出正确的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后,是引导学生通过刻苦补短板、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老师要帮助这些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努力在某一方面做出成绩。
3.消除敏感脆弱的心理——培养意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提高学生的自控水平,培养挫折承受力;三是克服悲观消极心态,树立自信和上进心;最后是教学生如何释放负面情绪,摆脱悲观失望,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各种兴趣来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