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人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结果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掌握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准确、完整、有条不紊、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因此,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数学教学的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和教学媒体、学生与社会、学生的自我交流。学生通过数学语言及其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习语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还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说话;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规律和性质。下面谈谈我自己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去影响学生。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老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榜样。由于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老师,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很强,表达更加准确、清晰、简洁。所以教师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洁、清晰、连贯、有逻辑。一些老师偶尔会把不标准或不科学的语言带入课堂。这些不科学不科学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该依附于识字、阅读、写作的教学,但在思想上并没有给予重视。导致学生因为没有过语言关,学习起来很困难。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顺畅,思维迟钝,难以接受和处理数学知识。我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到只有少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抢着发言,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了只听不说的“木头脑袋”。即使被迫发言,他们也犹豫不决。表达意见时,他们语言啰嗦,言语不清,有的干脆站着不说话。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很多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太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少,有的甚至“填鸭式”,把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差,以至于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数学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

比如,人教版初一第二册100以内的数字的读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读写数字总是写21,22,23。通过我和家长的交流,发现孩子之所以会这样读书,是因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正确的读物,给孩子学前教育,让孩子养成不正确的阅读方法,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我让我的孩子先在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时候读书...让他们自己找出阅读的方法,然后回过头来让他们在二十多岁的时候阅读,这样他们才能读得更准确。虽然有人认为读书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数就行,没必要强迫,但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完整的句子,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就可以进一步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因此,我们应该从零开始,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

第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1)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是高度抽象的。只有学习相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根据数学原理正确分析逻辑关系,才能理解书本。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展开、收缩、质数、合数等概念。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语言缺陷。比如问“什么是质数?”有同学回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它能被自己整除吗?4是质数吗?”同学们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一个只能被1整除的数,它本身叫做素数”。

同时,数学也有其准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和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模棱两可或模棱两可的话,结论明显是错的。为了真正学好数学,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让数学不再难学,我认为必须重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会用数学语言,会说数学语言。

(2)随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1,教师和教材的示范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途径。

小学生表达数学思想有两个弱点:一是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我不擅长推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逻辑、严谨的数学语言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量避免“这样如何”、“对”、“好”、“你同意吗”等习惯性问题,杜绝学生说“半句话”或简单用“好”、“坏”、“是”、“不是”、“对”、“错”一两个词回答的语言环境。

其次,让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自己阅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教材编写要求简洁明了,不可能什么都写进去,需要在教学中指出。比如一年级数学课《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两种图形。至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就要靠老师引导学生边阅读边理解交流,进而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征。

2.每一节课都是学生形成数学语言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口语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出想法、推理、思考、解题、操作过程、分析过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做好学生看图说话的训练,我给了学生一些指导:①先学会看图。要求学生全面观察图片,看清楚,简单说一下图片里是什么,有几种。2仔细思考,理解意思。要求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和听写,明确图片中的数量关系。玩联想,让学生把看到的串联起来。(4)开放式叙事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话阐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此时,语言的连贯性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要求中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和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思路,解决问题。通过要求学生口头描述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灵活性。可以要求高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实事求是地表达。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小组讨论是学生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

小组讨论是课堂上最常见的方式。选择组长、记录员等。在每组中。学习中有困难时,可以邀请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可以有代表进行交流。这样做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言和倾听他人的机会;不仅有机会在这群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有机会对全班说话。为了表达小组的意见,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倾听、组织和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状态,也增加了课堂效率。但是,小组讨论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小组讨论组织不好,就会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时间,而学困生和内向的学生就会成为倾听者或局外人,长期下去就会导致两极分化。说的人越多越好,不说的人什么都不说。因此,在组织小组讨论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和组织方式。最好是让每个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让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

4.同桌交流是学困生形成数学语言的好方法。

虽然小组讨论是数学语言最好的展现方式,但是由于小组讨论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一些学困生没有机会或者怕他们自嘲,同桌交流很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意见,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在新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及时总结。同桌的两个人互相熟悉,交流起来没有陌生感。学困生不会害怕,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学们通过同桌的相互交流掌握自己的想法,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班里的学困生也可以在同桌的带动下学会叙述、正确回答、大胆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同桌交流的只有两个人。如果同桌的两个人恰好是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交流的效果不会太好。所以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最好和表达好的孩子和不爱说话的孩子坐在一起,这样会互相影响,互相学习。

5.学生总结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起本节课的要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还是可以正确概括的。比如,在课堂总结中,老师问学生:“你从这节课中收获了什么?”整理完回忆后,学生会陆续举手发言,就连平时比较安静,学习有些困难的同学也很活跃。有些同学虽然文字简练,但抓住了这节课的重点,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发展了学习能力。而且定期有目的的课堂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进步、全面教育的目的。

6.运算是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一种手段。

操作是学生手脑的合作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通过运算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通过系统地讲述运算过程,可以将外在的物质运算活动转化为内在的思维活动,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强化儿童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注意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不紊地描述操作过程,表达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将动手操作、大脑理解和言语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感知有效转化为内部智力活动,达到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比如三年级,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折、看、画、思、说”来操作。一折:让学生将一张纸平均折成四份;二、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问题:1,几个不同点;2、一个* * *,是多少股?3.每份的份量是多少?三涂: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涂;四则思考:出示彩色纸,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等一下。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对乐谱意义的理解,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1,让课堂更和谐,让学生敢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有的同学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有的同学因为害怕回答的不好或者不完整而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健康交际心理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师生之间尊重和信任的真诚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怀等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种被接纳、支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快乐。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被激活。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感受到有话要说,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在教学中,老师放下架子,不再有一脸“为人师表的尊严”,不再以权威自居,让学生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觉得自由,敢说心里话。

当学生主动发言时,老师一定要回应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对说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充满信心,增加勇气,不怕犯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话时,可以善意地说:“没关系,慢慢来,下次你一定会说的。”;当学生说得不完整时,要帮助说:“是的,如果你能注意到一个地方,答案会更完整。”;当学生犯错时,他应该友好地说:“没关系。你可能在某个地方想不清楚。再想想。”;当学生有了独到的见解,老师要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真舍得动脑子,有新的想法。”当学生互相嘲笑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渐形成良好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为学生下次主动发言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养成主动说出自己想法的习惯。

2.要求学生正确、完美、准确、简洁地说话。比如有的同学说:“8是倍数,2是因子。”"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是不准确的,虽然学生理解了意思,但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时候一个字的区别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师要及时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说话有理有据,连贯流畅。如:“1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请学生回答:“因为只有1及其两个因子的数是素数,又因为19只有1及其两个因子,所以19是素数。”很多时候老师只关注孩子回答的结果,不问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所以有的同学听信别人的回答,有的同学知道结果,但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说不出依据,更有甚者根据老师同学的表情和语气猜测答案。所以,在学生回答的时候,老师要多问“为什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作为老师,要注意多问学生“你觉得怎么样?”“你能告诉我们这一切吗?”“我们能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