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篮子里的昆虫”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篮子里的虫子》原文
蝴蝶在大白菜上产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小虫子。小毛毛虫吃菜叶,渐渐长大。大白菜被咬得满身都是洞。
母鸡带着小鸡去菜地捉虫。大大小小的毛毛虫太多了,母鸡一家人不停地吃。
有一只小黄鸡,越吃越香,心想:“我要抓很多,藏起来以后吃。”于是,它抓了很多绿色的虫子,把它们放在一个篮子里。
过了一会儿,小黄鸡想,我该好好吃一顿了。
它刚打开篮子,“噗噗”一声,只见一大群蝴蝶飞了出来。小黄鸡吓了一跳,连篮子都打翻了。
很多豆子大小的空壳从翻倒的篮子里滚了出来,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第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篮子里的虫子》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新单词,课后写6个新单词,学习本课单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认识本课7个新单词,课后能写6个新单词,学习本课单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全文。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班级安排:
第二课时
第一类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7个新单词,课后能写3个新单词,学习本课单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全文。
3.第一次读课文,大声朗读,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
我可以认识这节课的7个新单词,课后写3个新单词,并学习这节课的单词。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全文。
2.第一次读课文,大声朗读,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教具准备:
新单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首先,激发兴趣的引入。
1.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奥秘,除了树上的鱼。
展示蝴蝶和毛虫的图片。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看完课文,我们会恍然大悟。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写在黑板上,点名读题,全班一起读。
2、板书,点名读题目,全班一起读。
第二,学生第一次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隐藏在课文中的生词娃娃,借助生词表中的音节读几遍,正确发音。如果有不认识的单词,标记出来,问老师同学。
2.展示新单词卡片,检查新单词的发音。
(1)免费阅读。
(2)请“小老师”朗读新单词,你可以告诉我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展示新单词卡片,学生一起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朗读。
3.记忆新单词。
你背过哪些单词?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忆方法)
没有记住的单词,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记忆。
4.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有多少自然段落。标记序列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定一个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一段,让他邀请几个孩子和他一起完成课文。
7.叫正在学习的小朋友上台,台下的小朋友会叫他们“读”。说话声音要大,不要发错音,不要加字,不要掉字。
8.正在学习的同学也请台下的小朋友听(认真听,不要说话)。
9.读后感:谁读书好?好消息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
第三,自主学习。
1.自由阅读课文,告诉我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提出难题。
3.自由阅读课文的1-4段。想一想:篮子里的小毛毛虫是哪里来的?
4.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
5.引导句子的阅读。
(1)大大小小的毛毛虫太多了,母鸡一家人不停的吃。
(2)有一只小黄鸡越吃越香,心想:“我要抓很多,藏起来以后再吃。”
6.大声流利地朗读1-4段。
第四,指导新词的写作。
1,观察,阅读,记忆生词。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的文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的笔画。
3.看范的文笔。
4、学生写字,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比较观察,质量话。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研读,并与《田雨歌》中的文字对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文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6.评论。
你写了哪个词?好消息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写生词。
2.大声朗读课文。
3.思考:毛毛虫去哪了?
黑板设计:
13,篮子里的毛虫
卵-绿色蠕虫
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7个单词,课后写3个单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7个单词,课后写3个单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全文。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新单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首先,查看导入。
1,阅读生词和短语。
2.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第二,学课文。
1.小毛毛虫去哪了?围绕问题学习5-8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句子。
2.讨论:毛毛虫去哪里了?谁来告诉小黄鸡。
3.蝴蝶生长有几个步骤?看一看说一说。
卵-毛虫-蛹-蝴蝶
4.带着感情读完全文。
第三,指导新词的写作。
1,观察,阅读,记忆生词。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的文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的笔画。
3.看范的文笔。
4、学生写字,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比较观察,质量话。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研读,并与《田雨歌》中的文字对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文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6.评论。
你写了哪个词?好消息在哪里?
第四,作业设计。
1,写生词。
2.大声朗读课文。
3.毛毛虫去哪了?请转告小黄鸡。
4.同步培训(13)。
对第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摇篮里的虫子”教学的思考
《篮子里的虫子》是一部介绍蝴蝶成长变化的科学童话。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蝴蝶藏在篮子里怎么长翅膀?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好奇心,学生们走进课文《篮子里的虫子》,用课文中的小黄鸡思考和探索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想法。虽然学生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故事也很简单,但是很难教。所有的学生都见过蝴蝶,但学生很少知道蝴蝶的生长过程。如何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个过程,成了这个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主线。我应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清晰表达。学习第三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先说出图片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观察他们的表情,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学生们的想象力丰富而有趣:有的说“母鸡妈妈很骄傲”,有的说“孩子们,快来,这里有很多虫子。可以吃个够!有的说:“母鸡好像在说,‘孩子们,这里的毛毛虫肉又好吃又新鲜,我们可以大吃一顿了。“这是学生们闪烁的智慧火花。
这是语文课,不是科学课。要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妙。因此,在设计阅读教学时,我尽量以让学生读得生动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旨在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状态下与课文充分接触,从而达到由好到顺,最终读得有兴趣的目的。没有这些与文本的充分接触,我想再热闹的课堂,再热情的学生,也只能是游离于口头文本之外的“热闹形式”。要发挥教师的作用,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些场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本,站在文本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和体验,从而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的情感。比如在第三自然期的学习中,我设计创造了一个场景,说:“你就是小黄鸡。告诉大家,你们在想什么?””在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又补充了一句“你是个黄鸡。你背着满满一篮子小虫子回家了。过了一会儿,你饿了。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好像真的是小黄鸡,一下子就被带入了课文的语境。把课文再读一遍,自然会融入课文。
让学生学习一个故事,认识一只可爱的小黄鸡,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从语言文字中读出他们的感受,体会文字的趣味,这样既能了解毛毛虫的成长过程,又能提高阅读能力。这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