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永远从零开始2020-07-19

昨天在美丽的荷花度假村柳城参加了2020年县骨干班主任暑期培训活动。在荷文化浓郁的柳城小学报告厅,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李,雷锁,钟菊,付锁,教授...而班主任工作室的伙伴们瞬间回忆起我们上次在上海参加的培训活动,转眼间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漫长却短暂的时空里,这次培训活动再次激起了我的学习热情,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句话:“永远从头开始。”松浦弥太郎在《新100基础自我更新指南》中是这样记录的:我们目前所了解和验证的都是我们的宝贵财产,我们可以把它们藏在秘密的地方。在处理新事物的时候,如果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就不可能有创新。虽然经验可以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收获高效完美的工作成果,但我们做出的东西只会中规中矩。只有不畏失败,积极挑战,才能获得、深化、拓展、催生新的思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品尝从零开始的快乐!"

松浦弥太郎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过去三年我对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研究。每一个有孩子的故事背后的教育理念,都是我自己一步步验证和体现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产。它们已经成为我经历的一部分,但这些就够了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方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学习、实践、思考可以让人成长得更快,而有正确的指导和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无疑会让我走得更远。目前有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积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这三年都做了些什么,如何去做,如何内化,如何完善这种学习和研究的模式,自己的研究领域能否有新的突破。如何从零开始,重新开始,值得深思。

在一天的训练活动中,我埋着头,一边思考一边记录。有很多思想碰撞的火花,也有很多下定决心的时刻。感谢您用自己真实的实践、理论和总结,给了我们一场视觉、听觉和思维的盛宴。我从三个关键词开始,记录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理论初探

在下午会议的开幕式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李静博士后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叙事探究方法及其在教师研究中的应用的专题演讲,很有理论深度。她从叙事探究法的定义出发,从其根源、三维叙事空间的具体构成、数据收集、分析工具和可信度等角度详细介绍了这种研究方法,并以美国“城市学校”的研究案例、STEM教学研究案例和基于中国农村学校教师发展的研究案例,生动而深刻地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研究方法和相关的实践研究。对于一线班主任来说,这样的发言并不多见,因为它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并不为我们所熟知。但是,这样的发言是非常必要的。正是因为深刻和难懂,我们才深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坚定了学习的决心。

关键词体验* * *享受

来自骨干培训班的学习伙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带着自己的实践研究,带着所有在场的老师。比如涂淑丽老师介绍了她在疫情防控期间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代际学习研究。这个课题也是我想在这个寒假进行的,但是由于毕业班的任务而中断了。但从涂老师的演讲中了解到她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让我对这个研究领域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我的研究思路,比如将可持续发展主题融入跨代学习;周老师分享了“疫情与集体创建优秀班级”的研究心得。她从“我做了什么”和“做这些有什么用”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授课思路和经验。她的“倾诉”活动让我思考:为什么我没有在同样的假期时空里重建我的假期生活?“流动班,铁班集体”这句话也让我特别认同;蓝美琴老师分享了“重建疫情下班级教育生态”的研究成果。她从基于生态合作(开展生命教育亲子课)、基于生态健康(在饮食和教育中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基于学习生态(家庭阅读成为疫情期间的精神大餐)三个角度介绍了自己是如何成功重塑疫情中的班级教育生态的。这个研究角度特别新颖,取得的成果特别震撼,兰老师赞!我也从华师大的鲁博士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她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分享了自己的论文写作心得。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有说服力的指导,让我们明白写论文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实践,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真实记录。

关键词的自我提升

吴景超、陆承、龚淑青老师分享了他们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从普通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再到转型的道路。吴景超老师说“经历+反思=成长”,一个支点,三条路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条路并不特别,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勇敢实践,勤于总结,而做到这些之后,成长必然发生在积累中。陆承老师从主题写作和班级作业两个方面介绍了她的成长之路,其中主题写作部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比如我们遇到一个教育问题,首先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普遍现象吗?”以及“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吗?”正是有了这样的思维,我们的研究问题才会实时更新,一切才会有意义。其次,就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写稿子。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次遇到文字记录,我都学习程老师努力写稿子的态度。一段时间后,我会发现我还可以覆盖更多的研究领域。第三,以严谨的态度修改。我觉得大家修改论文都不容易,因为作为作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对论文最熟悉却对修改毫无概念。学会如何修改,成了体验的必经之路。最后,养成记录的习惯。这正是我所缺乏的。平时工作忙,换工作。下班后带宝宝学习,很少有录音的习惯。然而,陆承老师已经将它融入了她的生活,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真的需要一直坚持和坚持,这也是她如此优秀的原因。龚淑清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研究背景、问卷调查、活动、相互学习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她的好朋友,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调研,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和推广有多难。平时会在线上线下讨论如何开展班级活动,如何确定研究主题,如何深入研究,各方面互相指导,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

写在最后:

由于时间的限制,李教授没有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详细的评论,但他的话还是让人深思:1。年龄很重要,学习年龄更重要。学习年龄意味着我们不是在努力更新自己,不是在努力学习探索,不是每天都在改变;2.我们要在班主任的工作和研究中成长。读一些正确的书,有深度研究的书,才能有真正的精神滋养.....勇于并善于写作,不断输出和表达;3.***共同成长,工作室成员发展,团队发展,省市发展,国际交流发展。

正如李教授所说,我们需要的是每天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在做、听、说、读、写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也给自己一句话:永远从零开始,在坚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