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河北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我会帮他回答这个问题。输入内容达到了长度限制,他还可以输入9999个字来插图、删图、插图、删图、插视频,视频地图不用登录就可以回答。
参考资料:
提交答案取消
推荐答案2011-4-4 20:33 Unit 1图形变换
第一类
主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3-4页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剖、观察、想象、分类、寻找对称轴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特点;
2.掌握了你所学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就能正确地找出它的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创造美。
重点和难点:我能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引言:
(1)欣赏以下图形,求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叠,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实例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示例1:
学生用直尺测量并计算问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左右两侧相对点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老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相对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或者做一个对称的图形。
第二,上课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轴对称,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第三,教画对称图形。
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一、怎么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要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铅笔画画。
(3)通过课件演示绘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正不足。
第四,练习:
1,课堂练习1-问题1和2。
2.家庭作业:
黑板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叠,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节课
主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题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在网格纸上画出水平和垂直平移的简单图形。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网格纸上画出水平和垂直平移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进口
课件中有操场场景:摩天轮、穿梭车、旋转木马;滑梯,手推车,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动作都一样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动作把他们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滑梯、童车、直行火车、速滑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摩天轮、穿梭车、旋转木马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自转。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旋转”。在黑板上写字。
第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翻译。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位置的变化。平移是指物体沿直线运动。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翻译现象?先讲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听吧!请学生再回答一遍。
太好了。你看,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升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也就是平移。
你想亲自体验一下翻译吗?
所有人都站起来。让我们向左移动两步,向右移动两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翻译现象。你能用你桌子上的东西来翻译吗?
2.生活中的轮换: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你不仅知道翻译的现象,还学会了翻译的方法。我们刚才看到了另一个现象。这是什么?(旋转)
旋转是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的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跟同桌说,再举报。
就像钟面上的指针和指南针一样,它们都绕着一个点运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学生的思维真的很开放。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站起来。让我们左转两次,右转两次。旋转真的很有趣。你能感受到周围物体的旋转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示例3:
(1)与学生* * *完成其中一题,其余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在全班进行点评。
4.学习示例4:
(1)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找到物体的一个点,然后看这个点旋转后去了哪里,再数它经过了多少格。
(2)让学生先说说画画的步骤,再画画。
(3)让学生先学会选几个点,固定位置,然后再画。
(4)课件演示绘图过程,帮助学生改正。
5.课堂练习:
2.第6页,问题2。
3.第9页,4个问题,
课后作业:
黑板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位置的变化。
平移是指物体沿直线运动。
旋转是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的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类
主题:奖励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 ~ 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学生进一步熟悉他们所学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欣赏漂亮的对称图形,设计自己的图案。
3.让学生感受图形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能通过对称、平移、旋转画出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情境导入
用课件展示教材第7页的四个美丽图案,配以音乐让学生欣赏。
第二,学习新课
(a)模式欣赏:
1.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个美丽的图案。你怎么想呢?
2.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2)说:
1.哪个人物翻译或旋转了上面每张图片的图案?
2.上面哪张图是对称的?让学生在交流前观察和讨论。
第三,巩固练习
(1)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的问题3。
1.这个图案应该怎么画?
2.仔细观察哪些图案是通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2)拓展练习:
1.分别通过对称、平移和旋转创建图案。
2.交流和欣赏。告诉我有什么好的。
四、全班总结
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广泛应用于平面和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动词 (verb的缩写)任务:
课本第9页第5题。
黑板设计:
欣赏与设计
模式1模式2
模式3模式4
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应用广泛。
教学反思:
第四节课
主题:欣赏与设计实践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 ~ 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分组交流,感受图案之美,为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参考。
2.通过欣赏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体验创作实践全过程,感受创作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
1.进一步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画出精美的图案。
2.加深对图形内在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形纸,方形白板纸,三张手工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展览介绍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图案,分组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的,有什么特点?
以名字介绍这一组中最美的图案,结合思维谈谈它的特点。
第二,学习新课
(1)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的1和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中,老师对有创意、画得漂亮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2)设计模式:
做10页的“实践活动”。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确定你选择的对称、平移、旋转方法;
(3)开始画图案。
2.利用对称、平移、旋转创造一个图案,然后全班交流。
第三,巩固练习
(1)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按照书上的样子剪下来。可以多次练习,直到能剪出漂亮的“雪花”为止。
2.作品展览。
3.独立观察,试做第9页第五题。
四、全班总结
全班交换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并在全班展出。
黑板设计:
欣赏和设计实践课
图片1图片2
教学反思:
第二单位的因子和倍数
第一类
主题:因子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子和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理解一个数的因子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够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子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子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子和倍数。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新的课程。
1.展示主题图,让学生做一个乘法口诀。
2.老师:看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公式?
显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子,6也是12的因子;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老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谈论另一个公式吗?
(说出学生的名字)
老师:你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吗?
那你能找到12的其他因子吗?
4.能不能写个公式测一下同桌?学生写公式。
老师:谁来算出一个公式来测试全班?
5.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因数和倍数。(展示主题:因子倍数)
注意一起看p12。
二、新授:
(一)寻找因素:
1,例子1: 18的因子是什么?
从12的因子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子不止一个,所以我们一起来找18的因子。
学生尝试完成:报告
(18的因子为:1,2,3,6,9,18)。
老师:告诉我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用除法的方法,18÷1 = 18÷2 = 9,18 ÷ 3 = 6,18 ÷ 4 =用乘法求一一对应,如1× 18 = 18,2× 9 = 65438...)
老师:18的最小因数是多少?最大的是什么?我们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这样,请再找找36的因素。
36号报告的因子是:1,2,3,4,6,9,12,18,36。
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给出错误的例子(1,2,3,4,6,6,9,12,18,36)
老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会,因为只需要写一个重复因子,所以不需要写两个六。)
仔细看,36的因子中,最小的和最大的是什么?
似乎任何数的最小因子一定是(),最大的一定是()。
3.你想找哪个因素?(18, 5, 42 ...)请选择其中一个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报告。
4.其实除了这样写一个数的因子,还可以用一个集合来表示,比如
18的因数
总结: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因素,你认为如何找到它们才不会轻易错过呢?
从最小的自然数1开始找,也就是从最小的因子开始找,一路找。在找的过程中一个一个找,从小到大写。
(2)查找多个: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子。你能找到2的倍数吗?
报告:2,4,6,8,10,16,…
老师:为什么都找不到?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就用2乘以1,乘以2,乘以3,乘以4,…)
那么2的最小倍数是多少呢?你能找到最大的吗?
2.让学生做完1和2小题:求3和5的倍数。
报告3的倍数为:3,6,9,12。
老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
改写为:3的倍数是:3,6,9,12,...
你是怎么找到它的?(乘1,2,3,...分别乘以3)
5的倍数是: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除了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和5的倍数。
老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子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是多少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就是它本身,不存在最大倍数。
三、课堂总结:
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什么问题?你得到了什么?
第四,独立工作:
完成练习2,问题1 ~ 4。
教学反思:
第二节课
题目: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可以用这些特征来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和5的倍数的数字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工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说出20的所有因数。
②说出5个8的倍数。
③ 26的最小因子是多少?最大因子是多少?最小倍数是多少?
2.按要求在装配圈内填上编号。
第二,学习新课:
(1)2的倍数的特征。
老师:(练习2)右集圈里的数和左集圈里的数有什么关系?
老师:请看右边圆圈里的数字。他们个位数的特点是什么?
(单位是0,2,4,6,8。)
老师:请说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算符是否符合这个特征。
学生随便举个例子。
老师:谁能说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单位数是0,2,4,6,8,都是2的倍数。
2.口头回答练习:(幻灯片)请按要求在圆圈内填入下列数字(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了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在上两个圆圈上写“偶数”和“奇数”。
老师:省略号应该放在上面两个汇编圈里吗?为什么?
学生们讨论后,老师解释道:
本题所列的有限数中,奇数和偶数是有限的,但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和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在集合圆里写省略号。
老师: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奇数和偶数吗?它们习惯上被称为什么?(单数,偶数。)
3.练习:(先把小说分组,然后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五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说出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 ~ 35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有几个偶数?有多少奇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1,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两组圆,然后问:你能像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一样,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吗?
学生自己填数字,观察,讨论。老师巡视的时候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填空。
老师: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老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的例子。
老师:再告诉我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黑板:单位为0或5的数字,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个50以内的5的倍数。
(2)(幻灯片)以下哪些数字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3)(幻灯片)从下列数字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单元号为0。
老师随便说了一个数,请马上说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第三,巩固反馈:
1.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有()个2的倍数和()个5的倍数。
2.小于75大于50的奇数有()。
3.单位为()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字。
全班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类
题目: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寻找3的倍数后,在活动的基础上认识到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神秘;体验数学在应用规律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个数是3的倍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题目,寻找3的特点。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呢?谁能猜到?
健康1:带3、6、9的数字是3的倍数。
生2:不是,带3,6,9的数字都不是3的倍数。比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60、12、24、27、18这样的数字,不是3、6、9,但都是3的倍数。
老师:似乎我们仅仅通过观察单位并不能确定它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透露话题)
老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标出。(老师出示100以内的数字表,学生有一个。学生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出示一张表格,学生在表格中圈出3的倍数。)(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并总结3的特点:
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标记出来。(老师展示100以内的表,学生用p18的表。学生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出示一张表格,学生在表格中圈出3的倍数。)(如下图)
老师:请看这张桌子。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与你的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同学们同桌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只有10以内的数字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3的倍数是每两个数出现一次,无论横向还是纵向。
学生3:我都看了。刚才那个同学的猜测是错的。从0到9的10个数字可能是3的倍数。
老师:位数没有规律,那么位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 ~ 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老师:其他学生还发现了什么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很有规律的排成一条对角线。
老师:你的观察角度和其他同学不一样,那么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看,两个连号都是十位数增加了1,而个位数减少了1。
老师:十位数加1和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和原数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我发现“3”的对角线,另外两个数字,12和21,加起来都是3。
老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其他对角线呢?
生1:我发现“6”的对角线上两个数之和等于6。
2对角线上的数:“9”,两个数之和等于9。
生3:我找了其他几列,除了边上的数字30,60,90之和是3,6,9,其他数字之和是12,15,18。
老师:现在谁能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
健康:一个数的位数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字必须是3的倍数。
老师:其实数字3,6,9,12,15,18都是3的倍数,那么这句话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找到了规律,得到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以上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一样的吗?请多找几个数字验证一下。
学生自己写数字验证,然后分组交流,得出同样的结论。
全班都读了书中的结论。
第三,巩固练习:
做完p19就做。
四、课堂总结:
你从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节课
主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约数的多少对自然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本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首先,探索发现,总结概念:
1,老师:(出示三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用这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老师:这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想象后举手回答。
3.老师:同学们,再想想。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方块,你能拼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形?
老师:我看很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说出它的名字)
4.老师:同学们,如果给出更多的正方形,你们认为拼出的不同矩形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越好。
老师:你确定吗?引导学生讨论。)
5.老师:同学们,用小方块拼长方形的时候,有时候只能拼一个以上的长方形。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在黑板上写字。
老师:同学们,像上面的数(黑板上的3,13,7,5,11),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质数,下面的数(4,6,8,9,10,10)那么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答案写在黑板上:(略)
6.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给出理由。
7.老师:你认为“1”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第二,动手操作,质量表。
1,老师显示:73。让学生思考它是否是一个质数。
老师:马上知道73是什么不容易。如果有质量表可以查的话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