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所有教师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因为新课改已近十年,至今还没有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范例。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课改新理念逐渐被广大课改教师所接受,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课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形式化的东西。仔细分析原因,是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证操作,逐步摸索出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希望能给你启发。

一.团队组建战略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在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上有很多差异,所以在分组合作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适当数量的分组策略。

在学习计算内容时,对于计算结果的分析验证、算术的表达等相关内容,宜分两组进行;几何知识中,公式推导、图形分割与组装、计算规则的规律总结都有学习,适合四人小组合作;统计知识学习中几何知识的数据收集和分类适合6人小组合作学习。

(2)针对不同群体成员的定性分组策略。

无论群体有多少人,都要根据群体内异质、群体间同质的原则,保持群体的灵活队形。具体根据性别、年龄、气质、爱好、家庭背景、学习内容、学习水平等因素。,我们应该遵循能力互补的原则,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争论,互相影响。这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优势互补,多角度多层次的扩展信息,丰富思维,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团队成员的分工策略。

在小组活动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分工后的目标要求。团队中要有一个组长,负责团队成员的工作分配,协调指挥团队的活动。组长可以民主选举,也可以轮流担任。团队成员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相应的责任目标。在活动的最后,还有一个环节是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个环节不需要特别的时间,是和小组活动有机地进行的。然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以定期或有针对性地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小组活动策略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我们针对以下内容探索相应的活动策略:

(一)小组活动的策略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和其他数学知识。

对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如对人民币、时、秒的认识、兴趣、常见的数量关系、统计学等。,教师可以安排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如收集其用途及相关故事。在课堂上,小组内的交流和安排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在群里,大家交换收入:一个人交流,其他人在倾听的基础上思考我和他的收入差距。轮到我说的时候,就说“区别”。

2.个人交流后,要整理我们小组的所得:先研究不同点得出小组的知识,再把知识加起来得出小组的结论。

3.在小组内进行言语训练:小组选出一人作为信息发布者,大家帮忙进行言语训练,主要发布小组的结论以及结论的形成过程。④进行预演沟通。

(二)实践操作型数学知识的小组活动策略。

厘米、米、克和公斤、空间和图形等知识。应该是通过动手操作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路径来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1,合理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操作人人有责。如果是测量,在工具、读数、记录等物品的使用上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果产量小,在提供材料、装配和加工方面要进行合理的分工。

2.老师提出明确的探究意图,让学生感知小组获得的数据,观察研究获得的作品。

3.在小组内交流自豪的发现或作品,为班级交流做准备。

4.进行沟通预演。

(3)探究规律类型数学知识的小组活动策略。

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者让学生学习计算规则、公式、定理、数量关系等知识。其“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如下:

1.教师设计合理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或设计解决方案。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用最小尺寸的包装材料侧面包装一个罐头”的教学场景。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小组选出最佳方案。就是让小组每个成员说说自己的方案,通过比较选出小组中的优秀方案。

3.团队会用最好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4.进行沟通预演。

第三,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数学课堂小组活动的成败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取决于教师对所学内容的把握;第二,教师对学生现有水平的了解;三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针对这三个因素,我们认为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可以分解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探索和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最后我们探索了以下三个相关模型:

(一)教师的备课策略——“三备”模式

模式是:

首先,准备知识的现实表达和数学体系。具体来说,知识的现实表达是指所学知识隐藏的现实生活,数学体系是指所学知识的内容和相关结构(包括问题);

二、准备学生具体来说,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什么,与新知识的差距是什么,学生自学新知识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三个准备是教学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真题的学习,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炼数学问题,输入数学解,目的是储存基本的数学经验,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和任务来训练数学思维方法,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来完成双基任务。

“三备”的关系是,“一备、二备”是“三备”的基础。没有“一备两备”作为基础,教师课前作业会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这样的作业是无效的,不会激起课堂小组活动的合作欲望,产生享受资源的效果。

(2)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以课前作业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有了老师的“三个准备”为前提,那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必然。“三备”支撑下的教学模式具体程序为:小组合作学习(检查作业、展示作业、形成* * *同作、设计交流方法、预演交流)——反馈学习(小组交流、补充其他小组、提问、教师及时总结、因材施教)——教师组织理解的巩固(课题小组训练、预演交流)

(三)支持小组合作学习的角色定位策略——班级“四种人的活动”模式。

我们的研究发现,以课前作业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与四种人的角色定位有很大关系。四个人中有一个人的责任不到位,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为此,我们探索了“四种人类活动”模式,具体来说:

第一种“人”是群体中的主要传播者。他负责把群体的知识以表演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

第二种“人”是群体中的其他同学。辅助、补充、纠正主传播者的发言。

第三种“人”是其他群体的成员。他们应该认真听,边听边思考。演讲者的观点是什么,与自己小组的观点有何异同?另一方面,他质疑发言人的观点,质疑发言人是否真的理解。你了解我们组的观点吗?等一下。

第四种人是老师。教师对演讲者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把握课堂的发展方向,以学定教。并及时组织学生巩固和总结所学知识。

在实施角色定位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

1.老师用小组代表充当老师讲解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知识。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分析是碎片化的。教师必须启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借助学生不成熟的答案,教师要及时深化和拓展知识。

2.小组交流后,老师不一定要选代表发言。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代表能解决问题,就不要找另一个代表发言了。当一组代表完不成任务时,再找另一组代表。

3.一节课的集体活动次数不要超过两次,每次时间不要太长,10分钟以内。

由于研究时间短、力量弱、视野窄等因素的制约,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和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和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水平尚浅。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只建立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的基本理论框架,其基本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许多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理顺、提炼和完善。

第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结构不平衡。除了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了一些实用的、有创意的模式外,其他如学生分组、小组合作中处理学生关系等,步骤少,成果少。

三是教师整体素质低。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无论是理论素质还是实践技能,都远远不能满足组织指导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尤其是一些老教师观念跟不上,导致组织指导的研究进展缓慢。

第四,评价标准比较模糊。目前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的评价处于直观评价的层面,没有制定出本土化的、科学的、实用的研究量表,使得一些数据统计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