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才全相关报道
——冯才全花鸟画的艺术追求
鹰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它的翅膀在逐渐成长,这赋予了它与天空抗衡的生命交响曲;鹰幻化为境界,啄食爪尖,赋予死后一段生机。它的翅膀有抵御风秋的神力,它的灵魂有蔑视一切的精英。如果是这样的话,古往今来写鹰的人不计其数,都是在寻求它们坚强不屈的姿态,它们总是乐于坚强温柔。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人脱颖而出,那就是来自广东徐闻集的青年画家冯才全。
说起冯才全,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毕业于郑州美术学院装饰设计系,现为广东省徐闻县曲家镇华海中学美术教师。在艰辛而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他以梦想为帆,以努力为桨,试图将人生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
冯才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民间作家协会、世界民间作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诗词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等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韩中书法艺术交流协会特邀作家,陈光印刷学会会长,中原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代表作《母亲的怀抱呼唤你》以港澳为题材,希望早日回归台湾,是一段童心未泯的爱情的缩影,也是对统一的强烈向往。其作品曾在美国纽约展出,并被《海外华人中国之声》杂志精选收藏,为促进中美书画艺术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但其意义正如其创作初衷:“团圆慈母望,六秩* * *华辰。“港澳都统一了,日月独大。”
1976 10,冯才全出生在徐闻县金河镇某村的一个角落里。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笛子。还在漫画堆里徘徊;还是一幅高度超过1米的画,由工笔和素描叠加而成;或在床板上挥舞雕刻刀进行雕刻;或者是在棋盘上排列,在战场上驰骋的快感,或者是模仿电影中的武打场面,练习一个来去自如的前手翻...这些都是爱做梦的红土少年们编织的五彩斑斓的梦。但他梦想的熏陶和形成,完全是因为他能写一手好字,能攻古典油画和炭画,这是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者之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同龄人羡慕的“小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勤奋好学的他从小就读书、写字、说话、走动,锻炼了他思维和口才的“童心”,构建了他的人生梦想——做一个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1995年秋天,满怀梦想的冯才全就读于郑州美术学院。他充满野心。他曾经背着画板跑遍了嵩山少林、龙门石窟、万里长城、江南水乡好几年。他在圣贤的水墨画方面下了功夫,他能够观察到著名鹰画画家沈的雄浑自然。《孙奇峰》《金门》《通天之鹰》里的老笔老草也让我感动。然后沉浸在《鹰谱》中,研究理论,梳理渊源,最终认定齐派大师、的《写意英语》(意为英雄才子,鹰的谐音)朴实无华,兼容,笔墨润色,一丝不苟,是日课,历时十余年,终于对生鸟兽有了很好的认识。1999年夏天走出美院,在上海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后来在一所大学教美术。但最终,为了“穷于经典”的梦想,他毅然放弃了五彩缤纷的城市,回到家乡的农场“修行”:从机关工作人员的闲暇中,“志愿”到中小学教美术,表演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绘画场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长时间的临摹、写生、创作的不断锤炼,他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得到了知名评论家的认可和推崇。他们认为冯才全的作品,用简洁巧妙的笔墨,描绘出深刻的内涵,突出了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个性鲜明,意气风发,笔法简练流畅,构图典雅规范,描写细致真实,寓意深刻隽永。无论是造势还是用笔墨渲染,都展现了其娴熟的艺术功力,创造性地实现了艺术境界与表现形式、历史人文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都是激情与灵感的自然流露,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从各个角度体现了其芬芳的品德和高尚的志向。一位评论家曾写道:“他的鹰画以一路写意为能,得李苦禅前辈之形质,而其异,乃以方刚为圆,化凶为谐。线的质量更书卷气,色彩更丰富。在毛羽中,往往是带着侧翅飞翔,松散、厚重、潮湿。它常常喜欢黑白相间的鹰出现在群山和松溪中。有一种物竞天择、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受专家赞赏。”
近年来,冯才全的国画、书法、篆刻、摄影和文学理论像春风一样遍地开花。2004年、2005年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作品约365篇,之前每年都有200余篇。从5438年6月到2005年10月,冯才全被文化部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艺术也被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艺术家》收录,这让他在理想艺术的长河中更加谨慎,更加上进,扬帆起航,在达到一个高峰后,冯才全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在创作中真正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善良的,不可战胜的。因此,他积极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先后向中华慈善总会、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甘肃西部爱心书店、印度洋海啸灾区捐赠了数十幅书画作品。被上海国家画院授予“有爱的模范艺术家”称号,被中国文联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