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粉画水果的画法

水粉画的基本技法

混合颜色

素描中的调色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物体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的。调色时不能孤立地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要考虑整体的色相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决定每一种色彩。水粉素描的颜色不容易联系起来,要在理清颜色大关系的基础上,尽量调整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准备重新画。不要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再调一块换另一块。水粉画的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如果在配色时用了更多的粉(白色),或者已经画了更厚的颜色层,再上色作画,用吸水性强的纸,颜料的干湿变化会更显著。这就很难对水粉配色做出正确的估计。它很难连接,覆盖和修改颜色。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和难点。初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开始的时候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画湿的时候,颜色是湿湿的,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很容易掌握。如果颜色干了再把颜色连起来盖,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水的使用

水粉画对水的运用没有水彩画重要,但也不可忽视。水主要起到稀释和介质的作用。配色、用笔、色层厚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用水得当可以使画面流畅、润泽、丰富。水分过多会降低色度,造成水渍、污渍和水色沉积。而且水量不足会使颜色干涩发粘,难以用笔。通常以用笔流畅,用水覆盖底色为好。一般在黑暗的地方、想象的地方、遥远的地方可以多用些水,增强空灵感和通透感。在绘画步骤方面。大规模铺设时要多用水,这样颜色层更薄,更容易上色。在刷漆的过程中,水太脏,不能及时更换。尤其是刷颜色鲜艳的零件时,调色的水要干净。

白色的使用

水粉画对白色的运用和油画差不多,用的颜色比平时多。调用白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颜色的亮度,降低颜色的纯度。在拉近、立体、凸显时,多叫白色有助于塑造身材,使其明亮、坚实、突出。关于色彩、水、白的运用,需要结合用笔以及整个画面的干湿浓淡搭配来考虑。要从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出发,做到变化与统一。一般来说,初学者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用水过多,不敢用鲜艳厚重的颜色塑造形象,造成色彩对比不足,形象单薄。另一种是用了太多白色,不知道合理用水的好处,使画面“粉”而闷。这两个问题有些和初学者第一次接触水彩画或者油画有关。先画过水彩的,要防止第一个问题用水太多。先画过油画的,要避免第二个问题叫白太多。至于有一定基础后的水和白的使用,往往与作者的个人爱好和技术特点有关。喜欢用薄画和湿画作画的人,一般用水较多。喜欢厚画和干画的,少用水,多用白。

使用钢笔

因为水粉画可以用各种笔,所以水粉画的技法极其丰富。而且是借鉴油画。在中国画和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字迹隐去。画面的色彩层是平的;

“散分”——字迹显露,但色层厚度无明显变化;

“厚分”——色彩层次杂乱重叠,颜色有浓有淡;

“点彩”——利用光与色混合的原理,用密集的小笔画(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很少用,很难掌握,初学者不宜过早模仿。)

此外,水粉还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可以用油画刀,也可以用自制的竹刀画画。水粉画在吸收其他绘画的笔法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和表现出发,才能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一般在画虚处、远处、暗处、阴影时,笔触要模糊,颜色要平、细,以增加虚远感。画近、坚实、明亮的部位时,笔触要外露,颜色要浓一些,以增强其坚实、突出、清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上使用不同的笔法。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一幅画的笔法也要变化统一,形成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乱用笔。

连接

水粉画的特点是颜色干得快,干湿状况变化显著,用水,使色彩在画面上流动,渗出,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掌握衔接技巧对于画水粉画是非常重要的。水粉画的连接主要分为三种方式:湿接、干接、压接。

所谓湿贴,就是在前一种颜色未干的情况下,相邻的色块用第二种和第三种颜色连接起来。或者两种相邻的颜色相遇。或者在一块颜色湿的时候加入其他颜色,让它渗透。或者在笔的不同部位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利用笔肚中的水分,使其在纸上画画时自然相连。

所谓干连,就是在前一种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相邻的色块用第二种和第三种颜色连接起来。

所谓压焊就是相邻的色块(形态或不同物体的转折点)。第一个色块略大于适当的形状,第二个和第三个色块形成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乱用笔。连接时压在前一种颜色上,压出前一种颜色应有的形状。压色时要注意颜色(压色)的遮盖力和附着性。一般来说,压出来的颜色比画出来的色块略厚。

涉及

所谓遮盖,就是在涂好的颜色层上画一层或多层颜色。遮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彩层次重叠,粗细变化,是一种塑造形象的手法;第二种是修改方法。水粉颜色的遮盖力比较强,但是有区别。另外,绘画时使用清水,掌握不好容易使底色(遮盖色层)上扬,造成水渍和脏色。有时会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露出底层颜色。这些具体效果不好估计,要掌握覆盖技巧也不容易,得慢慢琢磨。

水粉画的表现材料和绘画工具

论固有色彩

固有色是物体本身固有的颜色。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对物体色相的准确把握。

因为固有颜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最大的面积,所以对它的研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物体呈现固有颜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色调中的灰色部分,我们称之为半色调或中间色。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界条件颜色的影响较小,其变化主要是明度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其饱和度往往是最高的。

(1)画稿时,就像素描一样,先用铅笔确定位置和比例,不要用橡皮擦,以免损伤纸面,影响上色效果。然后用颜色定型。根据静物的色调,可以用赭褐色或群青蓝色定型。色线可以稍微重一点,可以定型。

颜色略显明暗,为接下来的上色做铺垫。如果你的造型能力很强,也可以直接用彩色线条打草稿,不显明暗,直接上色。

(2)大色调确定后,迅速观察整体色调与大色块的关系,以便尽快确定和薄涂。此时此刻,不要考虑造型和笔触,大胆地按照清新的色彩印象去挥洒,就造成了画面的色彩环境。有些人在做完最后一个颜色后,急于做出具体的描述。大色块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调整,使颜色之间的关系和整体色调与实际感觉一致。

(3)在关系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具体的塑造,从画面的主要对象入手,逐一完成。很容易掌握一个物体的干湿变化,塑造光线和背光不同侧面的色彩变化。这时候眼睛要一直扫来扫去,从局部开始但不要落到局部。根据物体与背景及其他物体的关系,掌握分寸感,细节可以进一步描述。这个时候颜色要适当加粗,可以保留背景色的正确部分,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4)对琐碎、多余的细节可以省略细节的描写,但对表现物体特征、肌理的重要细节的描写要加强,画龙点睛。细节要融入整体。最后一笔是最重要的,它将不会被覆盖和透露给观众。

(5)在画室外调整完成一幅静物素描。作为基础练习,一般以八小时为宜,力求深刻准确。经过三四个小时的熟练,你也可以表现得更充分。画久了,眼睛容易疲劳,色感容易减弱,具体描述容易忘记整体。素描接近完成时,还原第一印象,检查画面:是否有一些破坏整体的地方,局部和细节的颜色是否“跳出”画面,是否有其他问题。检查后,进行调整、修改和处理。错误的地方,比如画的太厚,要在画之前洗掉,直到画完。水粉画中干湿技法要控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应用领域?水粉画所用的干湿技法,主要是指调色时水和白粉的用量。

干画:也就是说水少粉多。这种画法多采用挤出笔尖所含的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变成糊状,从一般表面到细节一遍又一遍地被覆盖加深,随着由深到浅的进度不断转移出越来越多的白色粉末使画面变亮。干画比较呆滞、干涩,但比较具象、立体,便于表现确定的形状和色彩,如物体的凹凸部分清晰、画中主要物体的明亮部分、精彩的细节等。这种画非常注重书写,力求准确的观察和肯定,每一笔都代表着一定的形色关系。干画也有缺点。在画面中过多的使用这种方法,再加上运用技巧不当,会造成画面干涩、沉闷。而干画干后颜色变化不大,对练色作用大,容易掌握。

湿画:这种方法与干画相反,干画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画和国画的泼墨技法,还能充分发挥水粉画用“水”的好处,用水稀释颜料进行渲染。湿画也可以利用纸张和颜色的透明性,达到水彩般的轻盈和清爽。然而,它使用的湿技法比水彩画要求更高。因为水粉颜料颗粒较粗,湿画时要求看图。湿画部分一次渲染成功,涂抹过多或多次涂抹必然造成画面灰暗油腻。但这种画法流畅舒适,效果润泽柔和,特别适合画结构松散、背景较弱、物体阴暗面模糊的物体。如果演奏得当,可以展现出天衣无缝的生动魅力。借助水的流动和相互渗透,它的颜色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营造这种湿润的效果,不仅颜料要用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湿润,以保证湿润时间和颜色的自然衔接。关于湿涂的控制和实际操作,上面的涂装步骤已经讲了很多,就不一一细说了。

水粉干湿画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基本如上所述。特别是干画和湿画的界限是由画笔的含水量决定的。一般人认为用太多的粉和色,画就会厚,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一定是多粉多色少水才成为干画。有人认为少粉薄漆的画就是湿画,这是不确切的。颜料用更多的水稀释才能湿画。所以可以说有粉多的干画法,也有粉少的干画法。相反,湿画还包括粉多的湿画和粉少的湿画。但不管是干的还是湿的,还是适当用粉比较好,这样才不会失去水粉画的特点。绘画时应交替使用干画和湿画,但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多使用一些湿画和一些干画。如果一幅画用了太多的水,如果所有的画都用湿画处理,很容易失控,使物体松散,失去光泽。同样的,所有的干画方法都用上了,画面不断被堆积的颜色和白粉增厚,会导致僵硬、干燥、掉色,画面难以长久保存。

总之,干湿法只有按照绘画步骤从湿到干、从薄到厚的合理顺序进行,才能发挥出干湿法的最佳效果。这是一般绘画过程遵守的原则,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画面的要求灵活掌握。水粉静物画技法第一步:这种平浮的构图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也是构图的一种形式。单色基底。注意颜色和形状要准确。第二步:这是一张紫色的图,紫色不容易反复画。第一遍尽量把颜色画准,这样下一步才能有一个好的基础。黄色和紫色是强烈对比的颜色,穿过玻璃板的灰紫色;将两种对比色连接起来,在粉紫色衬布上画出梨子和橘子的深色,比橘子更暖,形成对比。色彩感强,瓷瓶瓷碗的反射能力更强。在背光的暖色中加入紫色成分,使整体色彩处于均匀的色彩氛围中,非常响亮生动。第三步:用干画表现塑造桃子的质感。用小笔刷调整黄绿色,画出桃子的细微变化;比如逆光,倒影,倒影,桃子之间的缝隙。粉紫色衬布上的黄梨颜色很饱和,水分也合适。比如从浅黄到白色再到中黄再到橙绿的过渡,色湿时笔触细腻,表现出梨子的光泽、质感和神韵。花瓶受光部分的图案可以白画,有蓝紫色的味道。转折比较真实,背光是绿色的。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第四步:这一步是收尾工作,要求准确、精密,必须整体观察。要毫不犹豫地改变影响整体关系的地方,比如花瓶背光的调整,通过调整素蓝和熟棕来绘制背光中的图案变化,边缘调整为紫色,使明度接近后面的衬,使边缘线包含在背光中,空间感比原来好很多。桃子的关系有点太扎实了,差距太重了,要稍微暖一点。用小笔在玻璃边缘仔细画一条细线,提出质感。粉衬布里面有些地方加了一些冷灰色。白碗里的梨边上也有几笔。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让画面更完整。第五步:调整画面,细节,大致画面要处理好,杂波要去除。

水粉画的上色方法:水粉画的遮盖能力很强,但也不能不用心就随便乱涂。它有自己的上色方法和步骤。

从着色顺序来看,有以下几种:

1.水粉画从整体到局部都是一种彩画。和水彩画、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块的色块开始的。着眼于整体,从一般出发,是我们的绘画原则。大色块大色对画面的色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先画出构成画面的主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对各部分进行造型和细节描述。

2,从深颜色到亮色,亮色大多是浓的,一遍遍的淡也亮不起来。先画深一点的颜色,容易被亮色掩盖;相反,一般是画出大面积的深颜色(包括暗部、亮部、重色)来确定画面颜色的骨架。逐渐向中间色和亮色转移。对于一张以亮色为主的图片,还是要先涂上明亮的大色块,颜色稍微淡一点,再加上小面积的深色。如果以中间色为主色,那么画的时候先画中间色,用并置的方法把过去分别画到面积较小的深色和亮色。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3.从薄涂到薄涂,颜料被用水稀释,就像水彩画一样。根据整体色彩感觉,再快速薄涂,造成画面整体色彩环境,然后逐渐加粗,深入表现。薄涂要善于保留正确的地方,使画面的色彩有浓有淡,以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和厚重效果。水粉漆不像油画和丙烯颜料那么强烈,可以随意涂得很厚。水粉画要浓淡适宜,太浓容易开裂脱落,所以较浓不准确的颜色要洗掉再画。

具体上色技巧应掌握以下几点:

(1)干画和湿画在水粉画中,干画一般是指厚涂重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反复画,但不能一次画完。表现对象充分深刻,也适合初学者掌握。这种厚重的画面,类似油画的效果,有强烈的感觉。湿画以薄画为主,充分发挥水彩渗透的效果,上色次数不宜过多,甚至白色部分也可留白,有水彩画湿流之趣。当然局部加粗一些也是可以的,干湿结合会增强表现力。

(2)并置和复位并置是指笔画并排放在画纸上,着色次数较少,先着色较浓。比如强调二维的图片。首先,用粗略的彩色线条检查轮廓和结构。加颜色的时候,把颜色用并列的方式放在上面,压线。

重置是一种重叠颜色的方法,利用色点、色线、色块进行重叠着色。绘画大多是重置和并置的组合,以充分表达对象。

(3)掌握干湿颜色的变化是水粉颜料的特点之一。颜色画在画纸上,湿的时候感觉比较合适,干了会变浅变灰。不知道这个特性往往会给上色带来被动。掌握这一特点,提前预测干燥的效果,可以避免后期加色的不协调“补丁”。画的时候要由稀到浓上色。先厚画,后薄涂干湿变化大;先薄画,用水逐渐减少画的厚度,干湿变化不明显,更容易掌握。修改画面时也适合厚涂。也可以在要修饰的区域周围涂一点水,修饰的部分干了自然就统一了。

(4)色彩连接图片需要两种色彩自然连接,由亮到暗的过渡要圆润,色彩连接要恰当。有三种方法:a、用湿画,亮色和暗色,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因为水的相互作用,效果会自然柔和。一次不行,可以这样再画一次。b、在两种颜色之间,用中间明度的颜色画出来。虽然有明显的笔痕,但是从远处看过渡很自然。c、两种颜色比较硬的地方,可以用其中一种在相邻的地方干扫几次,增加过渡色阶。也可以用蘸了少量水的笔在钝的地方扫几下,让两种颜色的交界处从明度或颜色上擦出来,过渡就会自然。

(5)刷色在纸上移动时,出现刷痕,称为笔触。一般通过画面中的笔触,可以看出画家大致的绘画顺序,以及如何用笔来塑造物体。用笔不是目的,而是表达的手段。很多画家的笔触都不一样,有的笔触大,有的笔触小。哪种笔法比较好?怎么用笔?要围绕表现对象的目的,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肌理、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表现。从表现对象出发,为了表现形体的结构和色彩,要灵活运用画、摆、点、钩、堆、扫等多种笔触进行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