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也是未来最具挑战性的职业。当老师容易,做合格老师难,做优秀老师更难。我们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这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传统的应试型向教育型转变,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和能力,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要有师德。师德是世界观的“德”。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就无法抵御腐朽、颓废、消极、格调低下思想的侵蚀,就难以用正确的先进思想教育、影响和带动学生。从根本上说,他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高尚的师德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争做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争做优秀道德情操的模范。否则,学生得不到尊重和信任,更糟糕的是,他们会从心底里被鄙视。师德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专业性。教师的工作是育人,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需要全身心投入和“全天候”的工作投入。哪里有学生,哪里就需要教师。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算多。正是这个“无底洞”显示了教师工作的辉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美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要努力让自己拥有一个“金”的灵魂、品质和风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生面前,我们不仅仅是抽象知识的化身,更是学生最敬佩、最直接的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学生灵魂的塑造、世界观的生成、情操的熏陶、智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形成,都受到教师人格因素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影响他们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更精的业务能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我们忠于教育事业,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练就一门过硬的本领;要求我们自重,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发挥聪明才智,为祖国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第二,要有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中,他就会自信和自立。有学者认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无关联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恩慈结合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受,就会“亲师”,从而“信其道”。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它的基本功能。所以,“师爱是教师的灵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这是优秀教师的写照。想象一个“爱、真诚、耐心、自信、真诚”的老师,用博爱关爱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激励学生,自然会让年轻的心灵健康成长。我们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学会宽容他们,不苛求完美。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要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更加注重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他们学习上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耐心的辅导。平时多接触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当他们有一点进步的时候,要多表扬多鼓励,树立自信心,满足最基本的要求。他们不应该让每个学生掉队,讽刺,讽刺,或者变相体罚。严禁指责或训斥学生,不得借教学谋取私利。不得擅自缺课、转班或擅离岗位。第三,要懂教育。教师通常被称为“老师”。“教”和“书”是有关系的。不懂“书”,就不能“教”;如果只知道“书”,不知道“教”,是教不好的。这就要求一个漂亮的老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懂得怎么教。这就是教师和普通知识分子的区别。教师要懂教育,懂教学。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重视“教”的研究和改进。高明的大师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道理的人。新老师都是专科生。有的老师取得了学士学位,接受了几年的专业培训,知识面很广。而且在全区选拔考核过多次,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质量。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一定成正比。比如我们学校有很多学历不高的老教师,教学能力高,教学效果突出。只有当老师的知识水平低于某个关键值时,才会影响教学。因此,学习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小学的知识并不复杂。对我们来说,在师范学校学到的知识内容和深度远高于小学,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道理,也就是让学生容易掌握,是好老师和差老师最大的区别。我们最怕“茶壶里煮的饺子,有了却倒不出来”。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掌握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上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技能,是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的关键。第四,要专业。对于“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一桶水”的说法,人们看法不一。不过这句话体现出来的老师优秀的专业素质,大家也没有异议。专业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要努力了解这门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和教学方法,努力吸收一切现代科学知识的精华,夯实基础。同时,努力学会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广泛阅读,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最新的趋势。教师需要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如: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下四个转变:从强调“教”到强调“学”;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从“教”到“导”的转变;从“榜样”到“人格”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习课程,具备高超的业务能力。第五,要有“名师”意识。新课程倡导教师既是“教师”,也是“研究者”。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更要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要树立“不想当名师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意识,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向名师“迈步”。我们这里说的“名师”,不是让大家树立只注重个人利益的名利观念,而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带动周边教师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