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经典课上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第一册1
黄山松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新单词,能写6个单词。
2.通过总结黄山松的三个特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
4.学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来描述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
1.通过总结黄山松的三个特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描述这篇文章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特点来学习描述这篇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类
首先,初步感知黄山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有序介绍自己对黄山和黄山松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结合本人查阅的资料,介绍对黄山松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学习新单词和短语。
1.利用词典掌握所需的生词。
2.重点指导易错读音和易错字形,理解单词。
3.小组学习和报告。
第三,大声朗读课文。
1.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2.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
3.指示读数。
第二节课
首先,深入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叙事的顺序和特点
1.读课文,思考:黄山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注意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感受。
2.黄山松的三大特点是什么?给出总结这三个特征的句子的例子。
二、用具体的句子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
(1)了解黄山松的特性。
1.结合具体句子感受黄山松的特点。
2.默读,思考;小组讨论和交流。
(2)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
1.作者对黄山松有什么样的感情?你从作者的感受中学到了哪些句子?
(1)用重点句子给出具体的阅读指导。)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每段内容总结谈论自己的感受。(认识到文章的大致顺序是总陈述——分陈述的顺序。)
第三类
首先,回读课文,整体感受文章。
说: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从内容、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特点。
第二,练习巩固。
1.巩固基础知识。
2.口头表达文章的写作顺序和黄山松的三个特点。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分组互评。
六年级语文经典课程教案第一册2
理想风筝
能力训练点:
1.通过情感阅读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和提出难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刘先生顽强的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体残疾,坚毅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例子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两个例子来描述人,从而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上课前放风筝(实物)。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拿着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上课前放风筝了。
那么放风筝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请说点什么。
2.老师总结:听了大家的感受,好像你们都觉得风筝很好玩,但是作者对风筝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心中,风筝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_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受。
1,轻声读课文,正确读生词发音,读句子。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说什么。你读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汇兑收入。
第三,阅读探索。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并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如果有分歧,就讨论一下。老师深入一些小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上课汇报。(学生互相补充评价,老师适当指导)
(1)为什么看到春天的一些景色,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放风筝让作者想起了刘老师。)
(2)刘老师上课讲课和课后放风筝有什么关系?
上课时,刘老师“用他强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一天站几个小时”,“不知要跳多少次,还要转多少圈”。这是用顽强的毅力来教育学生。
刘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好。他对他的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喜欢在课后放风筝。“永远不愿意失去用手放风筝飞向蓝天的快乐”、“故意把它们扔掉”、“拄着拐杖跳起来追”都是对生命强烈热爱的表现。
课堂上讲课,课后放风筝,无不表现出刘老师意志的坚韧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句末“他一定还在拄着那根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跑着、跳着、旋着,时刻表现着他的坚韧和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体残疾的敬佩,也警示我们要像刘老师一样热爱生命,不断追求和创造生命。
(4)“理想的风筝”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本文中,刘先生的放风筝是他对生命无限热爱的表现。刘先生双腿残疾,行动不便,但他用放飞的风筝寄托了自己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的“理想的风筝”,指的是刘先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懈的人生追求。
第四,总结拓展。
1.读一读你最感动的那句话,告诉我为什么。
2.谈谈你对课文或刘老师的印象。
3.写作启蒙。(老师做适当补充。)
第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提取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短语。
2.(选择题目)以“我是最_ _ _ _”为题写一篇短文,尽量使用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式。
六年级语文经典课程第一册教案3
孔子春游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文字走进乡村,感受泗水河畔的深泉。
2.理解孔子在第八自然段所说的意味深长的话中所包含的道理,进入孔子崇高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氛围,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美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三,教学过程
(1)背诵春天,介绍春景。
1.上课前,让我们听一首歌。能唱就跟着唱,不能唱就哼。
2.春天像大自然的精灵,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装点着世间万物。你能找到春天吗?中国仍然是一个文化之国。你能在诗歌中找到春天吗?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也有一个关于春天的句子。一探究竟,读一读,看看它哪里打动了你,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4.显示:
阳光普照大地,泗水的河水粉绿,绿草如茵,微风习习的春风像一架美丽的钢琴,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大自然多么像伟大的母亲啊!辽阔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阳光是她明亮的眼睛,和煦的微风是她甜蜜的低语...
(1)说,是什么打动了你?哪个词?
(2)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怎样的母亲?
引导想象,描述你脑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是怎样的母亲?
简介:这是一位美丽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4)配合音乐大声朗读。
(5)看完这个地方,不禁想起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或许,欣赏完这首歌,我们会对这段话有更深的理解。
宋:《亲情之乡》
(6)再读一遍课文。
(7)过渡:如此美丽的春景,一定引起了学生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赞美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用这种诗意的语言赞美她吗?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论水
转场:在这美丽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带着弟子来到这里自娱自乐。他们玩的时候都聊了些什么?
(1)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读懂他的文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我们借助孔子的话语,走进孔子伟大的精神世界...
展示:孔子凝视泗水碧波,意味深长地说;“流水是喂养一切生物的牛奶。它似乎有美德。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是方的还是长的,都会向下流动,平滑而平缓。看似深情。水穿过岩石,凿穿石墙。它从不害怕,而且似乎有野心。当一切进入水中,它一定会清洗污垢。它似乎擅长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是真正的君子!”
(2)按名字读。
(3)你知道孔子的宏观理论围绕哪两个词吗?
(4)你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吗?
(5)水为什么是真君子?孔子在水中看到了哪四种精神?
(6)能不能围绕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理解?
(7)相机引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8)同学们,孔子是不是只夸泗水的水?他赞美水的精神,更确切地说,是他称之为“君子”的诸如美德、善良、抱负、良好教育等精神。
(9)什么是君子?那是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那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孔子一生都在“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征途中完善和实践着自己的“君子”梦想。“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听,七十而行,不逾矩。”
(10)同学,孔子,这只是给学生看的吗?不,他也是对自己说的。那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47岁了。一个47岁的人,对自己的精神修养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
(11)正是孔子的这种伟大精神,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赞扬——(秀)。
这一刻你想说什么?
(12)课前还记得《论语》吗?这是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记载。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食粮。你想读它吗?我们一起来读吧。孔子也有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第四,教学结束:
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崇敬再读一遍。
六年级语文经典课程第一册教案4
密西西比河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新单词,正确读写。
2.根据课后练习批量阅读的要求,可以边阅读边思考,边进行批量阅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美景。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学课件,收集有关密西西比河风景的资料。
学生:反复读课文,疏通单词。看相关课外书。
建议本课程以1~2课时授课。
解读与暗示
第1段:这是文章的开头。简单的一句话,就给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整体印象。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中心。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这一段的作用,理解美景的含义。charming这个词用的不多,同学们要看懂,知道用在哪里。
第二段:这一段描述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美丽景色。主要写了草原的辽阔和野牛的悠闲。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与天空中的蓝天相连。在这一部分,通过朗读让学生想象草原,感受草原的魅力。一只老野牛破浪游向河中央的一个岛屿。躺在深深的草丛里,他看着头上的两个月牙儿和沾满泥巴的长胡子。你可能会认为他是河神。掌握几个动词,体会野牛的自由和快乐。“长胡子”这个词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暗示。让学生通读这一段,感受西海岸风景的宁静。
第三段和第四段: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重点描写了东海岸的喧嚣景象。随着景物特征的变化,作者的笔触开始活跃起来。第三段主要是关于植物的繁茂。各种颜色和香味的树混合在一起,植物数量众多;茁壮成长,一飞冲天,写的是植物的生长状态。在这里,作者列出了植物的品种:野葡萄、牵牛花、苦苹果、枫树、鹅掌楸和玉兰,让学生们可以发现这里写的是哪些植物,作者列出它们的名字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东海岸植物密集的景象。在这里,作者还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木兰树挺拔地矗立在丛林中,圆锥形的穹顶一动不动;它巨大的白色花朵开在树顶俯瞰整个丛林,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东海岸的植物与众不同的性格,使得木兰树的特点更加突出。第四段是关于动物的,有些词学生很少见到,作者的构词手法也和前面的文章不一样,教学中要让学生读句子。例如,一只吃葡萄喝醉的熊,一只麻雀大小的弗吉尼亚鸽子,一只黄色嘴巴的绿色鹦鹉,一只火红的红雀和蜂鸟正在佛罗里达的茉莉花上发光,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和掌握句子的语法停顿。学习这部分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段:这一部分是对上一部分的总结。在河的对岸,草原一片寂静,而在河的这一边,却有着骚动和喧嚣。两岸风景的不同特点,依然用优美的语言书写着。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单词来进一步理解全文。
问题1课后:此题是引导学生整体感受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通过背诵积累单词。
课后问题2:这是课文的自学提醒,课文的景物描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阅读、思考和注释。
课后问题3:目的主要是积累。这些词富有表现力,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大有裨益。
教学设计参考
先介绍作者,第一次读课文
1.介绍作者,谈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2.自由阅读课文,认识生词,通读课文。
第二,再读一遍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获取大意。
2.交流讨论。
第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阅读。根据批阅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这段文字向你展示了密西西比河的什么样的风景?用一个词概括风景的特点。
(2)画出最能触动你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说出你的想象。
(3)勾画漂亮的单词和短语,作为语言积累的素材。
(4)批注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经典课程第一册教案5
莫泊森大师
教学目标:
1,学习新单词,理解新单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森飞黄腾达》的故事,我们知道,认真观察,不断积累,勤于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努力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莫泊森飞黄腾达》的故事,我们知道,认真观察,不断积累,勤于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努力实践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
总学时:2学时
第一类
教学内容:第一遍读课文,理解大意,学生会学习新单词。
教学目标:
1,学习新单词,理解新单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话题,引入新课
1.揭示话题,介绍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一开始写不出好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如何从他的老师那里学会写作的呢?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己读课文,读得流利,不明白的单词查字典。
2.根据自然段落按名称读课文,老师纠正发音。
3.思考细分,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森当学徒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森的学徒生涯。
第三段(10)莫泊森学徒的结果。
第三,学习第一段
1.说出第一段的名字并思考:莫泊桑为什么向他的老师学习?
2.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莫波从小就爱写作?(热情而不知疲倦)
3.面对自己平凡的工作,莫泊桑是什么心情?(焦虑)
4.介绍一下福楼拜。
5.用你自己的话,告诉我为什么莫泊森是个学徒。
6.引导朗读。
第四,作业
1.课后完成练习2。
2.大声朗读课文。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通过莫泊森学徒的故事,我们知道,细心观察,不断积累,勤于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
第二,读第二段
1,教师模本阅读。
2.思考: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莫泊桑曾三次去福楼拜家求教)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什么?说什么最重要?默读课文,然后回答。
1)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没到家。”
①福楼拜这句话是为了什么说的?
从他的角度来看,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福楼拜认为要把功夫带回家必须做什么?
2)大声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东西写呢?”
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Mobo是什么心情?
(3)指导朗读福楼拜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的口才,加深对“滔滔不绝”的理解。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用幻灯片再现师生对话。
3)大声朗读第三句话:“仔细观察是不够的,还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写出的特征。”
为什么说这一段中这句话最关键?以下哪些句子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②这些又一次表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莫泊桑对福楼拜的教义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什么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正文讲的是莫泊森出师,* * *写的是他的三次求教,重点是师生对话。我们能从他们的对话中学到什么?
(一个是老师和学生都很会教,很勤奋,另一个是写一部好作品必须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第三,学习第三段
1,按名字读。思考:莫泊桑是如何做到的?结果如何?
2、一起阅读,进一步理解莫泊桑的好学。
四。讨论
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了你?你打算将来如何向莫泊桑学习?
请同学们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会适当表扬和鼓励。
动词 (verb的缩写)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练习4。
2.大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