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游戏教学
课程目标是游戏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在课堂游戏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比较宽泛的,导致了课堂游戏教学的混乱局面。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基本的目标计划,并用它来指导游戏教学,这样教师的思路才能更清晰,游戏才能组织得更有效,教学才能更有效。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也为第一个学习期(1-3年级)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在设计游戏教学和组织游戏活动时,要同时兼顾这四个目标。
1,突出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游戏教学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奥秘。在设计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的课时时,可以尝试用游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高二统计第二册,因为高二学生很难理解统计的概念,上课容易走神,所以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调查”的游戏。比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调查员”和“记录员”,调查记录小组内成员晚上的睡眠时间,大家根据调查结果一起做一个统计图。选择该组中的最佳统计图。最后各组展示统计图表,排除“讲述者”进行讲解。最后,老师对几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因为统计知识是抽象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也会用到,如果老师只用“教学法”来讲解这节课,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游戏,了解并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游戏教学突出学生数学知识和思维的培养。
“体验数学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游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习惯。计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数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设计游戏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比如小学低年级学习加法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用公式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学生练习数学思维。
3.突出游戏教学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游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游戏时,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参与整个游戏,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整个游戏过程。通过参与游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根据高一“整理房间”设计的“标语牌游戏”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了分类过程,知道如何根据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老师通过课件演示物品,将每件物品从1到12进行编号,并将这些物品分为三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一类是服装鞋帽。然后老师给每个孩子三个牌子,分别写着玩具、文具、服装、鞋帽。接下来,老师开始给学生们讲游戏规则。老师指出一项,学生迅速思考它属于哪一类。老师说:“贴个牌子。”学生们举起属于哪种的牌子,说出来。学生通过参与这个游戏,经历了分类的过程,学会了分类的标准,经历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游戏类型。
教学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四部分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强调通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合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觉、数据分析概念、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效果合理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贴近小学数学教学的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讲故事类、观察类、猜谜类、活动类、竞赛类。只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游戏类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高一上册《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当我们接触到1-5的数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在元认知的基础上认识到数的意义,可以设计一个观察游戏“猜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