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中国园林六》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的实际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它可以促进我们的快速成长,使教学更加科学。那么,你了解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我编的一年级上册《中国园林六》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部编一年级《中国园林六》第一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能清晰表达,思路清晰,详细介绍农村生活或风景。

2、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内容表达清楚,并能运用积累的优美文字。

3.学会写拟人语句,体会拟人语句的特点。

4.能背诵6首与农村风光和生活有关的诗歌。

5、通过综合学习,激发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能力。

二,教学中的难点

能够把自己的收获写出来,把内容表达清楚,把积累的漂亮文字用出来。

学会写拟人语句,体会拟人语句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收集图片、文字和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

2.物理投影仪。

在第一堂课上,我的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

班级目标

1,通过单词训练,提高生动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会写拟人语句,了解拟人语句的特点。

3.能背诵6首与农村风光和生活有关的诗歌。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单词

1,认库存这个词里的字。按意思写单词,读单词说意思,纠正单词,抄单词最容易。

2.看拼音,在练习本上写单词。

同学们,学完这套课文,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谈论它们。

第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上显示三句话)

1,看完注意添加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东西写成人)

3.如何判断这是拟人句而不是比喻句?

4.改一改,把增加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再看一遍。你会发现什么?(比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了“摇摆”)

5.试着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完成练习本上的问题。

第三,日积月累

(诗歌出现在屏幕上)

1,免费阅读,发音准确。

2.同桌互读,体验诗意。

3.背诗。回忆整首诗并试着背诵。

4.展开收集。

(把你知道的其他关于风景的诗背给大家听)《穿越旧村》《深山秋夜》

《西江月》宋新戚姬

地平线上的月亮升到树顶,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凉爽的晚风似乎传到了远处的蝉。

在稻花香中,人们谈论着一年的收成,耳边一片蛙鸣,仿佛在一个丰收年。

旧时茅店近林,路转溪桥。

教学设计二一年级《中国园林六》第一册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语境中理解单词的方法。

学会背诵《路过老村》,体会诗中的情感,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学习资料包。

学习过程

1,导入:

(直接话题披露。)

请2位同学学习《我的发现》,小林1,小董1,阅读《我的发现》。

听对话,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的发现: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单词的好方法。(一起读)幻灯片。

默读一遍我的发现,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在理解上下文中的单词之前,先查字典。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再查字典。

对了,平时收集资料学的。

3、同桌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

交流其他理解单词的方法。)

4、学习“日积月累”学习运用以上方法学习“路过旧村”:

(幻灯片展示诗歌。)

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借助注解,我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

问题,谁能告诉我你不明白的地方?

请用字典查词,上下文理解的方法来理解诗歌。

(在幻灯片上展示作业。)

5、作业交流:

让学生读诗。

听模型朗读。闭上眼睛,体会诗意。当你听这首诗时,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一起读《老人的村庄》。

背诵。

6.展开:

课后收集的关于友谊的诗词,在课堂上交流。

7.家庭作业:

根据《路过旧村》写一篇小故事;和同学交流,写友谊的诗,选择一首或几首收集在自己的资料袋里。

教学设计3教育部一年级上册《中国园林六》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减一笔”、“加一笔”、“加二笔”三种识字方法,认识“厂”、“A”等五个新单词。

2、能看懂单词并理解单词的意思。

3.“主”“祖”二字读音正确。

4.巧背儿歌,念邮政爱祖国。

5.谈谈如何庆祝六一儿童节,体验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三种识字方法,认识五个生词,认字,背儿歌。

班级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从6月1日开始收集照片。

2.祖国各地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一.我的调查结果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听一听,读一读,说出自己的发现。

3.点名读,说说三组单词的规律。你是怎么找到他们的?学生回答的同时,老师用课件展示“一笔”、“加一笔”、“加二笔”三种识字方法。)

4.利用三组词的规律分组创作儿歌,在创作儿歌的过程中记忆生词。

5.选择优秀的儿歌来读,在读儿歌的过程中记忆生词。

第二,日积月累

我能阅读

1.自由阅读。向同桌要不认识的单词。

2.分组开火车,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好。

3、自由选词发言。

(2)我会连接

1,练习自由阅读,平读舌读。

2.同桌听对方说,纠正发音。

3、笔式连接。

(3)看后面。

1,老师示范阅读,注意听“祖”、“令”、“声”的发音。

2.练习自由朗读,用拼音准确朗读儿歌。

3.老师展示祖国各地风光课件,学生边看边讲解边读。

4.学生边看边背课件。

5.由讲述者背诵。

6、全班同学都回来了。

第三,全班总结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引入

播放幼儿园小朋友庆祝“六一”的视频。想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开心。

1.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度过六一儿童节的?

二,灵感,回忆往事

2.四人一组,拿出幼儿园时的“六一”照片,交流自己当时的表现。

3.选择代表,展示照片,并在课堂上交流。

三、激发欲望,期待“六一”

1.老师播放我校近几年儿童节活动的亮点,介绍我校近几年高年级学生儿童节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2.同桌互相说说小学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3.四人一组设计小学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活动计划。

4、每个小组派代表宣布小组的活动计划。

5.把优秀的活动计划放进班级记录袋。

《中国园林六》一年级版第一册教学设计4的设计理念。

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反义词重叠词。肯探索,能找到单词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和辨析中学习新单词,复习旧单词。能够独立阅读,区分相似字,读诗正确、流畅、有感情。

3.读现代诗《小石女》。

4、通过口头交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5.可以给你看我的课外学习经历,可以给你看我和伙伴们合作过的墙报,还有其他关于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词卡,资料收集。

课时安排三节课。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类

一.我的调查结果

1,自己看单词,自己找。体验单词朗读的节奏。

2、单词减肥,交流发现。同桌们互相交换了他们的发现。减肥后发现新词:大小、深度、高度、长度、厚度(都是反义词)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课堂交流后得出结论,这几个词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组成的。

4.照原话说。

大和小(大小)差不多是()

深而浅()高而低()

长和短()厚和薄()

5.展现智慧新发现,拓展实践。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反义词?多说几句这样的话。(老师的相机黑板)如:上下,前后,左右,进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6.看了书上的单词,刚刚积累的。

7.选择五个单词添加到书中。

8.拿各种游戏说反义词。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构词规律的练习。这个环节的设计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两组单词。虽然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词性和含义却大相径庭。让学生观察、讨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语文的丰富性。

第二,日积月累

1,读认

(1)现在,我们去文字游戏宫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配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单词的。

(3)小组报告

(1)表示蔬菜的词:萝卜、茄子、蘑菇(与蔬菜有关)

②表示烹饪意思的词: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烹饪”的意思。)

(3)表示动手的词:挑、扛、挑(与“舀”有关,都是动手的意思。)

(4)表示移动的词:跺、踢、跳(和“?”相关的,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4)想一想。

(1)多说几句表示蔬菜的话:-(与蔬菜有关)

(2)多说几句表示“做饭”的话:——————(与“火”有关。)

(3)多说几句表示动手的话:————(和“勺”有关。)

(4)多说几句表示移动的话:-(和“?”相关。)

2.我会填写它。

1复习问题。告诉我问题的意思。

2说说各组单词的区别。

同桌、分组互相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单词。

4课堂交流。启发学生说出还有哪些词可以填,鼓励他们表达不同的意见。

⑤选择你最喜欢的短语,说一个或几个词。老师鼓励创新。

⑥拓展练习,创设情景对话,如:

风景秀丽的黄山;源源不断的汽车。

⑦独立完成作业。完成后可以同桌互查。

3.我能阅读。

(1)自读诗。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自己读诗。

(2)说说你看过的,不明白的。

(3)全班同学就诗歌进行了交流。

(4)练习画诗:你认为应该画什么?

(5)朗读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实践生活经验来思考和应用新知识,引导小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避免教。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时,他们就会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己的理解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毕竟语文叫“语言”,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训练语言和文字。知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可能是教科书的翻版,而是充满个体思维和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充满活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尽一切可能给学生带来认知的快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读、写、视听等活动中积累和储存知识。因此,本次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师生共同开启“知识快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先把自己的收获装进“小成绩袋”,再有选择地“买票上车”。这种活动看似无序,但有很多内在规律支撑着有序运行,学生才会成为真正的知识大师。中国园林的教学设计更是如此。

第二课堂口语交流

首先,再现情景

(1)导入参考书中的第一段。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办?为什么?

(3)集体交流。

老师总结学生的做法:①写下小龙的名字。2不记得了。

第二,提出建议

(1)根据不同意见分为两组。相对而坐。分别将两队命名为正队和负队。

(2)选择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者。陈述者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原因和对方错误的原因。

同桌互相交谈,全班交流。

第三,小辩论

(1)陈述意见。

(2)自由辩论。

(3)老师的校长和总结。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意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这位老师成了平等者中的佼佼者。小学生的辩论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小学生思考和说话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这堂口语交际课上,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教授变成了学习的合作者。这个讨论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应该大力提倡。学生也从倾听者变成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和课堂的主人。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亲身体验。老师从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从认真听讲转变为自己动脑。它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种课堂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其实课堂的重心已经转移:从强调老师的“教”到强调学生的“学”,从过去强调结果到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原来老师强调“注意听”的刻板模式,被老师及时的教导和引导所取代。这是重视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可以更高。口语交流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这种训练。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优雅的举止和谈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格品质。

在第三课中

第一,展览桌

1.读你的学习伙伴的话,告诉我你知道什么。

2.理解“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对生活的实际理解,用实例理解,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你做得好的地方,做得不够的地方。

4.你想为小组做什么?

5.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在思考中去感受,通过交流和展示去感受“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第二,陈列“六一小报”。

1,群发。

如:小报的名称和内容,小组如何分工,如何收集信息等等。

2.“卖小报”比赛。

如果你是推销员,如何将你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组内沟通,选出最优秀的业务员。

(3)与全班的交流。

3.老师总结。

第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设计意图]

引导小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组织小学生“卖小报”比赛。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实践。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产生智慧,觉得体验就是成功或者快乐。这种超越和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部编《中国园林六》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我的发现

这个练习由六个AABB叠词组成,每个词由意思相反的词组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伙伴的揭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促进学生积累。共同前进可以挖掘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对此类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流程建议

1.展示六个单词,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发现老师揭示了单词的特点,学生又读了一遍。

3.采老师:你还认识这样的字?可以讲给大家听吗?

4.把你认为比较好的单词写在积累本上。

日积月累

这个积累包括三个内容:读认,我会填,我会读。识读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构词规律来识别八个形状相同的字。由于构词法的特点,方便学生阅读。结合初二学生的识字经验和自主识字能力,教师要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练习。通过构词法,学生可以了解相近字的音、形、义的差异,巩固自己的汉字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安排阅读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充满了童趣,揭示了小女孩善良美丽的心。在教学中,要坚持阅读的原则,然后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首先,阅读和识别

1,展示四组单词,借助拼音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和单词。

2.讨论:这些词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理解单词的意思,发现其规律。

3.用偏旁部首和熟悉的字卡玩一个组词游戏:先组词,再组词。

4.想想吧。你知道和这些单词有相同部首的单词吗?说出来,能写就试着写。

第二,我会填写

1.展示四组单词,引导学生观察这四组单词之间的区别。

2.分组交流,区分音、形、义。

3.分组单词,分组交流。互相检查单词是否正确。

第三,我能阅读。

1,自己读诗,读透。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单词的发音问题。

2.你从阅读中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收获。

3.这段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启发学生理解年轻作者的美丽心灵,启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雕像。

4.小组背诵练习和小组背诵比赛。

口头交流

这次口语交流的题目是这组课文主题的良好品质的延伸。教材以小故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编写教材的意图,引起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挖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懂得诚实守信,兢兢业业。

沟通准备:

1,反映教材情况的课件或挂图。

2、布置黑板,准备识别分组的标志。

3.把学生分成几组。

流程建议:

1.播放反映短文内容的课件或展示挂图。如果可能的话,安排学生在课前准备表演。

2.引导学生思考:小花该怎么办?为什么?

3.在群里交换意见。教师巡视,捕捉学生思路,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辩论,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4.分组辩论:根据两种观点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一组应该写下名字,另一组不应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辩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无序和混乱。选出小组辩论的最佳辩手。

5.将每组选出的最佳辩手分成两条线进行辩论和演示。师生各抒己见。

6.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为小华提出合理化建议。

7.根据所提建议,鼓励学生表演,并在故事的全过程中重点关注小花提出的问题的有效解决。

展览桌

本展示平台要求学生展示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公民道德基本要求、表现优秀品质的故事、谚语、成语等。你也可以展示其他形式的作品和材料,如墙报和为庆祝儿童节而写的诗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安排学生的收集活动,注意学生的准备,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收集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成功经验。

1,根据这组展台提出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收藏情况。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展示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展示的方式,为大部分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

3.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如:讲故事、说谚语、说成语、朗诵诗歌、展示报纸等。老师适时给予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互相阅读优秀的材料,把好的内容抄在积累本上。

4.课后安排学生举办专题展览。如:六一主题展、道德之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