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体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本中,计算占了很大比重。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思路、步骤和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实现。几何知识的教学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解,这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也离不开计算。至于简单的方程、比例、统计图,都与计算密切相关。
学生计算能力差,计算出错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无效”和“禁止”的。我们班的同学经常做作业,做习题的时候很粗心,尤其现在五年级了,计算量还挺大的。可以说,这本教材基本上是以计算为主。如: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等等。开学的时候,学生作业做的很差,课堂上的练习也没有很好的完成,让我很焦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口算训练入手,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很强的口算能力。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每天花三分钟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并且经常用卡片和PPT课件每天十点计算问题,比如:1.25×0.8 = 0.25×4 = 6.5×6.5 =…。所以我每周进行一次比赛,看看哪组学生回答得最正确,花最少的时间回答十个问题。哪一组是本周口头计算的获胜组,并给予获胜组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挺高,对口算的兴趣很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效果很好。
二、书面计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精度。
书面计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用列竖法做笔算。所以这个内容特别容易让学生出错,计算起来也特别粗心。比如我现在教的五年级教材,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感觉最头疼。如果他们不小心,他们可能会犯错误,如打错小数点,少写或多写零,等等。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立刻开始在班上每周一次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为完成十道书面算术题、两道十进制乘法题、四道十进制除法题(包括一个十进制除以十进制、一个十进制除以整数、一个循环小数和一个约数题)、两道四则算术题、两道方程求解题和一道* * *十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内完成了它。如果每次都答对,累计五次,就有奖励。没想到,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训练方式,非常期待。一个月后,他们已经接受了四次培训。前两次培训的结果都不理想,满分的也不多。但是最近两次训练的结果让我明显感觉到学员的写作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不少。从几个满分到一个班30多个同学都考了满分,很了不起。这证明学生的书面算术训练是非常有效和可行的。
第三,增强简单计算的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是根据公式和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法则、性质以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的一种简洁明了的计算方法。简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培养学生深刻性、尖锐性和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单计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五个运算法则和一些常用的简单计算方法,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单计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会简单计算的意义、作用和必要性,强化他们自觉运用简单计算方法的意识,提高他们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第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计意识是指当主体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积极尝试用数学思维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知道什么情况适合估计而不是精确计算,并在正确算术的基础上,从大量信息中寻求一组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一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了估算的思想,让学生用估算来猜测数学规律,用估算来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来检验解题结果等等,让估算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用估算来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比如装油的问题(一个油桶装5.4公斤油,有28.8公斤油。你需要多少油桶?)还有做衣服的问题(一套衣服用2.6米布,一个* * *有31.1米布。你能做几套衣服?)。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可以在心理体验中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积极探索估算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对一些知识不了解,没有意识到自己计算错误。另一种是基础口算不熟练,导致计算错误。这两种错误都存在于学生中。在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不改正错误是很难改正的。还有一种错误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比如抄错了,看错了题,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检查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日常实践中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平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可以严格要求学生。提醒学生做题时一定要仔细,看清题意和题中提供的数据,根据题型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在写作格式上,也要求学生细致工整地完成,按照我提出的格式要求回答问题。因此,我们班学生的作业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
(2)培养学生审题、析题的习惯。
学生经常误读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也容易忽视对题型的仔细观察和仔细分析。如果他们盲目计算,很容易使计算复杂化,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要和解应用题一样,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考试的训练。我给学生提出了“多看、三思、再算”的方案,就是先看看整个公式是怎么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想想用一般方法怎么算,再看看有没有一些特殊情况,想想能不能用简单方法算出来。教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和分析题目。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核对、自主纠错的习惯。
核对计算的习惯可以有效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有很强的口头和书面计算能力,也还是要靠核对计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验算的方法很多,其中逆运算验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运用了逆向思维,可以有效地突出计算过程中的疏漏,总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所以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自觉检查作业,自主检查的好习惯。这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和发展,有赖于学生计算思维的清晰有序和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有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知识水平的不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和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用科学、灵活、有力的训练方法,在面向整体的前提下,注重个体的不同发展,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展示,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