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会成员名单
地方志《人物》是由32人出版的:
蔡元培陶徐锡麟秋瑾(女)陈伯平尹锐志(女)尹沈陈德清太子庶人陶冶公陈伟徐守尚邱继盛陈毅蒋尊贵张伯起王晓来马凤波何谢厚江志孙士伟刘大白周清徐铁崖张在洋司烈朱少康。
69人传:
孙晓云(1880 ~ 1965),女,上虞崧厦镇人。年轻时离家去上海打包办婚姻,认识了尹锐志、盖仁志等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先入团,后加入光复会。宣彤元年(1909),在东京与陶结婚。次年回国,参与中国光复会的联络工作。武昌起义后,她们与瑞兹姐妹一起组织了妇女光复军,参与上海光复。还组织了一个女子编发队。民国元年(1912)1,陶在广慈医院被刺。为了防止意外,她带着孩子去了贫民窟。直到抗日战争,我们才不得不接触尹锐志。建国后,受到人民政府的照顾和关怀,经常与宋庆龄、何香凝交往。1965死于上海。
赵汉青(1887 ~ 1950),殷珊临浦(今萧山)人。毕业于中华书院,早年参加光复会,并担任陶的机要秘书。宣彤元年,和岳恨相继成立,反清言论激烈。绍兴光复后,周树人、王铎创办了《越多日报》。陶遇刺后,为纪念陶,他与、蔡元培、等创办了女子学校,并任校长。后来担任浙江军政府委员,在杭州主持《浙江新闻》。历任福建省陇西县知事、浙江自治会议代表、江苏电报局局长。民国16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靖子渊因反蒋被捕,后被蔡元培、邵力子保释。此后离开政坛,在上海银行工会工作,1950去世。?
陈万兰(1887 ~ 1917),女,又名梅、袁,原为名师,后改名万兰,绍兴平水人。陈伯平的妹妹。她能写、能画、能诗、能写,被认为是一位才女。陈伯平把他介绍给秋瑾等仁人志士,秋瑾又把他介绍给光复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瑾聘请陈万兰赴上海合办《中国妇女报》,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和革命联络。安徽案后避免出境。宣彤三年(1911),参加了攻克沪杭,还参加了女子北伐作为救援工作。民国成立后,随丈夫在广州铁路医院工作,6年去世(1917)。
王(1872 ~ 1926)女,原名王树德,又名,绍兴柯桥王增庆长女。光绪十四年(1888),在东圃与徐锡麟结婚,支持徐锡麟革命。三十一年,认识秋瑾,加入光复会。同年冬,随徐锡麟赴日,登记为“徐韩震”。半年后回国,生孩子,学文学。三十二年十一月,随徐锡麟赴安庆,协助筹备起义。三十三年五月初,我带着孩子学文学,从上海离开安庆到绍兴。三天后,安徽案犯下,王被清政府通缉,锡林浩四哥徐锡基帮他乔装改扮,逃往日本。民国成立后,他回到东圃。王金发主绍兴时,曾到东浦慰问韩震及其母亲,并给他丰厚的抚恤金。民国3年(1914),徐锡麟热心学校被大火烧毁,王捐抚恤金2000元重建校舍。15年因逃亡期间过度悲伤导致失明患病而死。
吴(1886 ~ 1977),女,原名,后改名,吴兴浔溪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就读于浔溪女校,是秋瑾的学生。他因抗拒婚姻离家出走,被秋瑾带回绍兴。他住在和畅堂邱家中,经邱介绍加入光复会,成为秋瑾的机要秘书和得力助手。安徽案,即协助秋瑾处置起义计划和火器等。秋瑾死后的第六天,吴历尽艰难险阻,逃往上海。许季晨帮助他学医,并在护士的掩护下进行革命联络工作。宣彤三年(1911),作为救护车参加了上海光复。辛亥革命后,她在上海熊静女子学校任教。1949后成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曹(1870 ~ 1908),绍兴东圃人。为许仲卿先生。徐中卿对徐锡麟的援助,很大程度上是受习覃的影响。光绪三十一年(1905),大同学派建立之初,徐锡麟聘习覃为宰相,加入光复会。不久,他和徐锡麟一起去了北京,并访问了东北,帮助徐策划武装起义。皖浙起义失败后,曹被清政府通缉避乡,不久因焦虑而病逝。
徐中卿(1880?~ 1907),原名柯城,绍兴(今萧山)党山村人。父亲徐在恒,绍兴的一个富人,和徐锡麟交了朋友。徐中卿,以徐锡麟为父,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共同赞助热心派和大同派,并向徐锡麟捐赠传教士。徐锡麟和秋瑾牺牲后,遭受株连,在恐惧中病倒,不久前去世,二十多岁。
陈子英(1883 ~ 1950),原名君,又名志君、志爱,绍兴东浦人。与徐锡麟一起参加反清活动,加入光复会。一起经营一所充满激情的学校,担任体操老师。光绪三十二年(1906),徐锡麟捐官赴日留学,未能入陆军学堂,改从政。安徽案后被清政府通缉,逃往日本。到了二年(1910),他回到邵,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的督学。辛亥革命后,参与创办《越多日报》,后任丝绸银行行长、县议会议员。22年(1933)任东浦镇镇长。
姚林(1869 ~ 1909),生于嵊县。晚清学者。早年在圣贤县开办新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留日。他结识了陶、龚宝全等革命英雄,参加了反清革命,加入了光复会。三十一年,应邀在绍兴大同学堂任教,三十二年任宰相。在绍兴,她创办了极光女子蚕校,并出任校长。那年冬天,邵丽去上海担任光复会浙江旅会的文书。我参加过护路运动,准备发起一项事业。由于革命的挫折,同志们一个接一个地受苦,姚林又担心又生气。宣彤元年(1909)五月九日(六月二十六日)夜里,他含恨投江自尽。
程毅(1888 ~ 1909),河南怀庆县修武人。光绪三十年(1904)入中华书院,结识秋瑾,入光复会。秋瑾受聘为大同学校教员,临时代理督学,协助秋瑾筹备起义。皖案后,清兵包围了大同学校,程毅和秋瑾同时被捕。他们被审问了几次并遭受了酷刑。他们宁死不吐,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宣彤元年(1909)夏天,死在狱中,留下浑身长满鳞片的尸体,鼻子一见就酸。
黄易(1883 ~ 1918),绍兴斗门镇王洋村人。黄柏青的次子,因为家在东圃,得以结识徐锡麟,加入光复会,并出资创办大同学校,在此任教。秋瑾接管大同学校后,黄易成了校长。皖案后,清兵包围了大同学校,秋瑾派学生和黄易从后墙逃走。在墙外游泳时,腹部中弹幸存,逃到上海,康复后躲在家中。辛亥革命后,他曾在斗门经营一家酒楼。民国7年(1918),死于旧伤。
龚宝全(1886 ~ 1922),嘉兴人。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陶、徐锡麟创办大同师范学校。安徽、浙江案后,被清政府通缉,逃往日本、南洋等地。民国初年任浙江图书馆馆长。
舒(1874 ~ 1958),绍兴东圃人。早年在东圃左馆任教,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协助徐锡麟热心办学,加入光复会,结识王金发等革命家。曾任龙山法政学校校长。绍兴光复后,任浙江临时国会议员、第一届众议院议员,与杭新斋等组织一起“研究几个社团”。解放后,他致力于撰写辛亥革命史料。著有《1911年绍兴光复史略》。
秋(1873 ~ 1909),字英魁,绍兴和长塘人(祖籍福泉山)。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大同学堂任教,并入光复会,支持妹妹秋瑾策划起义。秋瑾死后,张瑜转身躲在乡下。三十四年,外出谋生。宣彤元年(1909),卒于天津。
范爱农(1883 ~ 1912),字震旦,绍兴皇甫庄人。徐锡麟的学生是徐介绍参加光复会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徐与同案,被清廷通缉。回国后担任绍兴附中监事,被排除在家乡任教。绍兴光复后,任山汇初级师范学校教务长、《民兴日报》编辑。民国元年(1912)七月10淹死。鲁迅有《范爱农》一文和《悼念范军三章》..
王新展(?~ 1950)原名盛三,绍兴夏乔人。全家结识了平阳党员朱少康、王金发等人,并加入光复会,成立了绸缎庄,资助革命。辛亥革命后,他与丁白药、陈回到邵主持反袁斗争。战败后,陈等7人被捕,王逃往上海拜师章太炎,后在上海绍兴稽山中学分校任语文老师。
卢仲岳迎仙,诸暨人。大同派,深受徐锡麟器重,加入光复会。他被许资助到日本留学,学习警政。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毕业,被徐召回安徽,恰逢徐锡麟起义牺牲。鲁被清政府逮捕,在狱中受审,不久即被释放。
蔡元康的字是(清),少城的笔是飞拿人。表哥蔡元培。光绪三十年(1904)冬,蔡元培介绍他加入光复会。三十一年二月,回邵,提出抢银行助军需法,后未实行。辛亥革命后,任山东高等司法厅厅长、杭州中国银行经理。
黄杰庆是绍兴斗门镇王洋村人,是黄柏青的弟弟。由秋瑾介绍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大同学堂司库。光复后,任绍兴军政分署总务科长,协助王金发办大同陆军学校,任学校经理。后来,他因为王金发案件而逃亡。袁世凯死了,黄当了龙泉县令。
黄柏青是绍兴斗门镇王洋村人,也是黄易的父亲。支持黄易资助徐锡麟创办大同学校并并入光复会。光复后,任绍兴军政分署财务科长。
黄,又名宝珍,绍兴斗门镇村人。黄柏青的长子。广府会员和联盟会员。光绪三十一至三十二年,与黄易一起,支持徐锡麟开办大同学校。光复后,任绍兴军政文书。后来,参与了对袁的斗争。民国时期任国民党党史馆馆长。
许巍(1876 ~ 1943),绍兴东浦镇孙家楼人。徐锡麟的二哥。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光复会。三十三年六月,他从日本归来,在汉口被清政府逮捕,囚禁三年。辛亥革命后,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活动,组织国学学会,任教于上虞县春晖中学。
徐锡麟的三弟徐锡祺(1878 ~ 1955),曾留学日本,加入光复会。安徽案后被通缉。辛亥革命后,任绍兴民团主任、商会会长。
徐锡麟的四弟徐锡基(1883 ~ 1953),一起在日本学习药学,加入光复会。安徽案后,她帮助徐锡麟的妻子王变相逃往日本。辛亥革命后从事医药行业。
沈西庆(1884 ~ 1936),绍兴东圃人。表亲徐锡麟帮助徐润热心办学,加入光复会,后赴日学习正义。安徽案后,徐锡麟的哥哥被捕,沈救了他。辛亥革命后,历任永嘉、吴县、上海等地方法院院长,浙江、江苏、湖南三省高等法院法官。
徐一飞是绍兴的圈内人。大同派早期学生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大同学校任体育老师,与秋瑾一起策划起义。第二次革命时期,参加谢组织的争取袁运动,并在绍兴、余姚等地策动、黄等人,但未能成功。
樊文姬,绍兴金林桥人。范文澜兄弟。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入大同学堂,任学生组长,光复成员。辛亥革命后,任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的秘书。
沈光烈,本名伯明(伯民),绍兴樟树村人。受蔡元培、徐锡麟等老师影响,进入光复会。绍兴光复后,任绍兴军政分署教育长。
沈呢?~ 1911)是绍兴黄义桥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和孙德清在开元寺铜山局设立秘密机关,后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时期,参加组织光复军和光复上海战役。因与朋友王试枪,子弹意外击中腹部,不治身亡。国民党追认为辛亥革命烈士。
任(1875 ~ 1943),绍兴东关(今上虞)人。早年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陈赞青把他介绍给了光复会。辛亥革命后,出任绍兴县议会议长。30年绍兴失陷后(1941),他拒绝做东关镇的维护总裁。
张光耀(?~ 1941)陶博,绍兴秋官人。大同书院秦松教师,光复会成员。民国三十年(1941)少城沦陷后,少城作为抗日嫌疑犯被侵华日军杀害。
平治是以绍兴梁青桥的人们为原型的。与陶交朋友,加入光复会。参加进攻上海。辛亥革命后,任浙江于谦县县长。
徐乃朴,绍兴东圃人。晚清学者徐锡麟的侄孙。协助徐锡麟兴办专门学校并任教,被徐介绍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大同学堂。次年起,担任专用校长30年,26年(1937)因年老退休。
张越楼梁紫,绍兴西浩二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前后,在官学任教,与徐锡麟同僚共事,与徐合作办粤军公学,经徐介绍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县第一小学校长。
王淑梅(1875 ~ 1941),绍兴西营人。由蔡元康介绍入光复会。安徽案后,我避开了奉天。1911年光复后,任绍兴县自治委员。此后,他在福建和绍兴担任教员。民国三十年(1941),卒于湖南辰溪。
俞颖雅(1877 ~ 1955),绍兴榕山人。曾任大同学校教师,经蔡元康介绍加入光复会,后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吉林省延吉县知事。7年(1918)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局工作。生意结束后。“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山海关找工作,后又回到绍兴当稷山中学教师。他曾在绍兴县档案馆工作。
庄昭贤是绍兴太平桥人。与蔡元培一起,蔡被介绍到光复会。秋瑾主持大同学派时,交往频繁。?丁白药,原名丁家贤,绍兴马鞍人。他留学日本,后加入光复会。结交王新展,结识朱少康、王金发等人。辛亥革命后,他参加了谢组织的讨元斗争,回到邵主持起义,避免了失败。
邱(1887 ~ 1909)是嵊县石黄镇后白竹村人。原乌党领袖,结识朱少康、王金发,* * *誓反清光复,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邱未待起义,退守仙居。九月,率起义军与清军在白竹村交战。宣彤元年(1909),在嵊县被捕。
邱(1888?-1909)陪同起义的邱文高弟被捕身亡。
张月云(?-1909)生于嵊县。邱的助手曾随邱入清营放哨,因酿事被驱逐回乡。与邱起义后,被捕,死不屈。
陈(1891 ~ 1914)生于嵊县友谊乡陈村。年轻时,我就读于浙江吴蓓学校,并参加了光复会。他去过广东、北京、汉口等地接触党。宣彤三年(1911),参加了收复杭的战斗。民国元年(1912),任王金发开办的大同陆军学校校长。2年参加讨袁斗争,3年5月在上海被捕,死于杭州。
(1875 ~ 1921),字洪,绍兴小布村人。我姑姑是秋瑾的亲戚,认识秋瑾并深受秋瑾影响,之后加入光复会。宣彤的第二年(1910),他离开家参加革命。辛亥革命时期,任总督府作战参谋、顾问,在上海表示要清剿海军军舰。光复后获得嘉禾奖,投身京沪杭铁路建设。后任小沙田总局局长、杭州市产科科长(西湖名胜古迹管理修缮)、钱江益都局局长。
胡(1878 ~ 1929),字小乔,生于嵊县广利乡宋家墩村。光绪三十年(1904),谢与、周志友等组织“大同社”,决心反清反洋。三十一年后,随王金发、朱少康入绍兴大同学校,加入光复会。不久,他随徐锡麟去了日本,并加入了同盟会。三十三年,参加皖浙起义的光复军,失败后被通缉,避难于善泽。宣彤三年(1911),嵊县发生起义。病愈后,任盛鑫捐茧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年(1913)参加讨袁,从上海运炸弹到绍兴瓦窑头,准备筹义,此事未果。民国4年,又辅佐谢议袁。五年,袁世凯驾崩,胡在杭州寺剪发为僧。
于丹萍(1872 ~ 1942),本名魏,嵊县石山镇前岗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毕业于杭州武备学堂,后加入光复会。三十三年,帮助秋瑾发展光复后的军内成员,在大同书院培养党内骨干。宣彤三年(1911),参加了收复杭、金陵的战役。民国元年(1912)后,历任省集训局局长、89团团长、浑成旅旅长,被授予少将军衔。5年,袁世凯去世,余离开军队办实业。
童(1877 ~ 1949),生于嵊县村。曾就读于绍兴府学堂,深得徐锡麟赏识,经人介绍加入光复会。宣彤三年(1911),参加了收复杭的战斗。民国元年(1912)任浙江法政学堂校长。2年,参加了争取袁的斗争。之后,他去日本学习法律和政治,并获得学士学位。6年回国,任孙中山元帅府参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从事立法工作,此后一直在司法领域工作。历任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福建省高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参与重庆光复会改组,出任副会长。
童济世(1886 ~ 1943),又名德淼,本名济川,号曲轩。他和他的哥哥童都是绍兴府的学生,加入了光复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与徐锡麟一起入党。三十二年,留学日本当警察队长。宣彤三年(1911),参加了收复杭的战斗。民国五年(1916)参加讨袁斗争。后来长期在司法领域工作,担任大理院院长。
盛忠言(1879 ~ 1913)生于盛县广利乡苍岗村。宣彤三年(1911),参加了收复杭的战斗。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局局长,参与讨袁斗争。后来被浙江巡抚朱瑞杀死。
周亚伟(1889 ~ 1976),字新文,生于嵊县普益乡白泥墩村。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杭州米目学堂,秋瑾经人介绍加入光复会,参加皖浙起义筹备联络工作。徐、邱被杀后,回到杭州,仍回到新军参加收复杭州的战斗。民国元年(1912),考入北京陆军大学。5年,嫁给尹锐志。此后,他一直在国民党军队服役。65438+35年2月,与尹锐志、童等人在重庆重建光复会,并任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届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
马忠老(1881 ~ 1914),又名宜良,嵊县春联乡马人村人。广府成员。参加收复杭州的战斗。民国元年(1912),在绍兴军政分署任下级军官。在争取袁的斗争中,他帮助马到了嵊县。
秋绍(1887 ~ 1920)生于嵊县牙黄乡。光绪三十二年(1906),就读于浙江米目学堂,经秋瑾介绍加入光复会。皖浙案后被清廷通缉。宣彤三年(1911),参加了收复杭、宁,后又参加了讨袁斗争。去广东当保护人,在福建被杀。
胡春林(1876 ~ 1928),字敬四,生于盛县广利乡宋家墩村。晚清学者。参与组建大同社,后入大同学校。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局总务科长。
郭(1882 ~ 1935),又名,号“小铜匠”,生于嵊县闸前村。他认识了朱少康和张,并经人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参与青峰路劫持事件,营救张。辛亥革命后任镇海要塞总监,后升任军委上校副官。
俞观成(1883 ~ 1942)生于嵊县五源乡。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任命为新军标兵,参加了收复杭州的战斗。与王金发一起组织绍兴军政分署,任团长兼师长。
余志祥(1872 ~ 1952),生于盛县中南乡苍岩村。清末秀才绍兴知府熊收他为徒。结识徐锡麟,赞助徐创办大同学校,加入光复会。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署执法总监,后任绍兴、义乌、东阳三县民政总长、县长。
徐银秋(1885 ~ 1967)女,又名秀英,绰号“三娘”,嵊县黄泽镇人。许家与朱少康苏有交往,朱介绍秋瑾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随秋瑾入大同学堂,协助管理文书事务。曾伪装成丧礼,偷偷运武器回盛,参与讨袁斗争。
谢(1894 ~ 1951),又名,嵊县新城江夏村人。谢是的独生女。少年时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抗战前夕回到江夏村,抗战结束后担任县妇联主席。
邱振邦(1887 ~ 1970)生于盛县崇仁镇某村。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参加过杭州、南京光复,攻打天宝山时身受重伤致残。
陈诚(1891 ~ 1973)嵊县人。跟随、谢,加入光复会,参加光复杭州战役,参加讨袁斗争。后来担任遂昌县令、立法委员。
陈大侠(?-1911)石鑫,绍兴人。辛亥革命前在上海创办爱国学校,牵连“苏报案”。之后,他在任中学教书。宣彤三年(1911),加入光复军,在光复松江等地作战。因内部嫉妒而被杀。
王秉璋(?-1917)博昌,绍兴王力村人。早年参加光复会,1911年参加光复南京战役。后来参加反袁斗争,与蒋尊贵在宁波谋独立,但未被杀害。
沈中九是绍兴人。广府成员。留日学生,陈毅的姐夫,与陈毅共事多年。
孙是绍兴人。早年与许仲卿等人参加光复会。参加收复杭州的战斗。
赵景年是绍兴人。早年与许仲卿等人参加光复会。参加收复杭州的战斗。
卞和树(1867 ~ 1925)生于盛县仙潭乡山墩村。的姑姑、堂姐随王参加革命,经王介绍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次政府禁烟处处长。
马德贤(1867 ~ 1945)是嵊县广利乡人。吴岱是党员,后来加入光复会。他随胡进入大同学校,并一直与胡共事。胡到寺出家后,马德贤回到家乡务农。
石义清(1868 ~ 1950)是嵊县广利乡人。他原是家的帐房,随王、光复会参加革命。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署主任。
周(1870 ~ 1933),小名小典,名唤夜归园老人。盛县开元镇五村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同宗一起创办开元蒙学、工艺学堂、农会。三十三年,认识徐锡麟,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分署盐茶局公函科长,受托检查浙东盐场的坏规矩。后来,他被任命为绍兴检验院的监事。
徐晨(1883 ~ 1938),又名,生于盛县广利乡。王金发的小叔叔,光复会成员。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分局盐茶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