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438+00
学习从思考开始,思考从怀疑开始。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提问开始的。带着疑问,学生会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质疑和提出疑难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1、预习提问在安排学生预习时,明确要求写下预习课文时发现的难点和疑点,准备课堂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如果有学生预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环顾四周),发现岩石多种多样,如何区分和认识。这样的问题是该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结果。如果老师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定会促进他们更积极地思考。
2.标题提问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和问题,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快速掌握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比如“液体热胀冷缩”这门课,根据题目可以挖掘出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上液体是什么?(2)如何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会用什么材料?还能怎么研究?利用学生从项目中产生的这些问题来指导课堂,整堂课的教学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比较肤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加深。
3.课堂提问,也要注意让学生提问,促进学习、思考、提问、理解的有机结合。比如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液体热胀冷缩”一课,我把一瓶啤酒和一瓶雪碧拿出来给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然后问:“面对这瓶啤酒和雪碧,你想学什么?”经过观察,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研究他们为什么会冒泡。我想研究为什么它们的盖子密封得这么紧。为什么瓶子里的啤酒和雪碧没满,就要差一点点?老师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涉及很多知识。今天我们只研究其中一个:为什么不能装在瓶子里?学生看到研究问题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学习热情倍增,创新欲望强烈。这样,既方便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4.课后提问“你在课堂上有什么问题吗?”这是在很多名师的观摩课上都能看到的一个环节。实际上,这种移动设计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出自己独特见解而留下的“课堂空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挖掘教材创新因素,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思考,得到不同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依托材料,紧扣要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灵活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在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
1,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用不同的观点展开争论,打破盲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讲、被动问答的沉闷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向独特的方向发展。
在“磁铁是有磁性的”(三)一课中,让学生玩“熟练地从烧杯中取出钉子”的游戏时,有的学生起初感到惘然,不准从烧杯中倒水,也不能使用夹子等工具。他们怎么能把钉子取出来呢?经过思考和相互启发,他们将从烧杯中取出钉子的问题与磁铁可以通过东西吸收铁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找到了取出钉子的方法。有的采用磁铁先吸住烧杯外壁上的钉子,再沿管壁上移取出钉子的方法;有的同学先用磁铁吸引一个长指甲,再用长指甲吸引一个长指甲。虽然第二种方法不能解释磁铁可以通过某物吸引铁,但这种方法是经过积极思考后提出的,具有创造性,教师应该鼓励和表扬这些学生。这样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学生们的想法都表现出了他们的感受,都有他们的道理。珍惜学生的经验,关心他们的发散思维,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具创新性。
2.训练学生逆向思维。
让学生从相反的角度看待和理解自己遇到的问题。这种思维往往会打开新的大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课本上有很多例子是学生逆向思考的好教材。比如“声音的产生”的大致思路是:先制造声音,提出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的假设,然后寻找更多声音与振动联系的例子,最后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重新思考这一课,反其道而行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在制造噪音,我们先保持安静。1玩游戏时保持安静。要求:保持安静,但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展示任务:把书翻到第30页;打开铅笔盒;拿出铅笔;在记录纸上写下组号。发出声音,记录犯规。讨论交流:刚才学生为什么犯规?对话:怎样才能保持绝对的沉默?经过讨论,同学们达成了这样的认识:人不能动,周围的物体也不能动,这样才能保持安静。对话:那么,另一方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掌握这些,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新的认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3.教学生灵活思考。
僵化的思维模式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障碍。因此,在理科教学中,要适应不同的材料,灵活运用,使各种思维有机融合,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力求与众不同,求变、求活、创新。
传热竞赛(第五部分)是小学科学课本上的经典案例。准备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如铜、铁、铝,如凡士林、火柴棍。学生加热三根金属棒,棒上绑着火柴棍,火柴棍依次落下。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这个实验?有了这个设计,故事有了新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