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意味着“交流”或“合作”。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一切行为。
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是展示教师教学技能的表演活动。
(2)教学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推进的程序模式。
(3)教学就像“切菜”,要求统一。
(4)教学如同“军训”,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5)教学就像赛前训练。
2.课堂教学方法的演变
(1),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
(2)师生问答对话的课堂教学方法:
(3)教师控制下的学生互动课堂教学方法:
(4)、师生合作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1,有效教学理念
所谓“有效性”,是指学生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所取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换言之,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不在于老师是否教完了内容,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到了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不到东西,即使老师教的再努力,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努力学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注重教学效率。要求教师要有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即综合考虑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注重可测性或量化。然而,有效教学既反对绝对量化,也反对过度量化。
(4)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吗?”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即教案的设计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
2.教案设计策略
教案设计行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①因为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它的行为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教学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
(3)教学目标是最基本的、一致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
(2)教材的编写和处理
①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②教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要让学生熟悉和理解。
③教材的处理要符合教师的个性和水平。
④教材的处理要科学。
(3)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①教学行为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②教学行为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③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协调。
教案设计的管理要个性化、层次化。对于新教师和不称职的教师来说,它是一个标准要求,但对于合格的教师或优秀的教师来说,它可以是一个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中的一个想法。教案管理只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没有必要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
3、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计划而在课堂内外发生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1),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的活动。
(2)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包括两种行为: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可以提前准备的行为;二是直接指向学生和教学情境,无法提前准备的事件。
4.教学评价策略
这里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考试,测试。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考试和测验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孩子”。
(2)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整个教育领域,包括对教与学的评价。
(3)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教学评价重视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和发展。
(5)教学评价更注重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即改进的、开放的和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