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重视校园建设,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对学生有感染和渗透作用。“三迁孟母”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选择了一个好的环境。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一般的、抽象的价值观融入校风校训之中;通过校园文化墙、广告牌、橱窗展示传统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比如我们学校在操场周围的墙上画了文明礼仪的图画和尊老爱幼的故事,在教学楼的每一个楼梯台阶上展示了三字经的内容。此外,集体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以展板的形式在各楼层展示,教育主题定期更换。每次改完都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让事先培训好的小讲师讲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

第二,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关于学习,布鲁纳曾说:“我们教一门课程不是为了形成一部关于这门课程的小百科全书,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思考。”教育的真正功能是引导、发现和创造,而不是强迫和灌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育人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全面、简单、自然。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学科德育渗透要在每学期的评课中占相应的比例,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交流。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读本》,委派专职教师定期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品质。

第三,丰富活动载体,发挥主题教育的教育作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内容生动、主题突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第一,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学校制定了昌邑区“中兴小学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其中列举了12关键指标和一系列良好习惯。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同一培养目标按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比如在“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活动中,小学低年级的培养目标是:提前预习,认真观察,质疑提问。中学生的目标是:提前预习,勤于写作,查阅参考书。高三学生的目标是:提前预习,抓住问题,努力解决。好习惯包括:(1)真诚、正直、负责、自信、自强;(2)遵守规则,注重效率,做事友好合作;(3)在学习上,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此外,通过日常检查,每周评估和每月总结的每周评估,我是我的班规,文明习惯的主人,我是第一个落实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结合当前儿童漠视生命的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种子发芽、花朵盛开以及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观看交通事故的再现,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事故中亲人的逝去,家人的悲痛,让学生知道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进而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从自己做起。第三,根据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的情况,虽然在家里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但很多孩子内心空虚,抗挫折能力较弱,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和个别辅导。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每学期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集中心理讲座,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广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呼声,与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于有心理负担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克服心理障碍。四是利用重要节假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如3月5日开展“学雷锋,做道德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清理社区小广告,让学生了解雷锋事迹,践行雷锋精神。4月5日清明节推出“缅怀先烈,做伟大的中国人”主题活动。通过国旗下演讲、黑板报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来之不易的,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7月1日,“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启动。通过唱“童心跟党走”红歌、做“高举队旗跟党走”演讲、观摩主题团拜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党、尊重党、做党的好少年的思想感情。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启动了“创造绿色家园,践行环保使命”环保主题活动。通过书画展、手工制作、文艺演出、征文评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展示环保主题,让孩子们不仅学习环保知识,还增强了环保意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判断,在判断中学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