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轰炸学院
难忘的艰苦奋斗的童年
钱崇芳
1940年2月到1946年春天,我在中国战时育儿协会浙江分会第二儿童保育院(以下简称二院或保育院)度过了童年(1942年6月考入胡翔师范学校,1946年夏天毕业,大部分寒暑假还是回二院。60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了一个古稀老人。然而,抗日战争时期在第二医院火热的生活,那些像父母一样的老师和像兄弟姐妹一样的同学的形象,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一部接一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敌机把我们赶进了托儿所。
1940年65438+10月,日寇渡过钱塘江,占领萧山。我的家乡诸暨县(今诸暨市)姜灶村,当时处于前线边缘,日寇随时可能入侵。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日本飞机直接飞过浙赣线,向离我村30多里的诸暨县城投下炸弹。有一天,一架敌机在诸暨县城投下炸弹飞回杭州时,在离我家五里地的余姚工部村上空盘旋,然后俯冲下来,边射击边投弹。当时我小学四年级,预感到家乡即将沦陷,我们这些孩子即将辍学。考虑到我的家庭,我不能去上学。
就在这时,浙江省战时托儿分会困难儿童救助队走进我们村,在村里宣传:只要家长和孩子愿意,就可以进入云和县的浙江省第二儿童托儿所,在这里不仅能吃穿,还能接受教育,就像在小学读书一样。我们村和附近村有10多名孩子申请进了幼儿园。我和我的几个表亲,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报了名。
1940年2月春节刚过,我们这些孩子就被救援队送到了诸暨县城。那时候的诸暨县城还是天天被敌机轰炸,把二三十个孩子聚集在这里很不安全。为了尽快把我们送到金华,再送到云和县第二医院,第二天晚上,我们被带到了诸暨火车站(当时浙赣线的火车只能到诸暨)。看到车站挤满了逃难的人,也不知道什么车是去金华的。救援队长很着急。大约是晚上十一点或十二点,我们发现了一辆开往金华的公共汽车。车上挤满了人,车门都关着,我们这些孩子挤不进去。最后,救援队队长挣扎着先从窗户爬了进去,然后又通过窗户把20多个孩子一个一个地带进了车厢。
车开着停着,开着就往金华开。当时金华已经成为浙江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飞机天天轰炸。我们被带到了东晓村,它离城市将近10英里。有100多名儿童从前线被解救出来。在这里等了一个星期,终于分成两组,坐车去了云和。
和我一起的有20多个孩子,他们坐了一辆装满圆柱形新闻纸的车。一路上多次遭遇敌人空袭,车子走走停停,直到傍晚到达云和县城。第二家医院位于尚赫村,离县医院有5英里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第一次坐公交,我和几个孩子晕车呕吐。这时候我们又饿又渴,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第二儿童保育室。
太多了....................看看参考文献。
(作者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