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波的经典故事(至少4个)

1,三叹王波的故事

上元三年(676)冬,长安城内唱响了脍炙人口的《王腾亭序》。有一天,唐高宗也看了这篇序言,看到“夕阳寂寞齐飞,秋水* * *天一色”这句话时,不禁怒道:“这是千古绝唱,是天才。”又读云,见诗一首,四韵八句:“高格临江竹,明鸾去舞。”画楼对南浦云,珠帘卷起黄昏西山雨。闲云池影长,物换星移几年。今天内阁中的皇帝在哪里?长江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连叹息:“好诗,好诗!我写过一篇长文,也写过这么好的诗。如果不是强弩之末,我还能穿七棍!多么难得的人才啊!难得的人才!他斗鸡被我开除是我的错。于是高宗皇帝问道:“现在,王波在哪里?”我要叫他入朝!”太监迟疑地回答,“王波已经掉到水里死了。”唐高宗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真可惜,真可惜,真可惜!"

2.关于王波生与死的争论的故事

关于王波的生卒年,众说纷纭。一种观点基于杨炯的《王波集序》。据说他于676年死于唐高宗,时年28岁。据此推断,王波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另一种说法是根据王波的《春思赋》:“咸亨二年(67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他生于唐高宗永辉元年(650)。多数学者以后一种观点为准,认为王波生于永辉元年(650),卒于上元三年(676),时年27岁。

3.王波死亡之谜的故事

关于王波的死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没见到父亲就死了,有的说他是看望父亲后在回家的路上死的,有的说是渔船撞到海里淹死的,还有的说他是因为急于见到父亲而内疚,无法化解内心的极端矛盾而跳海自杀的。关于王波的溺水还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风暴太大,他的尸体一眨眼就被海浪冲走了,根本无法打捞。一个说他被船夫接走,因为不知道怎么在水上呛到晕倒,然后过度惊吓而死。王波死亡的故事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淹死在北部湾的防城水域。

王波到达合浦县后,经钦州进入方城境内,然后有两条路线可走。一个是在防城河下船,一个是从陆路乘船到北仑河口,在防城上船,交叉脚尖,这是他渡海最方便、最安全的主航道。公元42年,东汉马援南征跨趾,主力曾走这条路线,历代去跨趾的官员大多走这条路线。由于交趾县以北的防城海域“三险”(风大、浪快、礁多),王波很可能在这里坠海。在越南北部义安省陆毅县的宜春镇,最初建造了王波的墓地和寺庙。墓地和寺庙在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今天只有王波的雕像存在。

4.王波之死的离奇故事。

传说王波死后还记得他在《王腾亭序》中的名句“夕阳寂寞齐飞,秋水* * *天一色”。每当人们走过他的墓前,都能听到他的灵魂反复念叨:“夕阳与寂寞的齐飞,秋水* * *天一色”。一次,一位学者路过王波的坟墓,听到坟墓里有人在诵经。秀才想了一下,对坟墓说:“这句话不错,但是不够简洁。换成‘夕阳秋水长空下的孤独齐飞’不是更好吗?”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听到王波的灵魂在坟墓里念叨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是,王波死后,夜里出没于赣江水面,大声朗诵这两首诗。

有一次,一艘客船经过这里,正好念经声很大,游客大叫:“这句话写得不好,太啰嗦了。如果把上一句的‘和’和下一句的‘* * *’去掉,就简单多了。”从那以后,王波的鬼魂再也没有出现过。(“夕阳落寞齐飞,秋水* * *天一色”,这是根据庾信《射马赋》中的“荷花与芝盖齐飞,杨柳* * *春旗一色”而来的。如果去掉虚词“and”和“* * *”,在不改变内容的情况下,确实比原句简洁。但去掉“和”“和* * *”等词后,句子的节奏显得仓促,不如以前从容大方,与上下文也格格不入,所以这两首诗不能简化。)

扩展数据:

王波(约650-676),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龙门(今山西河津),古江州人,出身儒生家庭,与杨炯、陆、并称“王罗”、“初唐四杰”。

王波从小就聪明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就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汉书注》,写《手指瑕》十卷,纠正错误。十六岁时,应苏游支部的要求,他被任命为三郎。他因为做“斗鸡”被赶出了佩王宓。此后,王波花了三年时间游历巴蜀山川,创作了大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