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谈个人粗浅的理解。
一,提高认识,教师以身作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能培养的,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和优秀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比较,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不如别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 * *知识,从而取长补短,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师生要认真学习相关规定,以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为重点,制定具体措施开展养成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生活习惯。
2.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上,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周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的正式礼仪为学生们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把文明习惯教育的优良品种传播给了学生们。
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不能育人,更不能当“老师”。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认真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明习惯的规律,把“教书育人”牢记在心,付诸实践,自觉从育人的高度去教书。
二、根据学龄特点实行分层教育。
1,大三学生,通过各种比赛,获得小金星,初步发展。
低年级的学生是最缺乏意识的,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作业经常不做或者忘记带回家;废纸扔得到处都是,你的课桌底部就像一个垃圾场。不管什么没用的,都扔掉。教室里的追逐打闹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反正没用。下课后,我又在教室里跑了。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爱挑别人的毛病。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我们可以用“比较谁最好”的方法。上课的时候,告诉他们要求:孩子,你们都很棒!但是老师不知道哪个孩子最好。让我们比较一下,看看谁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想要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只有符合老师要求的孩子才能拿到小金星。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就可以分配任务和要求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求不要太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让学生互相监督,可以帮助别人纠正,也可以提醒自己。这种方法也可以评价学生课后的表现。
然后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一周来的表现,指出不足,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同时发放小金星。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小金星。只要有积极的东西,他们都能得到,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小金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贴在荣誉角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小学生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多事情会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在学生中指出,然后改正。
2、中学生,运用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中年级小学生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积极思考,判断是非。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开始会在心里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他们想的都是片面的,有时候不够成熟,自律能力不够强。
此时,他们的行为准则应该得到加强。根据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需要,利用班会课提出学生建议,老师完善,制定“日常行为规范”。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要求每个学生每天看一遍,督促自己按照《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努力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看到水龙头没拧紧,就会主动拧紧;看到地上的纸屑,他们能主动捡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会主动扶他起来。由此可见,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也让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变得更容易。
3.高年级学生用荣誉来增强使命感。
高年级小学生基本上从他律变成自律了。此时,教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以管理和沟通。他们似乎习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唠叨。他们很少违背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是不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