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的黑板报
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步伐。
卓越:以人为本的思想。商周有句话叫“民只顾国家,国家更好”。荀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精神境界上,孟子说“我善养我之浩然之气”,杜甫说“我将在极,其他诸山皆在天之下显得矮子。".还有“卑微之人不肯忘忧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欢如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古谁无死于人生,谁留了心来照耀历史”等等。
劣根性:崇尚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变。”“对窗外事充耳不闻,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官僚贵族对人民的压迫,“君子关心道而不关心贫”对人民通过商业或其他手段寻求更多物质利益的压制。压抑个性,压抑自由思想,阻碍发展等。
(2)用时代的眼光,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身在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和“慈母手里的线,为任性的孩子做衣服”是崇高的亲情。“天道强大,君子自强不息”,顶天立地。“仁者爱人”的高尚道德。马援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饮酒为歌,人生几何”,王昌龄的“秦之明月,汉之风俗”,都有很大的野心。“花瓣已如泪流过的地方,寂寞的鸟儿唱出了哀怨”,“人闲桂花落,月静山空”,天人合一的歌唱是西方文化所不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优点必将成为世界文化中极其宝贵的一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其背景是封建社会文明。西方文化,严格来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逐渐形成的,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一个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文明,一个是带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必然是落后的,在很多方面都有弱点,但不能盲目排斥,要看能不能取其精华。
(3)继承、借鉴和创新,积极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和创新。
主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些高尚的品质。但反对无限制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张都是不对的。
这些年来,有人看到了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是好事。但是,盲目崇拜,极尽谄媚之词,便走上了歧途。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遭遇一些挫折后,反过来大力鼓吹:西方文明已经破产,儒家文明复兴是大势所趋!中华文明是要复兴的,但不是要复兴儒家文化,而是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民主的、崇高的人类尊严和价值的中华新文化。
从整个世界文化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应该相互借鉴,才能共同进步。
对个人而言,我们需要做到:
1.有一定的文化积淀。2.明确方向。即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第三,要有宽松的环境。允许摩擦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应该把新生事物当成洪水猛兽,而应该鼓励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自由对抗。四。勇气和意志。这需要全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文化是过去社会进步的动力,新社会也需要新文化不懈努力,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终将胜利。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我们长期不能以开放的心态去认识资本主义,所以一直对资本主义文明保持着强烈的警惕,不能主动学习西方文化的那些先进成果,进而损害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在过去的十年里,出现了一股国学热潮,涌现出了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有些人只是说说国学,他们已经误入歧途了。今天我们讲国学,要从整个世界的文化背景来研究。学习国学,必须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样他学习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更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
传统文化内外兼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成果。它代代相传,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而且可以促进中华文明的世代传承和发展。
但就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而言,前景堪忧。第一,学生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减少,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有一段话,竟然出来说教材里的古诗词要删掉,真是令人震惊。二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的传统文化教育课,虽然数量较多,但大多形式多于内容,有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作用不大;第三,人们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很多家长不得不在学前班给孩子上英语课,却对传统文化视而不见。我们的许多孩子会说许多英语单词,甚至能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但是中国的汉字越来越差,传统文化的影子越来越淡。有的孩子连“四大名著”都叫不上。几年前,歌手李玟很红的时候做客《艺术人生》。她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笑话,当她看到满江红这个词时,她被深深地震撼了。她问是谁写的,别人告诉她是岳飞。她激动地打来电话,我也要岳飞给我作词。抛开她受过西方教育的背景不谈,这种天真无邪、无所畏惧的言论实在让我们中国人汗颜。我们有多少人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又有多少人在努力传播传统文化?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令人尴尬的数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我们有如此珍贵的财富,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它呢?当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ABCD外语的时候,我们是否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是不是觉得已经渗透到我们血液里的文化符号被残忍地剥离了,曾经熟悉的名言和哲理故事变得陌生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孤立是最大的破坏。历史上很多外族入侵,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这里的语言和文化底蕴。记得很久以前学习《都德最后一课》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尔老师给小弗朗斯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在黑板上用法语写了一个大大的“法兰西万岁”。他在小弗朗斯心中的形象瞬间变得高大了许多。我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传递给孩子的自信和勇气。这种力量很珍贵,很难买到,大家要更加珍惜。所以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这么多的思想财富,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和传承。如果中华文明的传统力量在我们手中被削弱或丧失,我们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那么,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内外兼修。修养就是提高思想认识,真正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根本上坚定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心。同时,要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还要在行动中学习,用言语说话,用双腿走路,让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滋养渗透到我们的内心。修,就是完善制度,强化措施。首先要保证教材和课程的比例,把传统文化教学放在一定的位置,纳入必修科目,不要轻易改动,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有学习的动力。其次,要灵活运用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宣传载体,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认同感,让人们在享受中学习,在鼓励中提升。再次,要加大社会宣传和培训的力度,让传统文化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通过有效的传播和熏陶,让更多的人具备传统文化的深厚素养。
“不学就学不会。”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去认真践行。只有如此坚定,才能真正开辟一片新天地。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博闻强记,好好审问,好好思考,明辨是非,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