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积极的劳动体验和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学习领域。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它的建立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现有的劳动技术课程的形式和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时俱进的改革尝试。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劳动技术名称中间多了一个“和”字,一方面说明了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同时,劳动和技术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是一种课程。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这一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奋斗精神、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有一段时期把学生参加体力劳动作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只重视其德育功能和改造人的作用,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立足于时代发展,强调劳动教育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态度和习惯,关注学生发展,通过劳动培养品德、增强智慧、强身健体、益美创新。劳动技术教育所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由学院提供的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教育。它是指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更加广泛、深刻、迅速的影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类潜能、促进人类思维发展的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它是区别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现代性的重要支柱。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部完美的技术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是科学、道德和美学的统一,即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因此,技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而独特的教育价值。新课程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形成了综合的课程形式。以前小学的劳动课和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的课程。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劳动技术教育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国家指定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式的重大变化。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内在的综合性特征。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融入了经济、法律、伦理、美学、环保等教育视野。对学生来说,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是现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知识、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在当前国际课程一体化的趋势下,引入综合形式的劳动技术教育无疑是顺应趋势的改革尝试,必将彰显劳动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能和实用品质。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会有一些思想的碰撞,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二)课程内容的结构重组。劳动技术教育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开放学习领域,最易受科技发展的影响,应体现时代特征。在国际上,技术课程作为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已经成为包括劳动、手工艺、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学科在内的庞大学科群。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指南》在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结构中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和职业准备等教育内容,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既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内容结构。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和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定位,比如在技术方面,小学设置为“技术初步”,初中设置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定义为“职业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指导”。这充分体现了劳动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现代性和开放性。(3)构建了灵活的目标体系。《指南》提出,目标和内容分为基础和延伸两部分。基本内容是完成各阶段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结构性,对不同地区也具有普遍性。拓展的目标和内容由地方政府选择,实施条件相对较高。有些内容反映了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同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得各地、各校、各校的师生成为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D)扩大劳动和技术的学习空间。《指南》首次将简单的技术设计、阅读技术产品说明书、技术著作的简单评价正式引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种植、动物养殖扩展到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藏加工、市场调查与营销。劳动技术教育学习内容的拓展,必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改变他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估体系。劳动技术教育的考试与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难题。《指南》根据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指南》指出,初中应实行劳动技术学习“合格证书”制度(农村初中应与“绿色证书”相结合)。(6)注意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区分。由于劳动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区不仅是潜在的教育资源,也是具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体。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分,导致学校教育职能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扩张甚至泛化。《指南》注重这一不同主体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设施和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