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五年级作文
为了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心理行为出现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其心理健康的各种不良影响;培养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在具体实施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满足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流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他们的正常发展和成长就会受到影响,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和伙伴,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接纳、尊重和信任,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总是被排斥,他就不会有安全感和自尊,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可能导致自我孤立,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意和攻击。事实一再表明,如果满足合理需求的机会被剥夺或压制,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们的心态和行为就可能趋于极端,甚至铤而走险。中小学生中有许多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其中大部分与合理需求没有得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的正规完善的教育制度。因此,在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方面,所提供的机会和方法是最合理、最有方向性、最有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为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满足其共同需求的机会,又要注意个体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他们对自身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正常途径有正确的认识。否则,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不健康或不适当的满足需要的激励的影响,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教育者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2.提供指导包括小组指导和个人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一般性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辅导,使其意识到自身成长发展中必须或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好准备,并能以积极自觉的态度有效面对。比如新人的小学生,从幼儿园小朋友变成了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活动的变化,从玩游戏变成了学习。随着社会角色和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和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做作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这样一个巨大的变化将会使所有学生在心理上适应学校生活。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临青春期提前到来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和心理适应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会遇到困难,可能会受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消极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或性格上的一些弱点的帮助和调整,都属于个别指导。3.及时调整我们知道,学校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很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动用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家庭生活和环境影响的多样性,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达到非常理想的水平,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多么显著,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辅导员,要善于根据相关知识及时识别和发现,并能随时与相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到医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定型,即使各种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识别好,及时送到医疗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和调节,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可以有效消除的,疗效是好的。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也有可能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重点不是治疗,而是识别,要及时发现,保证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治疗。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经明确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并注重各种方式方法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以小学的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合群的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强调品格培养的教育;高中注重体验和调适,提倡课内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合作。(二)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者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分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防止学科化倾向。(3)个别咨询和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师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解决心理问题,诊断和矫正相关心理行为问题的有效方式。对于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可以及时识别并转诊到医学心理诊疗部门。(4)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重视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5)积极开辟学校和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孩子的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用家长的理想、追求、性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要务实,形式和内容要有机结合。关键问题是创造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相应的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让他们在学校和家里都有安全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和提高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