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6篇精选文章)
第一部分:了解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了解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新媒体的快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为适应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优化学校教育蓝图,进一步明确“培养谁、怎样培养人、为了谁”。X年,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许昌市实验小学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讲座。吴教授、张教授、杨教授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新课标,我受益匪浅。主要经验有: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教育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训练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中展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语文,丰富语文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能够适应识字、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同时能够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我们非常重视读写能力。按照规范要求认真书写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培养学生兴趣、态度、审美情趣的过程。与以前相比,减少了书写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体现了知多写少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汉字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变识字、写字的教学为由难到易。
最后,要注意“通读全书”。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全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读全书的经验。“因此,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然后让学生试着理解书的主要内容,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推荐给学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许多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的部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理解和渗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结合“双减”政策,让新的教育教学惠及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新时代教育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部分:了解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段时间,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看完之后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评价目的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部分修订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无疑更有利于汉字文化在祖国的传播。现在我想谈谈我对第二期目标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方面减少了会写字的人,减轻了学生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强。然而,我们的教育仍然把他们牢牢地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使他们失去了发展自己兴趣和培养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缓解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累的经验也会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
2.在阅读目标中,增加了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提问的要求。在怀疑中学习是昂贵的。你可以提出问题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在的教育还停留在老师教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不足。但是,发现式学习已经被多次证明,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举一反三,形成强大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在练习目标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来的“关注你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内容。”更具体明确。它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思路更加清晰,也更有利于学生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在写作中突出重点,把握细节。
总之,新课标的出现,说明我国的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释放学生的天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都有了更大的进步。
在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我有幸与林一起参加了电影教研联合活动,学习了本年级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下是我学习语文新课标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体系,我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语文课程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改变教的方式,也要改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格。在这两个转变中,教学方法的转变是主要矛盾。教学方法一变,学习方法也会变。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在课堂上理性的呈现出来,证明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把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教材教法的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学习、理解和掌握新教材,并利用好它们。要注重教学反思、个体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尝试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单项的、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克服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错误倾向,真正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和应用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终身所需的语言能力。
2.在准确把握我在教材中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材的各种设计,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实施阅读、写作、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内外沟通,平行学科交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练习语文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功,接受熏陶和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牢语文基础;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范围,增强学习语文和在各种场合使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与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发言,积极学习,对语文课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在实践中,我会不断总结反思,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程改革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第三部分:对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2022年X月X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终于颁布了。与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此次修订的巨大变化是教育界有目共睹的。在认真聆听了核心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权威解读后,我的阅读体会和思考如下。
第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变化
新课标修订中最引人注目、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强化了课程教育中的教育导向,首次指出了语文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与传统的“三维目标”相比,新课标的修订侧重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进行了修订,以语文教学能力为核心,将其他运用语言能力的实践活动推到辅助或附加的位置,并设置了与之相对应的六个不同的任务组,即基础学习任务组(语言积累与梳理)、发展性学习任务组(实用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造性表达、思辨阅读与表达)和拓展性学习任务组(整本阅读)最后,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评价,详细阐述了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取得的学业成绩。
二,新课标解读的经验与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在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比以往更加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既要向学生灌输知识,又要能够将阅读和谐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地发挥教师指导阅读的作用。
首先,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教育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组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组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以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与思维发展的融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重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础,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第四章: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评价目的与方式上都发生了系统而大胆的变化。它吸收了现代课程理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本质和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个新想法是给那些大胆创新的人去实践的。它呼唤能够准确解读课程标准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互助逐渐体现在我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不断实践,涉及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能力。看了新课标,对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体验颇有感触。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培养理解书面语言能力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产品,而可能是提出一个观点,产生一个计划,策划一个活动,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关注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累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质量上的差异。所以,学习结果上必然有差异体现。不管差异有多大,只要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获得情感体验的快感。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学习,或分组讨论,或自由交流,以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提问的时间,提出困难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文本说话。这就要求学生主动通读课文,以便抓住重点,与课文进行深度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然而,一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的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障,学生上课匆匆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到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监督,很多学生作业是空的;第二,初读目标不明确。我认为初读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所以学生一遍一遍的读,大部分学生有“嘴”却没有“心”;三是缺乏老师的引导,即“读书”二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使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另外,我感觉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鼓励孩子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和程度,也缺乏一定的评价方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努力提高我的阅读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开辟一个师生共同成长、不断进步的语文学习生活新世界。
第五章:了解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自从市教育局、校园进修组织、校园组织登录远程培训平台进行学习后,我今年再次报名远程培训。这一年,我从网上学到了以前没学过的东西,以及一些实际教学中会遇到的理论知识,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只做了七年老师的学生。理论和实践各方面都不如老教师丰富。自从入学和远程培训开放以来,我坚持利用每周上网学习的时间,认真做好相关的学习笔记。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认真地和同事讨论我所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从老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语文教学是一门非常包容的学科。我个人对这个远程培训学习和个人实际教学的看法比较粗浅:
第一,有独立的教学人格
教师的个性有利于创造语文教学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强烈的个性意识和鲜明的个性教学主动性能有效地开展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就越能创造性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中,独立人格是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前提。
第二,设计独特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如果思路新颖非凡,就要非常规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量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出新的思路。不局限于教职员工,不被名言束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个性去诠释作品的个性,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个性去组织教学,再造课堂教学。其次,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理念的“突破口”。个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其形成优秀的个性。教学的理念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畅所欲言,真情实感,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并不局限于一家的言传身教,而是展现了百家争鸣尊重教育规律的长处。总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真实描述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第三,寻求独特、个性化的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启发、启发和引导。老师的职责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一定有朴实幽默的一面。简单的教学,幽默的启发,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教学的趣味性和氛围,产生幽默而不失本分,愉悦而不缺乏灵感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一定要有生动精彩的彼岸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与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相得益彰,引导学生进入教材美的境界,引导学生在对作品的欣赏、联想、体验中融入对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兴趣和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从而营造出“快乐”的课堂氛围。
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应以其智能性、相机性、形象性、理解性和个性发展性为导向。就是用教师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慧,以人格培养人格,以情感提升情感,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第四,创造独特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学个性,体现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的教学方法与鲜明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符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教育产生最大的效果。
首先,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是原创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下,引发思想火花,产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潜力,不迷信权威,敢于评价他人和自己,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发展独立人格和创新潜力。其次,开放式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在第二课堂开展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课内有所学,课外有所获”的开放式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阔视野,扩大社会接触和知识面。
第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问题查询法;
2.情境探究法;
3.自主探究法;
4.合作探究法;
5.纵向询问法;
6.反向询问法。
第六章:理解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新课标颁布以来,有几个重要的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有了一些思考。
一,教育价值的概念
新课标提出“以德育人”,地位更高,视野更开阔,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本质。语文课的任务是文化积累和传承。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和DNA都体现在语言中。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也是一种文化记忆。在教育价值上,新课标也强调三观、良好人格、健全人格的培养,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
新课标还特别提到“以文化育人”,教师要重视语文在育人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修行要做到四个字:润物细无声。不应该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义,应该适度教育。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旧的课标只提到“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或文学素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加清晰明确。这一概念结束了长期以来关于汉语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以及哪个更为根本:汉语的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争论。
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三个层次。这是善意的,但语文学科的独特和本质是语言和文字的使用。在学习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要把其他方面的东西都集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理解。
在这几个层面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这是德育课程标准的亮点,也是以往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个课标也讲了思维品质的提高,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在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对创新的追求,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
新课标还提出了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审美情趣和品味以前很少提及,新课标给出了新的提醒。在实践中,也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一个一个完成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不能相互割裂。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是建立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上的,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意识。
第三,学习任务组的概念
学习任务组是一个很难理解和实现的概念。小学提出了六个任务组。
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组与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课程标准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学习任务组,是教师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
现在说的六个学习任务组,其实就是六个学习内容,和上一节的课程目标其实是相同甚至是重复的。写的是分开强调,但是我们一线教学需要做的是混搭。
首先,学习任务组是明确和集中的表达,用以阐明学习内容;其次,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或典型任务,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现在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既不强调一课课文为纲,也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善,更不强调作为纯技能训练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这一切,让教师成为组织者,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与任务合伙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阅读为主,思辨能力相对较弱。如何做一个学习课题组?可以利用好课本上已有的“综合学习”,改变以往大量刷题的做法,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中高年级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实际上是在实施学习任务组,只是实施了任务组的一个方面。要积极了解其好处,减少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解决阅读量少的问题。具体如何落实六个任务组,要注意每个单元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提示去做,强化情境,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小组写作教学不能代替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组的提出是为了单元教学,更有组织性,更注重学习的自主性。但是,我们不应该把它理解为组织活动。有些课,老师还是要多讲,讲得仔细,学生一定要听得懂,听得懂,才能开展活动。不要给老师指定讲课比例。教师应尽量指向单元目标,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整本书阅读的理念
学生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他们阅读量不够。不读书,语文素养上不去。有阅读量,有阅读面,才有效果。小学阶段是最好的阅读时间,应该鼓励阅读整本书来逐步改善碎片化、扁平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磨砺学生的脾气。
小学有个“快乐阅读吧”,也是一一推荐给学生的,属于整本书阅读。小学全本阅读的做法,可以按照现行教材的方法推广。平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爱上阅读的习惯,但不能完全固定在教材上,要有一个相对自由的书单,鼓励学生自己自由阅读。越是指定和规定的动作,学生的阅读兴趣越低。虽然阅读整本书是课程标准的一部分,但也不要过度扩大整本书的阅读量,搞太多的活动。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兴趣,不要太苛求。
这些重要的理念是尊重教学规律、教学个性和教师的主动性。我觉得只有把这些重要概念理解透彻,才能真正理解新课标,才能真正做到正气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