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五年级出版的《自然》第十一卷电磁铁(一)课件。如果提供得好,给400分。
1.做一个手电筒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手电筒,让手电筒亮起来;
2.通过具体的操作了解基本电路的组成,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知识和技能
认识常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愿意探索手电筒照明的秘密,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手电筒、电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让小灯泡亮起来,画一个连接图。
1.老师亮出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告诉我手电筒是怎么亮的。2.老师给学生一些实验项目,让他们设计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3.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画出灯泡与电池、电线的连接。
4.说明:学生画的图一般叫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经常使用一些符号来表示物理对象,以便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这种简单的图片叫做电路图。请参考P30图了解电路符号:电池、灯泡、电线和开关。
5.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述电路连接。
学生活动,教师参观
第二,做一个简单的手电筒
1.为什么手电筒可以根据人的需要开关?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它们怎么组合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讨论和交流
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器具,做一个手电筒。仔细观察手电筒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一个简单的安装图。
4.小组讨论报告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电线四部分组成。
第三,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1.给你两节电池,两个开关和两个灯泡。你可以使用所有的材料,也可以选择它们。你能连接哪种电路?分组先设计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小组讨论,交流和设计。
3.根据电路图组装电路。
4.向全班汇报并解释电路的特征。
第四,拓展研究:认识不同的电路。
1.请参考P32中的图表。不同连接方式的电路有什么区别?
2.分组讨论交流。
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个电路的电路图。
4.改变两个电路的一些条件,比如拿掉一个灯泡,观察比较各个电路的不同反应,做好记录。
教学笔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他一生的成就时说,他没有特殊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强调,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历史上成千上万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信、主动、喜欢无拘无束地独立思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竞争和冒险、渴望超越他人、工作中专注而快速、情绪稳定、自制力强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关注学生的感受、态度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2.万物都能导电吗?
过程和方法
1,预测物体的导电性,说明依据;
2、能独立设计方案测试物体的导电性,并记录研究情况。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乐于交流合作研究;
2.体验一个物体的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我意识到科学研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我愿意改善安全用电的不足。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预测问题,交流验证实践。
1.老师问: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导电的吗?
2.学生各抒己见,说明依据。
3.旁白: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解释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实验来检验。接下来,我们需要验证它。如何验证一个物体是否导电?
4.学生分组交流。
5.交换验证实践,全班达成一致。
第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验证。
1.旁白: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电导率测试仪”,同时设计一个实验记录单,记录你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至少别人能在记录单上看到: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性检测仪”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测试结果、最终结论等。
2.学生分组,老师参与学生活动并给予适当指导。
3.全班交流、评估、验证方案,选出最佳方案。
4.修改和完善各自的计划。
5.选择电路元件和检查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是否能导电,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及时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
第三,交换验证结果
1.学生报告验证物体导电性的结果。(报告内容:①哪些材料容易导电?什么材料不容易导电?(2)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
2.学生反思与交流:为什么测试结果与预测结果不同?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学生分组作业:逐渐增加电池数量,然后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
4.师生进行“人体导电率测试”(先用学生自制的检测仪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老师提供一个电球让学生再次检测人体的导电率)。
5.学生们在实验后谈论他们的想法。
6.旁白:①一个物体的导电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2)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和安全使用。
1.学生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用在哪里?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2.学生观察和识别:废弃电路板和元件上的导体和绝缘体,电气材料和工具。
3.学生谈论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
学生树立安全使用电器的观念很重要。)
第五,课后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湿木容易导电,但在我们的测试中却不容易导电。请(最好是家长配合)研究湿木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导电,并将研究报告提交给理科老师。(提示:使用简单的材料,实验不要使用220v市电。)
3.神秘的黑匣子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可以用检测器检测黑匣子里的电路;
2.能够根据探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黑匣子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3.能够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论和反思;
4、能运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测试结果。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如何解决黑盒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怎么解决黑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探索黑匣子里的秘密;
3.认识到合作和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提出问题,创造研究情境
上课时,老师直接问学生:我们已经能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看不见的电路,看看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二,用探测器检查黑匣子的电路。
1.问:怎样才能研究看不见的电路?
2.学生们分组交换他们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3.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黑匣子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使用一种装置进行检测,通过观察黑匣子外的现象来判断黑匣子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4.老师解释说:这个用电线连接的有电池和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探测器。
5.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探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验证过程中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后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判断黑匣子的电路。
7.学生使用探测器检查黑盒电路的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和交换报告
1.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排列,在黑框中画出电路图。
2.组内交流,引导他们说出本组验证的思路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如何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用什么现象来判断黑匣子中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第四,打开黑匣子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黑盒来验证他们的判断。
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
3.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探索经历和验证后的反思。
4.未来探索中老师布置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4.电与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能够正确评价生活中的用电现象;
2.能够查阅与电力相关的资料。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2、知道抢救触电者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节约用电是知识和道德的体现;
2、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调查结果的交流
1.谈:上课前,老师让学生回家调查家里用哪些电器,哪些电器是每天必备的,你家每月用多少电。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看看你能从交流中发现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
3.学生交流他们的发现。
第二,节约用电教育
1.对话:听完学生的交流,老师和大家一样,意识到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电”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想一想,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2.学生交流思想。
3.交谈和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停电的情况。这是因为我国电力资源短缺,为保证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计划调节。有些同学会想:难道不能多生产点电吗?你对这个想法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4.学生交流思想。
5.播放视频,介绍几种发电方式。
6.对话提问:通过看视频,我们都知道发电确实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在这些可以发电的能源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思想。
7.问题:生活中如何合理用电?
学生交流节电方法。
三、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交流:有些人为了让家里的电器看着不那么罗嗦,少交电费,甚至从公共电源线上拉电线。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2.学生评价交流。
3.问题: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不安全的行为?
4.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触电抢救
1.谈:如果不遵循科学的方法,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如何帮助被电击受伤的人?
2.同学们交流救援常识。
3.老师要适当补充。
4.创建场景和救援演习。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扩展本课的知识
1.问题:你从之前的学习中得到了什么?
2.学生总结。
3.谈:除了这节课你所学到和掌握的关于电学的知识,你还收集了哪些课外知识?
4.学生交换信息。
第六,课后布置作业
对话:学生的交流确实开阔了老师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我希望学生们能学到一些东西并使用它。回家后,请注意周围是否有不安全的用电地方,发现后告诉父母和老师,我们一起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
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能够设计探索磁铁性质的实验;
2.两块磁铁的磁力可以用各种方法测量;
3.能够解释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了解磁铁磁力的一些测量方法;
3.了解指南针的功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要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索,善于发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进口
1.对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想看吗?(思考)
2.唐老鸭磁性玩具。
3.问题:唐老鸭为什么跳舞?(有一块磁铁)
二,探究活动
1.了解各种磁铁。
(1)旁白:磁铁在科学上叫磁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磁铁(板书题目)。你在平时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
(2)学生报告:环形磁铁
(3)问题:磁铁还有哪些其他形状?
(4)教师向他们展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和菱形磁铁(圆规)供学生识别。
2.探索磁铁的基本性质。
(1)谈:刚才,我们一起遇到了几种磁铁。你知道磁铁的特性吗?
(2)学生报告:磁铁吸引铁。
(3) Talk:磁铁还有哪些属性?你想学习吗?老师给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装有水的烧杯。你想学什么?(小组交流)
(4)学生分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本书后面的“活动记录”中)
(5)报告: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铁可以通过物体吸收。(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6)老师展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是一个小磁铁。它总是一端导向,另一端指向北方。导轨的一端成为南极,用“S”表示,而北端成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有相同的特性。)
(7)问题:磁铁也可以指南北方向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呢?(学生思考和谈论)
(8)说明:悬挂法和悬挂法。我们用悬挂来验证一下。
(9)学生分组探究。(用细铁丝悬挂条形磁铁)
(10)报告: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11)再问:磁铁还有什么属性?(学生报告)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话:磁铁有这么多属性。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学生分组交流。
(3)学生报告: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
4.探究两块磁铁的磁力。
(1)我们来猜猜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谁的磁力大。(学生猜测)
(2)指点:想知道这两块磁铁的磁力,怎么测?
(3)学生分组交流。
(4)报告:比较吸回形针的数量;比吸铁的距离。
(5)每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6)汇报与沟通。
思考:你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教学笔记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尤其是周围有趣的现象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索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精心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经验。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索磁铁的四个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趣而大胆的探索尝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之初,我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制唐老鸭磁力玩具。经过我巧妙的示范,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只翩翩起舞的唐老鸭吸引住了,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索磁铁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对探索磁铁产生了兴趣,可以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索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创设一定的场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张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
6.电磁体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能够根据给定的材料制作电磁铁;
●能做电磁铁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探究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知识和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容量和绕线匝数有关;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变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研究电磁铁,体验探索的乐趣;
●愿意合作和沟通。
老师准备:电线、钉子(烧过的)、别针、圆规、电视资料。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过程设计
1、制造电磁铁
(展示一包大头针和牙签)
1.老师问:怎么快速把它们分开?学生可以提议用磁铁把大头针吸起来。
2.老师肯定后说,我还有一个办法。示范(像魔术师一样):先用指甲吸,不行;再用电线吸就不好了;把铁丝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吸还是不行;最后把电池连在电线两端,最后吸针。老师介绍这个装置是电磁铁。
3.学生尝试制作并验证吸铁电磁铁。
4.老师提示:如果电流被切断会发生什么?学生猜测并验证。
5.总结:永磁体和电磁铁的异同。
二、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老师数完每组吸的针数后问:为什么每组吸的针多?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做出假设。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与之相关?实验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
5.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6.学生报告实验现象和结果,并得出结论。
第三,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1.谈:磁铁有南极和北极,但电磁铁有吗?(学生做出假设)
2.如何判断?学生会想到利用同性相斥,同性相吸的原理。
3.学生做出实验判断并报告结果。
4.老师提问:为什么有的指甲尖在南极,有的指甲尖在北极?让我们互相看看。你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5.同学们互相观察,找出原因。老师可以要求各组重新验证。
四、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Talk:你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根据经验说话。
2.播放电视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
3.谈话:请想象您还可以在其他什么地方应用电磁铁。
4.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笔记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门课。如何让他们在整节课中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探索,是我设计这一节的目标。所以,一开始上课,我就用魔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渴望制作电磁铁。为了保持学生的研究热情,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研究什么因素与电磁铁的磁力有关,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时,我在准备好的材料上做了“手脚”,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最后,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他们构思了很多用电磁铁为生活服务的计划,比如在每辆车前安装电磁铁,防止碰撞。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我对学习充满信心。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的巧妙准备不仅使教学顺利进行,还能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
/Article/Qt/200510/7352 . html
/down/view_6407.html
自然·科学]小学科学课件电磁铁新人教育版2007-01-02
【自然·科学】制作电磁铁的工具2006-12-10
【自然·科学】磁学2006-11-28
【自然·科学】磁铁的两极2006-11-28
【自然、科学】做一个小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