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动力?

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础。作为教育的载体,学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离不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和学习以获取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能促进人的知识的内在力量”。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小学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就简单讨论一下小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般来说,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对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具体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和认知的限制,无法或不能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从小学课程来看,理论知识太多,应用知识不足,实践活动少,知识往往离小学生眼中的生活太远,导致学习缺乏目的性。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律自控能力不够好,学习知识不够主动。

其次,受固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课堂基本局限于上面老师讲,下面学生听。老师在教学时也习惯于照本宣科,只靠一张嘴和一支笔来完成一节课。课堂枯燥,学习氛围沉闷压抑,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与小学生活泼好学的天性格格不入,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

再次,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正常差异,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客观实际,盲目遵循“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学生学习知识要求过高,成为负担。知识供应过多就像食物供应过多一样,必然会引起厌恶。同时,在评判学生的学习上,只以分数来评判学生,惩罚过重,激励不够,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够完善,容易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导致失败心态,逐渐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遇到学生的疑惑,他们忙着让学生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只有结论,没有探索的过程,无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问题积累不足,缺乏学习的欲望。其实小学生是最好奇最有探索精神的群体,他们的欲望被压抑了很久。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下,由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的。虽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自发倾向,但学习兴趣的培养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培养。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或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介绍知识,使知识更加具体、有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注意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合理引导他们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知识,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思考、尝试、体验成功和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通过举办学科知识竞赛、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科吸引力;儿童语言的课堂教学要尽可能生动、有趣、有感染力,让学生容易接受;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场景,以讲故事、歌舞、图片等形式引入课程。,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易懂,从而潜移默化地强化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选择适当的形式,多组织活动,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习效果。

给予更多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学习。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表扬和鼓励。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肯定小学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并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比如学生作业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只要写的还算公允,也是值得称道的;如果写的不够公允,但相比之前有进步,也要肯定。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说服力和耐心,通过一点一滴鼓励学生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和欣赏的喜悦,从而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合理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的地位主观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会按照自己惯用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形成依赖心理,自信心和积极探索的热情会逐渐消失。所以要优先引导小学生,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使教学方法科学化。小学生的情绪发展不够稳定,其心理特点有几个特点:兴趣容易激发,但难以保持稳定,但容易受老师影响;兴趣广泛,但难以集中,缺乏中心兴趣;如果不了解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很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积极融入小学生,经常与学生交谈,改变学生心目中严肃、刻板、难以接近的形象,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便于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兴趣变化,进而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保持饱满、积极、稳定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浓厚、持久。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求知欲望的内因。学习兴趣越强,求知欲越强。相反,求知欲越强,学习兴趣就越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缺乏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