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范文,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给孩子传授知识的专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写的,是对自己整个大学生活所学的总结。下面分享一下小学教育范文的相关内容。让我们来看看。
初等教育论文1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密切相关,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小学数学在很多学校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被称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不是一门单调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小学的联系更为紧密。小学数学的基本运算也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地位和影响也非常重要。从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谈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素质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力,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开放性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可以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深入探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新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我要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合理的知识和经验,却没有意识到这些包括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材料,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
学习和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报纸、杂志、网络、学习、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从而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丰富和修正自己。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学会为人师表,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以新世纪国民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从而自觉地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自觉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思考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进行更深刻的思考。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要研究和学习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妥善处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我们不应该只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愿意弯腰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试着用关心、尊重和接纳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存在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第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和质量标准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重三轻三”的问题,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强调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忽视数学知识体系,强调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为出发点,以《纲要》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全面具体地构建了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有趣,让小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数学课程?小学的数学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来做到。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能力和水平,将数学课堂提问设置成一定的情景,从而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生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不断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让小学生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轻松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教育论文2 1。看题的时候提问。
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眉毛,是文章中最出彩、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言简意赅,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刻寓意。正文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简洁的概括,有些题目在每一个字里都有其作用。比如“飞越泸定桥”中,要抓住“飞越”二字引导学生提问。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在“抓住”前加“飞”字?为什么不用“抢”或“抢”而用“飞”呢?我觉得这个“飞”一定有它的作用之类的。经过认真推敲,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充分理解《飞走了》真实生动的写照,掌握提问的方法。然后在其他课文的学习中继续训练巩固,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不断提高这种能力。
第二,围绕关键段落中的关键词提问。
所谓关键词,是指那些能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在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语和句子。抓住它,对于抓住整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借草船之箭》中的“别出心裁”一句,《海底世界》中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海底世界真是一个景色奇特、物产丰富的世界”一句都属于这一类。《草船借箭》的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诸葛亮的“妙计”展开的,我们理解诸葛亮的“妙计”是怎样的,也就是说我们抓住了理解全文的关键。同样,詹天佑的整篇文章也是围绕着“杰出工程师”展开的。“接受任务、勘测线路、挖隧道、人字线”这四个字,是对“优秀”和“爱国”最好的诠释。从这几个关键词提问,是为了抓住整篇文章的脉络。
第三,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和中心句提问。
分析小学语文课本的“例题”,毫无疑问有两种文章,一种是关于事物发展的,一种是关于所阐述的事物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按照事情的顺序写,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因经历果”的顺序写。
我们引导学生掌握按事物顺序写的文章,并提出问题:
1,通过结果了解文章起因。
2.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3.想一想:关键部分有多少含义?你到底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比如在教“董存瑞舍命炸碉堡”的时候,学生问:董存瑞为什么舍命炸碉堡?他是怎么献出生命的?付出生命的结果是什么?在“如何赋予你的生命”这一关键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写文章知识,对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提问。在第二类文章中,我们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学习方法是:1。找出一个段落的中心句。2.根据中心句的意思提问。比如《太阳》的第二段和第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那么远,却和我们息息相关。学生问:为什么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解释的?
第四,背课文时提问。
根据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原则,当我们读回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提问。如果是一篇有纪念意义的文章,学生可以问:作者重点阐述了哪些方面;反映(或说明)了哪些问题等。写一篇个人文章,学生可以问:是谁写的;这个人物有什么表现?怎么会有这些表现;解释(或反映)什么。总结这些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从感性走向理性。教“边读边问”的实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教师示范引导优秀学生逐步走上中下游之路。质疑也经历了:越来越有价值——创意。根据实验,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普通学生可以不同程度地边阅读边提问。问题的质量逐渐趋于有价值、深刻、有创造性。学生逐渐学会一套思考和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师的“教”时曾说:“知识是取之不尽的。如果你手里有工具,你就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它们,以培养熟练的技能。语文课本无非是举例子,有了这个例子,学生应该能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应该言简意赅地向促进“反三”的目标迈进。可见“边读边问”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一种创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理解的源头大开,熟练度深”,教师就会成为“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