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第一,认真阅读课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如果深入研读文本,真实地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题和语言的运用,就能轻松驾驭课堂,有效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精心的预设会产生奇妙的结果。反之则不然。
我在给别人教《我的花》的时候,仔细研究了作者季羡林当时的经历和心态,理解了他对洋人的尊重和怀念。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季羡林大师的写作目的是很好拓展的。当我给同学们颁发给季老的获奖感言时,他们边读边悟,从内心深处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深刻意义和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时,学生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联系背景很难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第二,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兴趣是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正所谓“知者不如知者,知者不如知者。”针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特别是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阅读习惯不好,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点尝试:
(1)每天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讲故事或背成语。
(2)课外阅读课上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通俗易懂、有趣的读物。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班里开展一些阅读比赛。
(4)精心设计导入语言
好的导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会抓住他们的心理,精心设计朗读课文的导入,在不知不觉中带入教学。
我在教《美过百年》的时候,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眼中的美是什么?什么样的文字中的美可以跨越这么久?你想知道谁能做到吗?让我们快点开始学习吧。学生走起路来像一篇有悬念的课文,爱上了课文。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的课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开一个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三,倡导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应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读者的个性体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不读书,就不能有语感,不能理解主要内容,句子的意思,语言的运用等等。然而,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很难听到学生用心阅读,学生的阅读权被老师剥夺。古人云:一本书读一百遍,便知其意。在多元化阅读中产生许多不同的体验。
比如《圆明园的毁灭》课上,学生们自己看书,互相交流。他们不仅说出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也认识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了解到祖国拥有珍贵的文化遗产。学生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朗读和体会,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好。
4.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学习从思考开始,思考从怀疑开始。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觉得上课提问要巧妙,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有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看图或实验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求答案。一般问题是: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感觉如何?这种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就可以很轻松的用图片来回答。这种方法适合低年级教学。
2、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的时候,很多问题都可以结合实际去理解。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设计问题: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什么?你想怎么帮她?她会冻死吗?
3.抽丝法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话题适合提问,比如童年的发现。文中还有一些重点句子,也可以提问。
比如《草原》最后一句“为什么蒙古人和中国人不深爱对方?天边草更绿,夕阳西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紧扣诗句,逆向找出原因,将部分内容与诗末联系起来,找出作者布局策划的思路,体会其诗“拔一毛,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联锁方法
比如第十册《宴使楚》,我设计了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宴使楚将去见谁?楚王得到了什么?楚王几次辱宴是怎么回事?燕姿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民族尊严,是怎么反驳的?结果如何?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全文。
5.横向转移定律
找出文中* * *个相同的元素,问一个问题,再问一个类似的带有推理性质的问题。比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有多清?有多绿?怎么安静了?
6.矛盾提问法
利用文章中相互矛盾的语句或者与已知知识的不一致来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如《再见,亲人》中的“焦急而耐心地等待”,我们可以在这里做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当时人们的情感基调。
7.可怕的提问方法
有些问题老师问了学生也答不上来,认知水平有限。老师可以换个角度,问其他和他们相关的问题,做铺垫。
5.阅读理解与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受和思考,受到情感的感染,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愉悦。因此,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处理好阅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阅读与理解、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1.从阅读中学习,积累内化的语言。
读书就是朗读,理解就是品悟,朗读和品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熟读精读,才能在心中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完《匆匆》,我让学生大胆朗读,学生反响很大。在抒情的阅读中,我不自觉地感受到了时间飞逝,人生苦短的内涵。也有利于背诵漂亮的单词。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教《小草,往前走》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发言,不仅萌生了对小草的热爱,也对地球环境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们知道,自己小小的身躯承载着未来的重任。这深深打动了我。同时布置一个作业:写下你心中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子。
阅读是写作之母,写作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灵感。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课本中学习作文方法,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